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失:A.丢掉,跟得相对 B. 没有把握住C. 没达到目的 D. 改变 E.违背 F 错误
丧失( ) 失足( ) 失望( ) 失误( ) 失约( )
2、选词填空
【1】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A.不是……而是……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是……还是……
【2】( )敌人砍断了他的半边膀子,( )他仍坚强地站着,没向敌人吐半个字。
A.不是……而是……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是……还是……
【3】真正的强者在困难面前( )畏缩不前,( )知难而进。
A.不是……而是……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是……还是……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就难以回转身来。
B.因为孙膑合理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所以田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C.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D.即使孩子跳进海里,也比摔到甲板上安全一些。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课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盲文、说话等本领的,表现了她(__________)的奋斗精神。
5、补充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稚子弄冰》)
(2)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___(《村晚》)
(3)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6、补充词语,再选择填空。
( )不( )禁 若( )所( ) ( )别( )逢 ( )事( )神
汗( )雨( ) ( )针( )血 舍( )为( ) ( )( )之躯
(1)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同学们( )地鼓起掌来。
(2)诸葛亮( )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
(3)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 )的指出问题所在。
(4)我们要学习雷锋( )的精神。
7、看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1.nǐnɡ luó sī________时,虽有xiànɡ mào______平平的大mǔ zhǐ______相助,但终究还是食指主干的。
2.外婆家养了很多jiā qín______,所以院子里经常会有鸡粪、鸭粪、鹅粪等wū huì______之物。
8、我能理解句子,并填空。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还把 比作 。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迂回”的意思是 ;“迂回”写出了 ;“明如玻璃”的意思是 ,“明如玻璃”说明了 。
9、阅读文段,完成练习。(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七月的晚霞,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这一些云彩,一到了八月,就都没有了。那满天红彤彤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一齐都没有了,无论早晨或黄昏,天空就再也没有它们了,就再也看不见它们了。
八月的天空是静悄悄的,一丝不挂。六月的黑云,七月的红云,都没有了。一进了八月,雨也没有了,风也没有了。白天就是黄金的太阳,夜里就是雪白的月亮。
——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1】画“ ”的句子将晚霞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语句主要是写( )里云彩瑰丽的景象。
A. 七月 B. 八月
【3】文段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萧红儿时对七月和八月天空的不同感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句子,感受景物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仿写。
①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②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句①是对景物的(动态 静态)________描写,句②是对景物的(动态 静态)________描写。
【2】下列对句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写出了由动及静的过程
B.“消失”和“暗”渲染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C.“最后一抹”和“整个”说明天色十分暗,令人害怕。
D.最后一句中,狗、牛、马的表现将傍晚的静寂推到顶点,给人以万籁俱寂之感。
【3】请你仿照句②,写出景物的静态美。
清晨,下了一夜的雪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中名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1】文中的年轻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沃克医生赞扬年轻人的句子。
【3】请你用四字词语来赞扬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句话中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做了几个评价?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军神”?你认为刘伯承可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②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选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请你任选一句分析这样说明的好处。_________
【2】①概括松鼠搭窝的过程:搬木片→错杂放置→________ →________。这表现出了松鼠的________。
②用加点词语写一写做某事或某种手工的过程:________。
【3】下面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搭窝的描写,对比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A.《中国大百科全书》所给资料语言简洁,严谨,数字的运用准确说明了窝的大小
B.《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言简洁,平实,但描述缺少条理性;课文的语言活泼,有趣,但不够准确
C.课文对搭窝的过程描述得细致生动,富有趣味,表现出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忧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煕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用“ ”画出这段文字中描写王熙凤的肖像的句子,其描写作用是( )
A.表现王熙凤的姿容俏丽。 B.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C.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2】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3】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母以“凤辣子”介绍王熙凤,流露出贾母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4、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体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一条小狗,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看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地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我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要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 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 , “您就是他父亲 ? 不像不像 !您那宝贝儿子, 哪一点像您 ?把您的脸都丢尽了。 打架、 逃学、 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 不言不语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地接过别人递来的一支烟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打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 )
A. 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B. 父亲的脸面 C. “我”的表现
【3】细读文中画“ ”的句子,从写作的角度想一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 这两处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B. 这两处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C. 这两处采用了“说明”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4】“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承上启下 B. 总结全文 C. 总启全文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列由上海驶向南昌的列车在飞快地行驶着。就在这极其平常的列车上发生过一桩不寻常的事情……
去年寒假,我随妈妈从上海探亲回来,在火车上突然患了急性肺炎,在卧铺上发高烧,昏昏沉沉的。妈妈急得六神无主。一位好心的叔叔说:“把这件事告诉列车长吧,或许他有办法。”妈妈抱着一线希望找来了列车长。列车长看到这种情况果断地说:“你的孩子病情紧急,现在先采取措施稳定病情,我马上与南昌站联系,列车一停,赶紧送医院抢救。”说完,就快步向列车长办公室走去。这时,车厢里的人们都忙了起来,打冷水、敷毛巾、测体温……这种场面哪像是一节车厢里的乘客?简直就是亲密的一家人。
列车终于驶进南昌站,乘客们就要下车了。只见刚才那位出主意的叔叔走了过来 亲切地对妈妈说 大姐 这是我们大伙凑的2000元 您出门在外 孩子得了这么重的病 拿着这些钱到医院去抢救孩子吧 妈妈含着热泪说 我们素不相识 哪能接你们的钱呢 在列车上你们帮这帮那 我已经够过意不去的了 现在 你们又 大姐 您收下吧 孩子得了急病 我们出这点钱也是应该的 是啊 您就收下吧!听着一声声暖人心田的话语 看着一双双真诚的眼睛 妈妈收下了这饱含真情的2000元钱。这时,救护车来了,我被人们抬下车厢,送上救护车,快速地送到医院。
经过抢救,我的病情好转了。我出院那天,列车长还来了,送我坐上去吉安的汽车。
在列车上的那次经历,在我的心灵里深深地播下了爱的种子。直到今天,我仍忘不了列车上那些好心的人们,是他们使我体验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友爱之心永常存”!
