1、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余音( )梁 ( )( )如生 轻歌( )舞
惟妙惟( ) 笔走( )( ) 高山( )水
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的词语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的词语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从上面词语中,任意选择一个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词语。
维持(____) (____)的道路
(____)地祝福 抒发(____)
(____)的书信 (____)地歌唱
3、疑难探究
1.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将这些内容安排在文章的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七八月份是草原最美的季节,草原如同无边的lǜ tǎn________。在这里,可以品尝风味独特的手抓羊肉、nǎi dòu fu_______,可以欣赏悠扬舒缓的蒙古长调。那达慕大会是夏季草原上最隆重的节日,平时shāo_______带羞涩的草原儿女,身着各色的yī shang______,纵马飞奔,如一道道cǎi hóng_______疾驰而过。mǎ tí________声、欢呼声、歌声,在草原的上空久久回荡……
5、古诗知多少。(请照样子试着填一填)
例: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足,疑是银河落九天。
1.最快的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长的头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深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外阅读。(附加题)
七律·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没”在这里读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
【2】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草地:_________、_________。
【3】红军过草地时,吃的是_________,用_________来驱寒;睡的是_________,用_________当枕头。
【4】比较《七律·长征》和本诗中的“暖”“寒”二字。
(1)《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过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写有关长征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一读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诗词中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子是( )
A.孤村落日残霞
B.轻烟老树寒鸦
C.一点飞鸿影下
D.白草红叶黄花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在横线上把古诗补充完成
【2】解释下列词语。
发:________ 朝:________ 辞:________ 还:________
【3】说明船行速度极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中国结
一根根线绳自始至终绕来绕去,环环相扣,织成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绳结。因为外形对称精致,色彩艳丽,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的结绳记事,就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来记述生活中重要的事。到了先秦时期,绳结开始出现在衣服上,人们将衣带打结来系牢衣服。唐代以后,绳结由注重实用开始向饰物过渡,绳结饰物在服装上大量运用。到了清代,绳结已经发展成一种工艺品,式样繁多,名称巧妙,展现出了非常高超的水准。
中国结可以用来装饰居室,也可以当作馈赠的礼物,还可以作为佩带的饰物。
中国结有着丰富的含义。“同心结”寓意着夫妻恩爱情深永结同心;“福结”寓意着全家福气满堂,幸福美满:“鱼结”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富足,年年有余;“平安结”寓意着一生如意,岁岁平安;“寿字结”寓意着松鹤长春,长命百岁。
中国结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象征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心愿,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中国结可以用来____,也可以当作____,还可以作为____。
②中国结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象征着人们的美好_____,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到了先秦时代,绳结由注重实用开始向饰物过渡。______
②如果爷爷过生日,你可以送“寿字结”,表达对爷爷长命百岁的美好祝福。______
【3】第2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和演变”的?( )
A.游览顺序
B.时间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4】要了解“中国结”名称的来历,应读______;要了解“中国结”的寓意,应读______。
A.第1自然段 B.第2自然段 C.第3自然段 D.第4自然段 E.第5自然段
【5】今年春节,如果让你为家人准备一种中国结,你会准备哪种?寓意是什么?根据短文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类文阅读
雪(节选)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lián)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选自《鲁迅散文集》)
【1】(字词理解)鲁迅先生写作的那个时期,语言表达和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写出下列加点词的近义词。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_____)(____)
