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父的园子”令“我”念念不忘的原因是( )。
A.园子没给我自由
B.园子没带给我快乐
C.祖父给了我无限的疼爱
2、《草船借箭》一文中,借箭过程中,下列最能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一项是( )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⑥布置周密、准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以下描述中,不属于颜真卿的楷书特点的是( )
A.恢宏雄壮
B.筋肉丰满
C.匀衡瘦硬
D.浑厚有力
4、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kuáng bēn páo xiào xuě zhōng sòng tàn tóng guī yǔ jìn
( ) ( ) ( ) ( ) ( )
5、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
1.雷公嘴,孤拐面,火眼金睛,黄发金箍,一身黄毛,两块红股。(_____________)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_____________)
3.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_____________)
4.她听了,不觉带腮连耳的通红了,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大自然能结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
7、根据意思写词语
(1)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指责对方。( )
(2)隐瞒疾病,惧怕医治。比喻掩饰缺点或错误,不愿改正。( )
(3)两眼直盯着看,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诧异而发愣。( )
(4)形容情绪低落,精神沮丧。( )
(5)指画竹子之前心中先要有现成的竹子的形象。比喻处理事情时心里先有打算或把握。( )
8、填空。
①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②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③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以上句子是对武松的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9、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王蒙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认真阅读短文,提取文中信息完成题目。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文中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原因是( )
A.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C.由汉字写成的古典诗词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D.“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3】文中提到的“神州”“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神州”指:________ “海内”指:_____________
“天涯”指:_____________ “知己”指: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出现的几句诗词的后(前)半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清明》
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_______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_____,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10、课内片段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由画“﹏﹏﹏”的句子你能想到的成语:_____________
【3】选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____ 的结构方式。
【4】选文是从下面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轮船在慢慢下沉。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动作再快点儿!”船长又叫道。第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船长哈尔威沉入大海时,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这说明( )
A.他面对死亡很害怕,无话可说。
B.他的救援工作结束了,能平静无畏地面对死亡。
C.他没有思想准备,没机会说话。
【2】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船长哈尔威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强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
【2】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_____形成对比。(填文中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与“这次,后面一片寂静”相照应的语句,用“ ”画出来。
【4】第3自然段中“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中的“自言自语”体现了老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零点降生的女孩
①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在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子里就有一个零点降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人们一说起她,就要谈到她的零点降生之兆。她成了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②你知道,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天然惰性的驱使下,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一次,母亲被我气极了,忍不住狠狠责骂了我一顿,我居然蛮不讲理地顶撞她:“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③母亲怔住了。
④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坐到我的床边,温柔地掖着我的被角,轻轻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也是零点生的。这些年妈一直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你太浮气,怕别人的好话捧坏了你。不过,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点出生的,也并不是生下来什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馍,咱村的那个女孩要是不学好,现在也不会是这样子。你要是不努力,将来照样没出息。”
⑤我哭了。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那一夜,我没有睡。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⑥8年之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村里第一个正式大学生。这时我已经完全相信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了。临走的那一天,恰好是我二十岁生日,母亲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郑重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不是零点生的。”
⑦我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早已不在乎零点不零点的事了,可她却还一直放在心上。也许只有母亲才会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
⑧“我不过是为了给你鼓鼓劲儿才那样说的。”母亲解释的神态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愧疚而不安。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8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地响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
⑨从那一刻起,我彻底觉悟了:如果一个人只惰于听从上天的安排而忽略了自身的力量,是多么愚蠢。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听天由命。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机会,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自己为自己创造出一眼源源不绝的幸福之泉。
