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迪庆州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_______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___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______

    4.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________

  • 2、词语对对碰(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_________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这件事根本不是什么__________,早就公开了。

    3)他看上去一点也不__________,显得很镇定

    4)两个孩子性格各异,小姑娘乖巧可爱,小弟弟却__________极了。

  •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读句子,完成练习。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这两句诗中写到了庭院、________、树、鸦、露珠和________等景物。

    (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____

    A.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

    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

    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

  • 5、《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词之一: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这位获奖人物是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歌阅读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_____的景象。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____时节的景色,由“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A.黄鸡报晓

    B.比喻时光流逝

    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觉得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太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于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呀?”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有认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读拼音,写词语。

    qīng shuài   wǔ duàn   liáo cǎo   xīn wèi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chén jiù bài fǎng cǎo shuài   bǐ jì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请选择恰当的字填在括号内。

    竞   竟

    ______然  ______赛 毕______  ______

    到   倒

    ______达  ____________手  ______

    3根据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没有认出自己的笔迹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并用横线标出。

    5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篇选文中,你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外祖母的话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主要采用了哪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能否改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专项训练。

    春(节选)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第①段属于_______(直接  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选文第③~⑥段描写了春天的四幅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③______________图;④______________图;⑤______________图;⑥______________图。四幅图描绘的都是春天的典型景物,都饱含着作者__________之情。

    3下面是同学们对第③段所作的批注,请判断对错,并完成练习。

    1)“钻”字让人感受到勃发向上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小草来直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3)作者通过“坐着,躺着……”这样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各种姿态。(  

    ★请你仿照正确的批注,从其他段中任选一句进行分析,批注在文中的方框里。

    4有人说,第④段写花,所以“蜜蜂、蝴蝶”与本段内容无关,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呃……”要用哪种的语气来读?

    A.紧张 B.兴奋 C.惊讶 D.纳闷

    2下列不属于“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中“一切”的是(  )

    A.在锅里粉碎的栗子 B.黄焖鸡锅子里的栗子

    C.煮得肿胀的饭豆 D.脱了皮的花生仁和锅巴

    3让八儿感到意外的是_______

    4想一想:此时八儿的头脑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神奇的"隐身衣”

    在各国的神话故事中,都有着许多关于隐身术的描写。那些神通广大的仙人们凭借着隐身术,来无影去无踪,着实令人羡慕。

    其实,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这些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依靠某种科技手段,也能够实现“隐身”。

    2003年1月,日本的一位教授就向人们展示了他研制的“隐身风衣”。人们只要穿上这件“隐身衣”,身体便会瞬间“消失”。

    原来,这件风衣是用一种特殊的反光材料做成的,风衣里面安装有无数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能够将穿风衣者身后的景物拍摄下来,然后投影到风衣的前面,这样就使我们的眼睛产生错觉,以为穿风衣者变成了透明人,我们能够透过他的身体看到他身后的东西。

    近几年,科学家们在研究“隐身术”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最近,英国伦敦帝国学院教授亨利彭德利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研究出一种能够让物体隐形的纳米“超材料”。任何物体只要披上用这种“超材料”制成的“斗篷”,就能够从人们的眼皮底下“消失”。

    这种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效果虽然很神奇,原理却十分简单。我们都知道,物体之所以能够被人眼看见,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刺激视觉神经,进而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物体表面的光反射,光线照到物体表面,不仅不会产生反射,而且还能够绕过物体表面,然后在物体的身后重新汇合。整个过程就像水流经过一块光滑的岩石一样,当水遇到岩石时会发生分流,经过岩石后又重新汇流到一起。由于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眼便看不见物体。同样,由于光线能够在物体身后重新汇合,照射到物体身后的景物上,然后又顺着原路反射到人的视神经上,于是人眼便看见了物体身后的景物。如此一来,便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物体披上“隐身斗篷”后就变成透明的了。

    当然,这个“隐身斗篷”项目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过彭德利教授有信心在5年内让这项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投入实际应用。到那时,建筑物的墙壁可以建成透明的,保温和隔音效果却丝毫不受影响;桥梁和摩天大楼可以看上去好像飘浮在空中……

    “隐身斗篷”在军事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它能够轻而易举地让一辆军车,甚至是一辆坦克瞬间“消失”。试想一下,如果你只能从车轮扬起的尘土来想像一支行进中的军队,你又怎能与其进行战斗呢?

    【1】“隐身衣”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它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生做手术时,戴上“隐形手套”,手术可以更方便。

    B.让驾驶舱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

    C.士兵们穿上“隐身衣”,期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D.穿上那件灰色衣服,就可以变成透明的“隐身衣”。

    【2】“隐身衣”是利用( ),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多选]

    A.光学原理

    B.小孔成像

    C.隐身技术

    D.摄像技术

    【3】第7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用于引文的省略

    B.用于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你认为文中哪两部分材料写得比较详细?请在括号里打“√”。

    (1)发现透明的“隐身人”。( )

    (2)“隐身衣”的制作原理。( )

    (3)“隐身衣”的用途。( )

    (4)“隐身衣”的发明者。( )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问路

    古时候,希腊有个哲学家叫伊索。一次,他在郊外行走遇到一个问路人。

    __先生__请问从这里到那个寺院需要多长时间__那个人问伊索__

    伊索并没有回答。

    问路人又说:“尊敬的先生,请问从这里到那个寺院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我有急事,请您告诉我。”

    伊索仍然没有回答。问路人非常不满意,气愤地走了。可是他刚走几步,忽然听到有人叫他。他转头一看,是伊索。伊索告诉他说:“两个小时以后,你就可以到达你要去的地方。”那个人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你先前不说,而现在才告诉我呢?你是在同我开玩笑吗?”

    伊索笑了,说:“刚才我不知道你行走的速度,怎么可以随便答复呢?现在知道了,所以能够答复你了。”

    那个问路人听后恍然大悟,向伊索连连道谢。

    【1】在短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仍旧——________    生气——________

    惊奇——________    回答——________

    【2】在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__先生__请问从这里到那个寺院需要多长时间__那个人问伊索__

    【3】伊索是一个(   

    A.富有幽默感的人

    B.非常顽皮的人

    C.十分高傲的人

    D.注意观察,不轻易下判断的人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  李红说:我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李红说,她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小芳说:我爸爸要带我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六年时光,转瞬即逝。请以“藏在记忆深处的____________”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抒写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字数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