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清远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夜(zhòu)       (chù)        (jí)          风光旎(yǐ)

    B.琴(xián)       性(bǐnɡ)       (juàn)       碧波万(qǐnɡ)

    C.弓(nǔ)          骨(quán)       持(jīn)        老干枝(qíu)

    D.物(huì)        住(suān)       (zhènɡ)     龇牙嘴(lié)

  • 2、联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选择正确的序号写在( )里(10分)

    比感动 满腔仇恨 心情沉重 无限崇敬 依依惜别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

    (2)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

    (4)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 3、下面的对联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   )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照样子,写词语。

    例:明(晃晃)

    ________   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绿_________________

  • 5、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kāng  kǎi pí  bèi   guān  cái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móu  huà   cè  lǜè fù  dì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6、根据语境,用“誉”字组词填入下面句中的括号里。

    (1)每个同学都应该以实际行动维护班级的集体_____

    (2)我们来到素有“天堂”_____的苏杭,饱览了明丽的山水风光。

    (3)他那天信誓旦旦说出的话到了今天全不算数,真是一个不讲_____的人。

    (4)李医生待人亲切,医术高明,又免费替贫穷人家义诊,因此甚得当地人们的_____

  • 7、查字典填空。

    “赢”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写出下列问句的类型。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________

    2.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________

    3.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概括成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的“瞅”的意思是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几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吗(不少于三个)?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A.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举例说明——贬低对方

  • 10、课内阅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阅读选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的园子 ___________的祖父

    ___________的“我” ____________的童年

    【2】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选段共介绍了“我”在园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其中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 11、类文阅读

    草帽计

    ①长征期间,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白军一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

    ②那时,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贺龙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下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道命令,都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③这时,蒋介石一个团的反动军队从后面急急赶来。白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场里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喜从天降,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白军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这支白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④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白军毫不介意,知道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可敌人的飞机驾驶员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些天他们天天飞呀,飞呀,到处寻找红军,连一点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为此,他们没少挨长官骂。这一回,一看地上的军队都戴着草帽,草帽上都印有红五星,顿时喜出望外。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地俯冲下来,对着这批“红军”,轰隆隆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个团的白军官兵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⑤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拍手叫绝,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反映战士们想法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3理解文中两个“笑”的含义,并填空。

    (1)“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他心里想:_____________。“哈哈一笑”中的“笑”说明___________

    (2)“白军个个眉开眼笑”中“笑”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依据,照样子填空。

    例:贺龙看见一块平坦的山场,想:这是实施计划的好地方。

    (1)贺龙看见______________,想:__________________

    (2)贺龙看见______________,想:__________________

    5草帽计为什么会成功?

    (1)天气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贺龙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妙答“一”字诗

    清朝嘉庆年间,在百姓中流传着一段佳话。

    陈沆很有文才,名噪一方。一日,他离家进京赶考,匆匆来到河边,急着渡河。不巧,艄公已经摇橹离岸。要等船回来,还需半个时辰。于是陈沆高声呼唤艄公,求他回转。船上有人知道陈沆是个才子,愿意出面替他恳求艄公,但有个条件,要陈沆立即吟诗一首,而且诗中必须要有十个“一”字,如能做到,便请艄公回来渡他。陈沆听后,沉思片刻,大声吟出:

    一(  )一桨一渔舟,一位(  )一钓钩。

    一俯一(  )一场笑,一江(  )一江秋。

    船上的人听了无不叫好,艄公便掉转船头,将陈沆接上船。

    1读了上面的小故事,请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括号里。(填序号)

    A.渔翁    B.明月    C.仰    D.帆

  •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①哪知道从我上身到下身,从袄领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③□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④“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⑤“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1】在第③段的“□”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第①段中加点词“摸”“捏”“搜”表现出两个兵士的____________;加点词“拿着”“拉出”“拉开”“抛掷”表现出两个兵士的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两个兵士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写两个国民党兵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2张报纸

    袁老师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张报纸。

    报纸是在班上丢的。那天,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袁老师便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几张报纸。谁知,取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张。袁老师本以为是某个学生拿去看,忘了还,也没太在意。但后来,他几次在班上问起报纸的事,都没人吭声,才知道,报纸bú yì'ér fēi( )了。

