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眺:盯着看。
B.垠:边际。
C.悠然:悠闲的样子。
D.吆喝:大声喊叫。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考试,使我了解了前段时间学习的不足。
B.小学生必须提高锻炼身体的习惯。
C.春天的福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D.我们要发现并改正学习中的错误。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B.暑假,爸爸要带我到《祖父的园子》的作者的家乡——呼兰河区旅游。
C.枝叶青黄,人世沧桑,是无休止的重复?还是无休止的进化?
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
4、课文内容回顾。
1.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这两句话选自《_______》一课,作者是__________,本课选自他的著作《俗世奇人》。
(2)句中的“他”是__________,他跟刷子李是______关系。
(3)我从“居然”一词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他”是指______,这篇课文选自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摔跤》的作者是_________,小嘎子是一个______的人。《__________》是一部古典讽刺小说,该书中的严监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妈妈坐在沙发上,乐(_______)滋滋地听妹妹弹奏动听的音乐(_______)。
2.那个人在镇上总是横(_______)行霸道,总是做一些蛮横(_______)的事情。
3.土匪张牙舞爪(_______)地四处抢劫,人们恨不得把他们的爪(_______)子剁下来。
6、按要求写词语。
十全十美(含数字)
四四方方(AABB式)
胡言乱语(含近义词)
井井有条(AABC式)
生离死别(含反义词)
闻鸡起舞(含动物)
7、根据课文内容填充。
(1)《小站》一文中写小站很小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
(2)《挑山工》一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挑山工。他们与游人上山走路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一位挑山工朴素的话里领悟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这句话中的“叛逆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原是__________的意思,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形近字组词。
矮( )赠( )揉( )沏( )邢( )
埃( )憎( )蹂( )砌( )刑( )
9、温暖的雪书
清晨出门,才惊喜地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这几年,杭州难得下雪,即使下雪,落地就融化了。这场意外的大雪,立即引起了早起的人们一阵阵的惊呼。
雪景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 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他是在提醒我吗?他会是谁呢?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乘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走出来。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回头一看,是停在我后面的一辆车。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幅画,是一座房子,还有一只高高的烟囱。女车主不解地看着画, 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小心开车吧。女车主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
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我突然很想知道。
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孩童什么的;还有一辆车上,画着几个大大的惊叹号。
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我们啊。
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练的老人?路过的行人?
猜不透。大家恍然明白,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提醒和问候,是大家的安全啊。一个有经验的老驾驶员,告诉我们雪天开车的注意事项,大家听了直点头。
这是我搬到这个小区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大家离得这么近,是大雪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啊。
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赶往单位。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
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1】这篇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 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地,留在了我的心里”这句话理解正确的 是 ( )。
A.这件事情令“我”和邻居的关系更加亲近,令人难以忘怀。
B.这件事情是“我”从来不曾遇到过的,让“我”难以忘怀
C.那些写在雪上的字随积雪消融,但善意提醒传达的关爱却给“我”和其他人留下了深深的感动,永远难以忘怀。
【3】“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4】发挥想象补充最后一自然段“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 3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分析。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好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车黑的,但通过好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第一段中作者刻意描写外祖母的“黑衣服”与“她的眼睛”,主要运用的写法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外祖母说话”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外祖母在我心中是“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发现作者把桃花水当作人来写,突出了桃花水的(____)
A.声音美 B.形态美 C.颜色美
【2】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
A.欣喜
B.奇怪
C.难过
【3】文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画出来。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片段阅读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按___来写。先写___。然后分别从这三方面来说:①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13、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段文字选自课文《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__。
【2】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梳理武松打虎的过程,在中用“|”标出层次,并完成填空。
老虎拿人 |
|
|
【2】选文中的动词运用得极为传神,照样子摘录在下表中,并完成练习。
描写对象 | 第一回合 | 第二回合 | 第三回合 |
老虎 | 扑搭、掀、吼、竖、剪 | ___ | ___ |
武松 | 闪、躲 | ___ | ___ |
①其中,描写武松的动作时,多次用到“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文本意是突出武松的神武,为什么用大量的动词写老虎拿人的本领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说唐全传》中的打虎片段,完成练习。
那雄阔海就换便服,走出寨门,望山下而来。行到半山,见林中跳出两只猛虎,扑将过来。阔海上前双手擎住,那两只虎动也不敢动,将右脚连踢几脚,举手将虎望山下一丢,那虎撞下山岗而死。又把一只虎,一连几拳打死。
比较“雄阔海打虎”和“武松打虎”,你更喜欢哪种描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是陪父亲去医院看病的,正好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这一切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正开着,突然一下子急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 )爸( )伤口疼了吧( )
( )一点点吧( )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隐痛,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隐痛”这个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隐痛”在字类里的解释有:①不愿告诉人的痛苦。②隐隐约约的疼痛。文中“老人强烈隐痛”指的是第
________种解释。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人满为患”的意思是________ 。
【3】我们发现在让座的过程中,姑娘的神情发生了一连串变化:________、尴尬、________,从这些变化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
【4】“这一切让我看得很疑惑”下文中哪句话解答了“我”的疑感,请用横线画出来。
【5】“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句中两个“善良”分别指( )。
A. 女儿和父亲 B. 让座姑娘和父亲 C. 作者和父亲 D. 让座姑娘和女儿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7】让座姑娘、父亲、女儿都是善良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闹释善良的含义。
从让座姑娘身上我们看到善良就是________ ;
从父亲身上我们看到善良就是________ ;
从女儿身上我们看到善良就是________。
16、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_》,选自《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誉之曰(__________) (2)或曰(__________)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离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bǐng píng)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巳。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zhèng zhì)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qiāo qiǎo)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cuō cuò)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乞讨的盲人,其中“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
【4】“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种柔和的感觉之外,忽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萌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李,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忙(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都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千燥的瓠(hù)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涵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萌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我们放风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提 托 扎 劈
【3】读短文,选择答案。
(1)下列对制作风筝胡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制作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
B.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C.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D.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3)“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4】“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话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节选)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材料二】青海湖简介
(一)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脉相接。距今20万~200万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洱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二)
至2014年8月,青海湖鸟种记录增加至222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万余只、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2017年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数据显示,青海湖23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44种、3.9万余只,育幼夏候鸟种数呈“双升”趋势。
(三)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 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 180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裸鲤每年6—7月洄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1】【材料一】作者是按____的顺序描写青海湖的美。
【2】【材料一】中画“____”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比作____,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的____和____之情。
【3】【材料一】中画“﹏﹏”句子运用了____、____等修辞手法,将青海湖____的特点展示给读者。
【4】【材料二】介绍了青海湖____、____。
【5】同样是介绍青海湖,【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与表达。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寒风雪霜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在成长的路上,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请以“成长”为话题,写篇4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