(1)简要写出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8分)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2)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短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短文的开头和结尾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5) 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16、课内阅读。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用“ ”画出来。
【2】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________________。
【3】师傅刷人们都是怎样议论刷子李刷墙的?实际上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快乐阅读。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顫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绮丽的梦景。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威尼斯独有的清闲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打扰你的宁静。
晚风从椴木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落到水里,天竺葵和三叶草的淡淡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
圣玛利娅教堂那雪莲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的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
当圣马利娅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很难用语言来传达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融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宁和静止中。
【1】写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的“三绝”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用第( )个表达最好。
A.不好表达 B.难以言传 C.难以说出 D.不知怎么说
【4】“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______。
【5】第五自然段中钟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盲人提灯笼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了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出来,又往何出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借花献佛
花:______________。佛:______________。
(2)为善至乐
善:______________。乐: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文主题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在下面三项中选一个恰当的做标题……( )
A.照亮别人
B.盲人提灯笼
C.保护自己,方便他人
19、课外阅读。
从办公楼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我顺着街心公园边的小路,在昏暗的路灯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人影闪了出来,吓我一跳。
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才看清眼前是个女孩儿。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头上扎着一条小辫子。我镇定了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女孩儿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我疑惑地打量着她。“叔叔,您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摊买份晚报?”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五十米远的地方(居然 竟然 果然)有个报摊。
“买晚报?”我有些惊讶。
“嗯,买份晚报。”女孩儿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 放 递)在我手里。
我很诧(chà)异,心想:“你自己怎么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这点儿小要求哪能拒绝。我走向报摊,把硬币递给卖报的妇女,取了报,转身回来。
“你怎么还站在树后面?”我问。
“怕被我妈妈看到。”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你妈妈?”
“就是那卖晚报的。”
“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晚报呢?”我怔怔地盯着女孩儿,不解地问。
女孩儿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饭的时候,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小时……”
我看着小女孩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她妈妈已在收摊儿了。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像一个小花瓣一样从树影下飘远了。
【1】请给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在后面括号里打“√”。
A.一枚硬币( ) B.最后一份晚报( ) C.晚归路上( ) D.请人买报的小女孩( )
【2】文中括号里用哪个词最恰当?用“ ”画出来。
【3】对“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排序正确的是( )
A.惊讶——疑惑——不解——诧异——恍然大悟
B.惊讶——疑惑——诧异——不解——恍然大悟
C.疑惑——惊讶——诧异——不解——恍然大悟
D.疑惑——不解——惊讶——诧异——恍然大悟
【4】小姑娘要“我”去她妈妈那里买报纸的原因是( )
A.她想看报纸。
B.她想让妈妈多一点收入。
C.她想让妈妈早点吃晚饭。
D.她想让妈妈早点卖完报纸回家。
【5】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下来。
表示看的词语:_____ ______ 表示奇怪的词语:_____ _____
【6】“我看着小女孩说不出话来”,但是“我”的心里想对小女孩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我明天带你到儿童乐园去玩。” (改为第三者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发起脾气来,姐姐和我远远地躲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一个人有困难,大家应该帮助他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雨刚停,太阳就出来了。(改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金文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行书(按汉字演变过程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班主任改进并提出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去参观博物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美丽的草原,我们怎么能不向往?
改为陈述句:
(2)工人们修铁路。
扩句:
(3)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4)《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5)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23、习作展示。
歇后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芝麻开花——节节高……其实每则歇后语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歇后语,发挥想象,写一个生动的故事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