(2)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_____)
【2】(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1)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联系上下文理解,将______比作“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雪的____、______和充满生机的特点。
【3】(题目感知)下面各组题目多多少少都与鲁迅相关,照样子,填序号。
雪 风筝 狗 猫 鼠( A ) 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阿Q正传(_____)
奔月 补天 铸剑(_____)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_____)
A.以事物命题 B.以人物命题 C.以事件命题 D.题目特别吸引人
【4】(内容梳理)作者围绕“雪”,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第1~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6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近鲁迅)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说说对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理解。
资料袋
作者借江南和朔方的雪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现实的否定。南雪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憧憬,北雪抒发了作者战斗的情怀。南雪和北雪都有其不幸的一面,但现实的冷酷扼杀不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作者虽身处严寒肃杀的冬天,但追求的却是春天和光明。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李关元教授评论
写作背景:鲁迅的《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鲁迅通过对江南和江北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其对冷酷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翻越大雪山(节选)
[A]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B]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短文首先叙述了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接着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记叙了红军将士_________的场面,其中作者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例,这是“点”的体现。
【2】短文第6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阅读并比较短文中[A][B]两处的环境描写,两者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童年的花裙子
那年我才9岁。
父亲在外地教书,我和哥哥尚在念小学,外公多病。一天清晨,母亲照例出门去了,清贫的家境逼迫着母亲日日起早摸黑地为一家人的生计奔忙着。7点多了,我还呆呆地坐在床沿上发愣,脑子里不断地回想着昨天老师说的话:“明天六一儿童节,各班的大合唱是要评奖的,服装一定要统一,女同学白衬衫、花裙子,男同学白衬衫、蓝裤子。”我没有花裙子,只有一件白洋布旧衬衣可以充数。我知道母亲为一家人的温饱日夜操劳,又有何钱何心想到为我做条花裙子。平日,哥哥穿不下的旧衣裤经母亲稍改便成了我的新衣裤。我从不曾为此抱怨过,可今天我该怎么办?想了许久,我无计可施,硬着头皮来到了学校。
我心神不宁地走进教室,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发呆。看着女同学们像一只只花蝴蝶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我更加不安了。不一会儿,老师进来了,叫大家依往日的队列排好队,先将合唱的曲目试唱一遍。小小的我也怯生生地走进队列,在这群鲜艳的“花裙子”中,旧衣旧裤的我就像一只丑小鸭落入了美丽的天鹅群中,我竭力逃避着老师的目光。终于,试唱完毕。我逃也似的回到了座位,心里忐忑不安,慌乱得像在等待一张命运的判决书。终于,预料中的时刻到了,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我身旁,用责备的口吻对我说:“你怎么不穿花裙子,待会儿的合唱你不要去了。”我强忍住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倔强地点了点头。接着,同学们陆续到大礼堂去了,留下我孤独地坐在位子上,像一只被雁群无情抛弃的雏雁。我开始小声地啜泣起来,小小的心灵中第一次感受到自尊心受创后的剧痛。我才9岁啊!从那时起,那位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便暗淡无光了。我在恍惚郁悒中度过了这个终生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回到家里,我终于忍不住满腔的委屈,扑在桌子上号啕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母亲回来,听完了我的“控诉”,阴着脸,一言未发。第二天,我终于有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漂亮的花裙子。绿色的底子上撒着一朵朵淡粉色的小花,我知道那是母亲用被面连夜做成的。可母亲又怎懂得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下的伤痕,岂是这条迟到的花裙子所能熨平的?我赌气地将裙子扔开了,母亲无奈地叹了口气。后来,那条漂亮的花裙子因为我执意不穿,被母亲收进了箱底。
暑去寒来,时序更迭,我伴着“花裙子”的深深的记忆长大了。有了工作也就有了一份自己的收入。终于,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买自己喜欢的裙子了。看着自己这些长短不一、花色各异的裙子,我心底总是涌起那个夏日傍晚的苦涩。
今日,当我忆起往事,写着这段心酸的故事时,我又一次泪流满面。我终于理解了一颗为贫寒的无奈所迫却同样是爱子的慈母之心。
那童年的花裙子啊!
