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甘孜州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

    A.讲故事 B.讲笑话 C.劝告

  • 2、选择正确的注音

    攥(zuǎn   zuàn)   黏(nián zhān)   涔(cén   jīn)

    搜寻(sōu shōu)   锄草(chú zhù)   粗糙(cāo  zāo)

     

  • 3、安妮邀请戴安娜赴茶会,戴安娜喝到的是(    

    A.木莓汁

    B.葡萄酒

    C.茶

    D.苹果汁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yòu zhì tiān fù jì mò pò hài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suō yī xiū kuì chī mí huá xiáng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儿童急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相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童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忙趁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小路     )的琴声     )的大海

        )的月光  (    )的浪花     )的烛光

     

  • 7、同音字我会填。(9分)

    mò     沙(  )  寂(  )  沉(  )

    jiān (  )难  (  )持  (  )锐

    táo   (  )气  (  )瓷  (  )李

     

  • 8、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shēn shí jiān bìng jié duàn bǎng wén jī è xiōng tang

    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囚   歌

      为人进出的门___________着,

      为狗爬出的洞___________着,

      一个声音高(唱  叫)着:

      ——(走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在横线处填写合适的词语。

    2.划去诗中括号内错误的字词。

    3.写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反义词:(   )——(   )

      近义词:(   )——(   )

    4.联系上下文,“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狗爬出的洞”指的是___________。“(走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永生”的?结合革命者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米芾拿着五两纹银买的那张纸,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张普通的纸。可他再也不敢轻易下笔,只是在那里认真地琢磨字帖,用手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方法。琢磨来,琢磨去,他便入了迷,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脑海里。

    1在正确读音上打“‘√”

    (zuó zhuó)磨来,琢磨去,他便人了迷。

    ②玉石只有经过反复(zuó zhuó)磨,才能成为玉器。

    2找出文中两组反义词。________ ________

    3用琢磨造句。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第4、5两句与后面几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鲨鱼

    ①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②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啊!”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③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了。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后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④突然甲板上有人喊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⑤“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越游越高兴。

    ⑥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苍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开始放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向孩子们飞驶而去。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不到20步了,那只小船仍然离得远远的。

    ⑦孩子们起初并没有听到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到鲨鱼,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⑧这声尖叫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了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结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

    ⑨这时候,谁也不知道小孩和鲨鱼怎么样了,那一瞬间的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⑩水面上的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四面八方传来了悄声细语,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笑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是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孩子们之所以能鲨口脱险,是因为他们水性很好。( )

    (2)老炮手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最危险的办法-用大炮轰鲨鱼。( )

    (3)文章第段除了提到“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再也没有别的对鲨鱼的生动描写了,但从人们的惊叫声、水兵们的神态等很多地方仍能让我们感受到鲨鱼的凶猛和危险。( )

    (4)故事随着老炮手的心情变化而展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看后发人深思。( )

    【4】鲨鱼来临的危急时刻,老炮手做出了放炮的决定,如果你是老炮手,你当时心里会怎么想?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老炮手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至少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并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理由,做到有理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的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材料二

    “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游戏已经成为元宵佳节独特的文化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元宵节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1】材料一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

    【3】对比两份材料,可以得出,这两档电视节目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相同点在于________

    【4】为了号召同学们观看,请你从上面两档节目中任选一档,为它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成语嫁给了广告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了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已经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但说并不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有的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一些说法。比如,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该怎么办?

    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要用一个正确的方式留存史册。只有充分尊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合理使用汉字,才能传承汉字文化。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              “鳖”来无恙:        

    一“明”惊人:        无可替“带”:       

    2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指:    ,“神离”指:     ;“一举”指:    ,“多得”指:   

    3对“成语嫁给了广告”的现象,短文中写出了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吗?请举一个例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类文阅读

    泥活

    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镞一镞。①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至此,②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孙子冯大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颏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来,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儿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1(品读外貌)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描写了冯兰瑞老人的眼睛。第一个句子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______,第二个句子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______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2(品读动作)阅读下面句子,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

    A.这句话是对冯兰瑞的动作描写,从中感受到了冯兰瑞老人的技艺高超。

    B.这句话中描写人物的动词有“拿、挑、三剔两刮”。

    C.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冯兰瑞老人纠结的心理。

    D.“他似有所悟”中的“悟”指的是武松打虎,必然用劲,拳背上自然会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这样作品才会更加逼真。

    3(辨析描写)文中标有序号的三句话依次是对冯兰瑞老人的(   )

    A.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4(分析判断)对“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A.“一闪一闪的亮光”表现出了冯兰瑞之前开心的心情。

    B.这句话侧重说明冯兰瑞爷爷的眼睛十分明亮,就像两盏烛光。

    C.“亮光熄灭了”是在暗示冯兰瑞听了孙子的话后失望的心情。

    D.这句话表现出了冯兰瑞爷爷此时的心理变化。

    5(梳理脉络)下列选项中正确概括了冯兰瑞老人心理变化的一项是(   )

    A.满意→舒畅→伤心→失望 B.疑惑→开心→失望→伤心

    C.疑惑→满意→开心→失望 D.疑惑→满意→失望→开心

    6(感知人物)除技艺高超外,你认为冯兰瑞老人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象拓展)想一想:看到冯兰瑞亲手毁了自己的作品,孙子冯大有没有意识到爷爷的良苦用心?他会怎么做呢?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血汗),给了我们多少(慈母  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  战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多少________(心血  血汗)     (慈母  慈祥)________般的温暖

    (打胜  战胜)________了那次阻击战

    2找出大娘送打糕的动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一共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请概括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起床为什么那么难

    ①对很多人来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②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④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⑤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已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从床上爬起来。

    ⑥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儿。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结果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都比前一天晚起床十几分钟,到一个月实验期结束时,那些志愿者都成睡仙了。这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24小时长一些。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

    ⑦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

    1关于“生物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物钟是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B.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至少需要20种蛋白质才能形成。

    C.人体内形成生物钟的蛋白质在生物钟的不同时间里浓度是不同的。

    D.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会调整人体的生物钟。

    2下列不属于人早上起床时,人体按生物钟的指示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一项是(   )

    A.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

    B.身体中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等激素开始增加。

    C.神经元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

    D.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

    3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生物钟?谈谈你对生物钟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哈尔威船长(节选)

    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声和嘈杂声,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快救克莱芒!”船长喊道。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这件事,把船遇难后人们的__________和哈尔威船长的__________进行了对比。

    2文中“伟大的灵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喜欢给别人下命令。

    B.表现了哈尔威船长面对灾难时的沉着和冷静。

    C.表现了哈尔威船长非常有自信,认为灾难也要听他的。

    4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的事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写梅花品格的句子。再模仿这种格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这几段话来看,外祖父送墨梅图给“我”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话写出了外祖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说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有很多,请写出2个历史上具有这样品格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那些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请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用三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真爱如茉莉。(扩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改成反问句)

     

    4.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5.在我们班里,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 21、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作纪念。(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努策尔不停地吐着那些细嫩但有点苦味的芦苇心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人被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表达。

    在本册教材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有特点的人,极其吝啬的严监生、技艺高超的刷子李、机智灵活的小嘎子……你的身边一定也有类似的人,请你选择一个人,用上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表现一个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