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用来祝贺李老师七十岁寿辰的是( )
A.前寿五旬又迎花甲 待过十载再祝古稀
B.童颜鹤发寿星体 松姿柏态古稀年
C.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D.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无论…… 总是…… 虽然…… 但是…… 如果…… 就……
1.__________你把胡杨锯断,它____________从被锯断的地方喷出一米多高的黄水。
2.它________有高大的身躯,_________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
3._____________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_________积蓄着力量,努力地成长。
3、下列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是( )
A.三天四更时分不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C. 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4、填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三万里河”指_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他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qì pài zǔ zong kě lián fàng dàn wú lǐ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bǎo mǔ yǔ zhòu jǐ liáng huā tuán jǐn cù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境界 (______)的金色
(______)的淤泥 (______)的石料
(______)的遐想 (______)的古代木船
(______)的幽思 (______)的造船技术
7、把成语补充完整
拱伏无(___) 各抒己(___) 兴国(___)邦
平(___)近人 (___)里如一 酸甜(___)口
盛气(___)人 千(___)一发 身(___)其境
8、先用“—”画出每一组加点字中错误的读音,再改正。
监狱(yù) 泰山(qín) 消耗(hào) (_______)
赠送(zèn) 派遣(qiǎn) 发愤(fèn) (_______)
脾气(pí) 阻挠(náo) 倔强(jiàng) (_______)
9、读语段,做练习。
这个字是星星的“星”。在甲骨文里,开始用三个圈表示“星”,它的字形必须和日、月相区别:太阳是圆的,月亮是缺的,星星的特征是众多,所以画三个圈来表示。但问题是,三个圈表示的事物太多了,可以是三块石头、三个果子、三个拳头……谁说它一定就是星星呢?为了与其他的事物加以区别,古人就在字形里加了一个声符“生”——在古音中,“星”和“生”的读音是一样的。由于强化了字音,人们把“星”和其他圆形的物体区分开来。
【1】读完语段后,我知道了象形字的缺点是( )
A.不便于区分事物 B.形态不好看
【2】这段话主要为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B.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组合而成。
C.我们所认识的汉字都是形声字。
D.形声字在汉字的发展史中不断变化。
10、课内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 )落( )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 )了黄色和( )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贝尔曼究竟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了?你觉得贝尔曼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解码汉字“行”
①汉字就像一台机器,能拆解成零件二三。解字好比侦探破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码汉字“行”。
②“行”字本来的读音应该是hánɡ,是个名词。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来看,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它的本义是道路,是四通八达的路。《诗经》上说“置彼周行(hánɡ)”,“周行”就是通向西周京城的大道。《诗经》上还说“遵彼微行”,“微行”就是小路。
③“行”字的本义是道路,所以由“行”构成的字也都和道路有关。如“街”“衢(qú)”这两个字,就都是道路的意思。
④“行”字的本义是道路,道路自然就成了人多的地方。而路的两边也正是做买卖的好地方,所以有很多人聚在路的两边做交易,路旁的店铺也就称为“行”了。比如,银行就是路边存钱的地方,粮行就是路边卖粮食的地方,商行就是路边卖东西的地方。进而又引申出“行情”“行话”等词语。“行情”就是市面上商品的一般价格。“行话”就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用语。
⑤路是人走的,所以从道路的“行”引申为“行走”的“行”,是很自然的事情。读音也变成了xínɡ,词性也变成了动词。
⑥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行”字解码中即可见一斑!