【1】“我”没有花裙子是因为( )
A.妈妈忙于生计,没时间给“我”买。
B.家里经济拮据,妈妈不想浪费钱。
C.家里根本没有钱给“我”买花裙子。
D.妈妈想让“我”懂得不要只讲究穿着打扮。
【2】“我”第二天有了一条花裙子是( )
A.妈妈花钱给“我”买的。 B.妈妈用旧衣服给“我”改的。
C.妈妈向别人借的。 D.妈妈用被面给“我”做的。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主要通过描写“我”的( ),展示“我”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过程。
A.语言 B.动作 C.神情 D.心理活动
【4】当“我”回忆往事,又一次泪流满面的原因是( )
A.生活的苦难至今让“我”伤心。
B.“我”被贫困中的母爱深深感动。
C.“我”为过去没能参加六一合唱而难过。
D.老师对“我”自尊心的伤害,“我”至今不能释怀。
【5】“听完了我的‘控诉’,阴着脸,一言未发。”母亲的内心可能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题文)新凤霞:为养家学唱戏
“财大气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话在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可是有病的穷苦父亲却教育我:“君子取财有道”、“黄金有价义无价,艺技不压身,功夫不负有心人,轻财重义知大理,做人有骨气。”我是要为穷家挑起重担,养活父母弟妹们,要学好戏当个好演员,挣钱养活家。为了活命,台下做人讲人格,台上做戏讲戏德。
伯父家有钱,父亲看不起,也不准我去,可是我要学戏,必须得天天去,二伯为我请了一位武功老师,练一些唱戏的基本功,别看都是些基本功,连起来可真是难,也是受罪,可是一想到唱戏能成角儿,再苦也要忍受,有了熬头长了信心。
那时有科班,有梨园子弟班,我是跟姐姐学戏、跟班学戏,边学边演个零碎小活,小动物、小狗、小猴儿等等。这样学戏可不规则。以开戏我就进了后台,不算演戏上场忙,还得不忘了偷着学戏,偷看戏学能奈是跟戏班学戏的优越性。
记得在天津南市“大舞台”跟脚刀马旦的武功老师傅方连元学戏,她教武工就习惯关心武功,文戏他不教。男刀马旦方连元在天津当时有一号,他是富连成科班好刀马旦。那时都是日夜两场戏,日常散戏武戏演员在台上练功过跟头的习惯,而我对武戏不大喜欢,器重文戏唱工,大家都过跟头对把子,我就在一边练唱。忽然方连元老师上来一巴掌打我,让我想想为什么挨打?我怎么也想不出来,后来方老师告诉我,你别忘了在大伙练功的时候不许练文戏!
学戏练功吃苦可真不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可真受过罪啊!有深刻的体会,三九天,滴水成冰,姐姐向院里泼水冻成冰,叫我脱了棉袄在冰上跑圆场,姐姐不叫停不敢停下来,跑得满头大汗周身湿透!夏天姐姐叫我多穿衣服跑圆场,她说:“唱戏的东不怕冷,夏不怕热,这是练出来的功夫和坚持出来的毅力。”艺术都要下苦功学、练,但我又体会了:学巧妙、学方法,要学活了,不是死学。多学不如多看,多看还要多练,多练不如台上走一遍;再苦练,不如正式在观众中演出实践考验。
为了学戏长本事挣钱养家,学了戏就上了瘾,吃苦受罪任劳任怨,上场演个小孩、丫环、龙套,就懂了那句唱戏的常说的“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只要在台上唱戏认认真真的,台下观众明知是唱戏,可他也跟着剧情的喜、怒、哀、乐、哭、笑动情。这是艺术的魅力,演员能做到这一点要经过多少艰苦的磨炼啊!戏在人唱,好演员就不一样。
台上练戏,台下练心;台上的戏深,台下心有准;台上做戏,台下做人;台上唱好戏,台下好脾气。这是前辈艺人留下的箴言。
【1】(小题1)解释下列俗语的意思。
君子取财有道:___________________
轻财重义知大理: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题2)为什么方连元老师在我学习过程中打“我”?
【3】(小题3)作者从开始学戏到后来,都是因为挣钱养家吗?
【4】(小题4)结合上下文体会“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的含义。
【5】(小题5)作者在结尾的感悟表明了什么?
【6】(小题6)结合全文,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_______________
【4】“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______________
这句话中的“至少”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⑴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⑵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⑶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被”字句)
⑷在这知识竞争的年代,我怎能不努力学习呢?(改写成陈述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句子,使其形成排比句式。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一切黑暗;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革命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记一件值得回忆的事。
要求: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适当地写些人物的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