【1】从文中看,“母亲”有两个方面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原文词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愧疚不安的是我?“母亲怔住了”,为什么怔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根据故事的主旨写出有关的名句和警句(自己编写的也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烤鸭、烤牛肉、涮羊肉,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其中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北京烤鸭分为焖炉(暗火)与挂炉(明火)两种。便宜坊以传统的焖炉烤鸭( ),全聚德以挂炉烤鸭闻名,各有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京味莱。烤鸭旧称“烧鸭子”,据说最早起源于山东。元大都时已有“南炉鸭”之说。明代在米市胡同有人建了座“金陵便宜坊”,专卖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用秫先将炉体烧热,然后将( )好的白条鸭放入炉内,关上炉门不见明火,靠炉体的热量将鸭子烤熟。到了清朝以后,全城又出现了几家便宜坊分店,原店则加一“老”字。
全聚德采用的是挂炉烤鸭法,烤鸭是用北京填鸭烤制的。其鸭体肥、肉嫩。烤制时,油脂渗出,将鸭皮炸脆;鸭腹内烤岀的油将鸭肉烹熟。烤鸭用的燃料为枣、桃、梨等果木,烤出的鸭子有果香味道;且果木燃尽后不扬灰,可避免烤鸭被污染。烤鸭的烹制过程既( ),又简单。烤鸭不能用冷冻鸭,要用当天屠宰的鸭,去净鸭毛和内脏后,在皮和肉间吹进(压进)空气,在鸭外涂满麦芽糖浆在进烤炉前,还要用滚烫的开水把鸭膛内烫一遍,然后才入炉。烤鸭关键在把握好火候,夏天约25分钟,冬天则需40分钟方可出炉。时间过短,不熟;时间过长,就焦了。烤鸭师傳用一根长长的烤杆,挑起肥鸭放进炉膛,挂在炉梁上,其间还要有规律地转动鸭体。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膩、香酥、皮脆、肉嫩。
据说,技艺( )的片鸭师傳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由于火候掌握得好,吃起来肥而不膩,瘕而不柴,香酥可口。吃时,一般用荷叶薄饼(老北京人称之为“片儿饽饽”)抹上甜面酱铺上葱白丝,卷起来吃;也有用空心烧饼夹着吃的。根据季节不同,还要配着萝卜条或黄瓜条。“逛长城,听京戏,吃烤鸭”是北京旅游的三大特色。有机会请你也去尝尝正宗的北京烤鸭。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所填的词不能重复)。
娴熟 清理 著称 繁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4】用“ ”画出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的制作方法。
【5】片烤鸭时有什么讲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我能行。
竹子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破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 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 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 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 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 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 、 、 、 、 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 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 呼吸时进出的气。 B. 停止。
C. 消息。 D. 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属 项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属 项解释。
【5】把文中画“”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
(2) “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
(3) 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16、语段阅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血汗 ),给了我们多少(慈母 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 胜利)了那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作者是___。
【2】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困难—( ) 暂时—( ) 封锁—( )
【4】将划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
【5】这段话叙述了志愿军战士与___告别时的情景,赞颂了___。
【6】联系课文说一说“雪中送炭”在这里具体指什么意思?
___。
17、以下是李凡同学预习课文时,对各部分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①刘伯承把床单抓破了,但仍然坚持着。②拖行手术前,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 ③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④沃克医生伸视伯承,发现他是军人。 ⑤刘伯承被土扉打伤眼睛,来到诊所。 |
【1】用“__”画出其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2】这几项内容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哪部分内容还可以概括得更准确?试着写一写。
( )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fù)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心情。
【2】加点的句子中,“这种念头”指的是________。
【3】朗读毛主席说的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A.沉痛
B.焦急
C.悲愤
【4】联系课文,假如你是秘书,看到毛主席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的一瞬间,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卖东西只要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甚至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的东西。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放心吧,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计划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眼花缭乱:________________
唯利是图:________________
【2】以下符合“我”在买鱼过程中心理变化的一项是( )
A.意外——疑惑——震撼
B.疑惑——震撼——意外
C.疑惑——意外——震撼
D.震撼——疑惑——意外
【3】第七小节中,“我”疑惑的原因是( )
A.他不肯卖这条鱼。
B.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C.他不像其他的卖鱼人。
D.他对生命的尊重超乎常人。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本文对卖鱼人进行了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
C.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这个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提示文章主题买下伏笔。
【5】读了文章你感受到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十三小节画线句“尊重每一个生命”在文章中包含了什么意思?这篇文章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换要求,改写句子。(3分)
(1)、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熙凤很美丽。 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风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枪声低回在角落。(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掩埋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改写“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喂!老头,去博物馆怎么走?(改换成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明天去书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落下来。(至少两处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热情地帮助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改为双重否定句,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花性格孤僻。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溪水多么清!(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窗多年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让我们难以忘怀,请你学学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写家乡的独特风情,可以是一处景,一种习俗,某个物体……可以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