    其实,袁老师绝对不是那种吝啬到一张报纸都斤斤计较的人。袁老师是很大方的,只是这报纸是学校的。图书室也催了好长时间,袁老师实在是过意不去。

    同学们七嘴八舌开了:“袁老师,您需要的是哪份报纸?我家或许有。”“袁老师,您说是什么报纸,我可以去报社邮购。”……袁老师有些感动,但他还是坚决地说:“你们都别说了。报纸不重要,我只希望拿了报纸的同学能给我一个解释,丢了还是怎么了,我不怪你。我是你们的老师,教你们知识,但更需要教你们做人的道理。”一整天,班上都在议论那张报纸,也有许多同学向出黑板报的同学打听,看着袁老师急,大家也急。

    当天夜里,班长王小明来到袁老师家中。“袁老师,那张报纸……是,是我拿的。前些天见您要得不紧,我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

    袁老师看了看报纸,沉默了片刻,说:“谢谢你这么晚还将报纸送来。快回去吧,学习要紧。”

    出了老师家门,王小明很nà mèn(   )儿:自己准备的台词怎么一句也没有用上?老师怎么一点儿也不怀疑他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呢?而且,自己来时,怎么好像看到班上的“捣蛋鬼”张强正从老师家出来?

    接下来一个多星期,没人再提那张报纸。

    班会课。大家都低着头。袁老师很平静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请大家都抬起头来——

    这时,袁老师捧出一叠报纸,声音有些颤抖:“上个星期,我一共收到了52张报纸……”袁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台下52双明澈的眼睛里也有异样的东西在闪烁。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形容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

    (2)与急切的、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自己准备的台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中加点词“异样”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一个“捣蛋鬼”张强从老师家出来的细节。请你展开想象,续写出张强当晚与老师见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风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读下面的句子,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梢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是写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闪和躲,这些动作写出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

    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

    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表现老虎难打。

  • 16、认真读题,完成以下练习。

    【1】判断(1)老师对小李说:“你刚刚结束短跑比赛,休息一会儿再去游泳( )

    2)小明放学后直奔游泳馆,飞快地换好衣服,一下子跳进了游泳池。( )

    3)早上,小张对同学说:“请帮我买份早点,我先去游泳,回来再吃。( )

    【2】小东刚吃完饭就要去游泳,妈妈不同意。请根据以上内容,以妈妈的口吻,写出劝阻小东去游泳的理由。

    妈妈对小东说:“_________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面的世界一定会令你心驰神往。仿照例句,为你喜欢的旅游胜地写一则宣传语。例:让人心醉的海南,热风、碧浪,使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________

    【4】五(2)班正在举行:“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要向大家介绍________,我要围绕以下几点来介绍: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母亲看着我痛苦的样子,决定给我特制一个枕头。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tiāo  tiǎo)选着棉花,感觉适zhòng  zhōng)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母亲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睡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母亲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是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那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只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后来,母亲sāi)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里我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拉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注:枕(lào  zhěn):睡觉时脖子受寒,或因枕枕头的姿势不合适,以致脖子疼痛。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短文中给下列词语找反义词。 

    苦涩________    糟糕________    污浊________

    3“我”枕过三种枕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枕着这三种枕头,产生了许多联想,请在短文中用横线分别画出来。

    5读读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沁人心脾”造句。 

    _______________

    6对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不变的世界”指枕袋,“有一种情感”是对枕头的喜爱。

    B. “不变的世界”指枕袋里的东西,“有一种情感”是睡觉时对枕头的依恋。

    C. “不变的世界”指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一种情感”是指亲情。

  •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食指的姿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食指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课内片断,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亮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弱  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  美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文中“这种境界”是指________ ,作者“惊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久立四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静立不动”的意思是:___________ ;用这个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里把“ ”比作“ ”。

    5作者精确地写出了初见草原时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2.我想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缩句)

    ________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

    __________

    4.热——八月,天多热。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了舌头,蝉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把意思写具体)

    冷——_____________

    5.玩累了,就在树下找个地方睡着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训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在一天天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某一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请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