【1】读了本文,我们知道“行”字有____个读音,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可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行”字的本义是_____。
【2】在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将汉字比作__________,将______比作侦探破案,显得形象生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码汉字‘行’。”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本文围绕汉字“行”,介绍了四个方面的知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
A.由“行”引申出的与“道路”相关的词义、词语。
B.由“行”引申出新词义、新读音、新词性。
C.“行”字本来的读音、词性、词义。
D.由“行”字构成的汉字,都和道路有关。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行”字的引申义是路旁的______。
【5】本文对汉字“行”的解码是为了说明( )
A.汉字“行”意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多种含义。
B.汉字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12、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三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作者是施耐庵。
【2】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 )→( )→( )
【3】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
武松打虎 | 李逵杀虎 |
在景阳冈打虎 | 在沂岭杀虎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4】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_____
1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爸,伤口痛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如果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只为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父女的表现 | (______) | 皱眉不适 | 一番对话 |
“我”的心情 | 疑惑 | (______) | (______) |
【2】“成全善良”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姑娘(______)这个行为,另一方面指的是老人(______)这个行为。文章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______),手有余香。
14、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夺枪记
嘎子刚走到院门口,猛然看见两个鬼子,东张西望地朝这边走来。嘎子心想:不好,区队长他们还在屋里呢。要是没准备,双方照了面,一交火,把村里的鬼子都招来就不好办了。
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龇牙咧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里去。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鬼子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
鬼子们气势汹汹地闯向正房,嘎子跟在他们身后。突然,他发现走在后面的鬼子是个官儿,腰间挎着一支手枪。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自从奶奶被鬼子杀害以后,嘎子一直希望能得到一支枪,给奶奶报仇。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两个鬼子撞开屋门,闯了进去。一进屋,他们就像饿狼似的东翻西找,惊动了灶边卧着的一只母鸡。母鸡咯咯叫着站起来往外跑。鬼子兵连忙去捉母鸡。母鸡东躲西闪,最后一头钻进西屋的门帘子里面去了。
鬼子兵上前一挑帘子,突然,三把刺刀从里面一起刺出。他嚎叫一声,翻身栽倒在地。原来区队长和战士们刚才听见了嘎子在院子外的喊叫,已经做好了准备。
鬼子官见势不妙,哇呀一声,转身就跑。
嘎子正站在院门口,见鬼子官往外窜,急忙把门一关。鬼子官的一条腿被绊了一下,身子一栽,跌在了石阶上。他一边在地上滚着,一边往外掏那把手枪。
战士们从屋里冲了出来。随着啪的一声枪响,鬼子官被击中了。他身子一拱,滚到了嘎子脚下。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一把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官身上拍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官已经把枪掏出来了。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鬼子官一翻身把嘎子踹开,想去夺枪。区队长一甩手,又补了他一枪。鬼子官腿一蹬,不动了。
随着一片冲杀声,反攻开始了。战士们从屋里涌出,冲向了大街。鬼子们纷纷四下逃散,有的被击倒了,有的举手投降……
嘎子紧紧地跟在部队后头,不时回转身来,得意地比试着他刚从鬼子身上夺来的新枪,东瞄两下,西瞄两下,嘴里发出叭叭的声音。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无比兴奋的神情。
【1】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此时他的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这句话运用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描写,生动再现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支手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嘎子夺到了手枪,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画上“_____”。
【5】读了短文,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主题阅读拓展。
童年趣事
在我小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最使我难忘的是捉蝈蝈。
在一个秋日的下午,爸爸带我去捉蝈蝈。后山上草丛中、灌木丛里的蝈蝈可真多,它们“吱吱吱”的叫声,撩得我心里痒痒的。爸爸很快就捉了好几只。可我却一只也没捉到。正当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碧绿的大蝈蝈在一根矮树枝上抖动着翅膀“吱吱吱”地叫着。我高兴极了,什么也没想,一下子扑了过去。谁知,蝈蝈一下子蹦得无影无踪。我反而趴在地上“捉”了一手泥巴,弄得我真是哭笑不得。
这时,我听到后面有人哈哈大笑,回头一看,是爸爸在笑我哩!我生气地说:“笑什么,我这是第一次捉嘛。”爸爸却笑着说:“我不是笑你,告诉你吧,捉蝈蝈也要有技巧,不想想办法就去捉,哪能捉得到?记住要眼明手快,悄悄接近,看准了要快速捉,知道吗?”我说:“知道了。”
这时候,我又发现一只蝈蝈在矮树的叶子上叫。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慢慢地走了过去。可我刚要伸手,机灵的蝈蝈又跳走了,一边跳还一边“吱吱吱”地叫,好像在说:“你捉不着我,你捉不着我。”我不灰心,一直盯着它。最后,它停在小草上。我慢慢张开双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蝈蝈没看见我,仍在叫,但马上又停了。我想不能再犹豫了,就对准蝈蝈双手猛罩过去。我马上感觉到蝈蝈在咬我的手心,有点儿疼,可我还是喊:“我捉到了,我捉到了!”
后来,我用这个方法连续捉了好几只蝈蝈。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都要先动脑筋。这样,做起事来就简单多了。 (有删改)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________
(2)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________
(3)古代官吏退堂时打鼓,现比喻做事中途退缩。 ________
(4)没有一点踪影。 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告诉你吧,捉蝈蝈也要有技巧,不想想办法就去捉,哪能捉得到?
