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襄阳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B. 夏天的江南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季节。

    C. 我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西游记》这本书。

    D. 动物园里有熊猫、狮子、大象和许多动物。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湖)   màn)子   弓

    B.ɡuǐ)计   胸tánɡ)   踉qiānɡ)   蹿cuān)出

    C.)妹 bènɡ)出   山jiān) 猕yuán

    D.juān)刻 mínɡ)目   阻náo)   顽liè

  •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juàn窕(yāo B.想(xiá督(dōu

    C.shāo持(jīn D.鼓(léi骨(quān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句子游乐场。

    1.把下面画“____”的部分换成合适的歇后语。

    今天的篮球比赛,我们班总是输______。这让大家心里很紧张______。第二天,队员们改变了战术,在赛场上个个都拿出本事______,打得对手莫名其妙______,并赢得了最终的比赛。这下,我们班可是很有名气______啦!

    2.某班要举行“读名著,对对子”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从所给人物中选择一个完成下联。

    诸葛亮   孙悟空   武松   林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 5、黄山四绝:( )

  •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肃然起____    矜持不____    ____己为公

    ____见血    从容____    情不自____ 

    1.与“(  )己为公”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 

    2.“一(  )见血”的意思是______ 

    3.与画“  ”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有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1)缅怀革命先烈,不禁令人_______ 

    (2)他听了老奶奶的故事后,_______地流下了眼泪。

  • 7、写反义词

    团结——________      迂回——________

    惊慌——________      曾经——________

  • 8、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可千万别跑调呀

    ____( )____( )

    ____( )____( )

    ____( )____( )____( )

    ____( )____( )____(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登时:______________       不相干: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3】严监生临死前为什么努力伸出两个指头?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性格?

    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2014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一览表

    年度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2010

    31.67%

    58.07%

    76.02%

    2014

    45.71%

    74.36%

    83.28%

     

    [材料二]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视频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三]

    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也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加压,逼迫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

    [材料四]

    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2009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

    1请用一句概括广州眼科中心开展三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______

    ②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与学校有关,与家庭教育无关。______

    ③只要每天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眼睛就不会近视。______

    3为了遏制青少年近视率上升,学校该如何去做?请给你们校长提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读翻译稿的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1汉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文阅读。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   )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 )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   )。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

    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六头。老饲养员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   )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   )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彭德怀(   )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1请说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又驮”“又驮”“堆得像小山似的说明了________

    3找出选文中彭德怀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句子,不少于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彭德怀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二)春天(9分)

    春天来了,春风吹遍了大地。小草悄悄地从(   )泥土里露出了头,嫩绿嫩绿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薄(bó báo)的绿色地毯。柳树芽偷偷地从柳条上zhuān  zuān)了出来,顿时,柳树换上了一身(   )的春装。公园里花开了。( )桃花像怕羞似的,一朵āái)着一朵密密地开放着。玉兰花洁白无瑕,散发出阵阵(   )清香,不知吸引了多少游人。蜜蜂忙碌起来了,成群地飞来飞去,在花丛里传粉采蜜。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也不远万里从南方飞回来了。农民伯伯在田间忙着播种。啊,春天真美啊!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来。

    (2)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地填在文中括号里。

    醉人的   松软的   粉红的   淡绿的

    (3)找出短文的中心句,用~~~~~画出来。

    (4)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植物,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小动物的活动

     

  • 14、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被大虫扑来,只一(   ),(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   )将起来。武松只一(   ),(   )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   )在一边。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

    3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振得那山冈也动”写出了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__

  • 15、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捉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说:“科学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莱特兄弟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努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①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那牛王硬着头,使角来触。这一场,真个是撼岭摇山,惊天动地!

    【1】以上选段,选自《西游记》回目(  )(只填序号)

    A.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B.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C.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联系上下文,猜想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嗛眼:啄眼

    B.淬下:坠下

    C.乜乜些些:装痴作呆

    D.剪尾跑蹄:剪掉尾巴用蹄快跑

    【3】读画线的句子,这是对悟空_________的描写。

    【4】从选文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

  • 17、课外阅读。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 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写出同义词。

    敛声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前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我”为什么喜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 用“﹏﹏﹏﹏”划出文章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只划一处)

    【5】“‘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自然段中,用“______”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4】用﹏﹏﹏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

    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12小节,作者把乡愁比作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4小节,作者把乡愁比作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乡愁还会是什么?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 21、换要求,改写句子。(3分)

    (1)、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熙凤很美丽。  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风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无锡惠山的一泓清泉是天下第二泉。(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有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了大概整整13年时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得到启示,过得快乐。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启发,请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得到的启示写明白,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