________________
【3】“我”第一次是怎样捉蝈蝈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第二次是怎样捉蝈蝈的?请找出有关句子画上“_____”。
【5】读完文章说说捉蝈蝈的技巧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狼的陷阱
一只狼躲在一个山洞里,等待猎物的到来。
然而,等了一个时辰也未见猎物的踪迹。它想:这一定是陷阱布置得不具诱惑力,应该用点什么办法把猎物吸引过来。于是,它采集了一些鲜嫩的青草,撒成一条草道,一直延伸到洞里。它隐藏在洞口,等待猎物上钩。
果然,一只山羊循着草迹走来,一直钻进了洞里。狼大喜,一下用身子将洞口封住,直扑过去。山羊情急之下向洞的深处跑去,最后从后门跑了。
狼十分的懊丧,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让到嘴的肉丢了。于是狼将洞里出口做了一番巡视,将所有洞口堵牢,然后又躲在洞口去等待猎物。一只野兔又循着草迹而来,狼猛地扑过去。机警的兔子迅捷地向洞里跑去,最后躲在一个石罅(xià)下不见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呢?狼又是一番懊丧,于是它又费了一番心机,将所有可以躲藏的石罅塞上,最后看看的确无懈可击了,才又回到洞口躲藏。洞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狼十分惬意,心想:这下应该十拿九稳了吧?可是事出意外,进来的(虽然 不是)猎物,(但是 而是)一帮持枪的猎人。狼大惊,没命地向洞里跑去,可是可逃的地方堵了,可躲的地方也堵了,它没有什么地方可逃,最后在洞的深处被捉。猎人提着狼不停地摇头,说:“这可是一只聪明的狼,竟设置了这样好的陷阱。”是的,世上的陷阱起初都是给别人设的,后来却往往是陷了自己!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1分)
时辰(chén chénɡ ) 鲜嫩(rèn nèn ) 懊丧( shàng sànɡ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3分)
迅捷( )( ) 懊丧( )( )嘈杂( )( )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3分)
无懈可击——
情急之下——
(4)找出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打“ⅴ”。1分
(5)找出文中你觉得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6)狼为什么把陷阱布置得完美一些,它先后用了哪些办法?(3分)
(7)“世上的陷阱起初都是给别人设的,后来却往往是陷了自己。“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鹊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哪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的不学好,我感到有一肚子的委屈。
父亲到外面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题目是“父亲的礼让”,读完文章,你知道父亲“让”出了______________,从中知道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2】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特别想要这个名额,一心想要争取。
B.加点的词语说明这件事很严肃。
C.加点的词语说明“我”态度坚决,希望父母也重视。
D.加点的词语完全可以去掉。
【4】认真体会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 )
A.父亲在老师面前好面子。
B.敬重老师;希望老师善待孩子。
C.尊重老师;向老师证明家里条件不错。
D.讨好老师;帮孩子争取贫困生名额。
【5】父亲为什么礼让?请你简要地概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良苦用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完短文,你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8、短文。
所罗门断案
所罗门断案( ),破案( ),裁判( ),在西方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下面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所罗门端坐在大神殿上,有两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上殿来,哭哭闹闹地向他讲述,其中妇女甲指着妇女乙说:“我们二人,住在一起,我生下一个男婴的第三天,她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当晚睡觉的时候,她不慎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她半夜醒来,竟然趁我睡着时,偷偷把两个孩子掉了包。天亮要喂奶的时候,我发现怀中孩子已死,惊魂之后,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死婴并不是我的亲生儿子。”
妇女甲话音未落,妇女乙就激动地向所罗门抗辩道:“不!她说的是假话!死去的才是她的儿子。”而妇女甲则更激动,大声地说:“活着的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两妇人争子,吵个不可开交。一时间也难住了所罗门。只见所罗门沉思良久,突然睁开眼睛,发出一个简短的命令:“拿剑来”。
两妇人大吃一惊,拿剑来干什么?所罗门说:“把婴儿切开两半,一人一半。”此时,妇女甲失声痛哭:“国王啊,把孩子给她吧,我宁可不争了,请不要杀孩子!”而妇女乙则恶狠狠地说:“好啊,我不能得到,她也不能得到,干脆一刀两半,把孩子杀了吧。”
此时,所罗门做出了一个千古传诵的判决:“把孩子交给妇女甲,她才是真正的生母。”而狠毒的妇女乙,则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个英明判决在世界各地流传了将近3000年,使所罗门成为了西方世界妇孺皆知的智慧之神。
【1】将下列内容填在选文中合适的括号里。(填序号)
A.之神奇
B.之智慧
C.之公正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罗门真的想把婴儿劈成两半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罗门为什么认定妇女甲是生母,而妇女乙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罗门断案之神奇在西方流传最广,那东方断案之神奇流传最广的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人物)。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2】写出近义词。
尤其________ 悠然________ 雪白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画上“ ”。
【4】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包括他刷墙的________和________,反映了“刷子李”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的精神之树。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老人喂海鸥。(扩句)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珍珠鸟在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冬不拉牺牲了。冬不拉活在哈萨克人心中。(加上关联词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
(1)对少先队员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改为肯定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你和我去老师那儿。(改为祈使句)
23、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普及到我们的家庭之中,但是也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看了上面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请你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