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一个个序齿排班( )
A.按身高排序
B.按辈分大小排序
C.按年龄大小排序
2、根据音序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汉字,正确的一组是( )
A.筹 泣 漪 馅
B.秕 篝 挈 熠
C.碟 鹁 倚 倭
D.胚 蓟 嘎 嫣
3、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三万里河东人海”中的“河”指( )
A.淮河
B.长江
C.黄河
4、补充句子。
(1)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
5、我能仿照例子写词语。写3个。
AABB马马虎虎( ) ( ) ( )
ABB胖乎乎( ) ( ) ( )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1)第一句话是对祥子的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第二句话描写了祥子的_______,主要是从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的。
(3)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祥子的强壮,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祥子无疑可以成为__________的车夫。
2.“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作者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祥子的_________的精神。
3.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1)“他”指的是______,被称为“______”。此时他的样子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来形容。
(2)这句话主要运用了______和_____描写,刻画了他___________形象。此时,他的心里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把“把头摇了两三摇。”换成“摇了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7、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良______美景 一______而尽 半夜三______
______有成竹 心惊胆______ 风平______静
(1)古代人喝酒大多_____________,以此表示自己的豪爽。
(2)我看书常常忘了时间,有时到了___________才睡。
(3)她__________地说:“这次比赛我一定能得冠军!”
8、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
wéi(______)杆 mà(______)蚱 huá(______)笑 chéng(______)认
9、
赛马是我们家乡古老的风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每到这个时候,草原上就(展现、呈现、映现)出热闹、现腾的景象。上百名哈萨克小骑手,把自己膘肥体壮的好马打扮得英俊漂亮,马尾编成小辫,马身上还系上(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绸带,好像在鼓励马儿争气。发令枪一响,十几匹一字排开的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气氛十分壮观。经过激烈的比赛,连续三次夺魁的骑手被选为冠军。人们簇拥着冠军,给他戴上大红花。这时,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中。
(1)联系下文理解“打扮”在文中的意思。
(2)把描写赛马的句子画出来。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选择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这篇文章展示了诸葛亮的超凡智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和曹操的__________。
【3】文中有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原因是( )
A.担心一面受箭太多将船体射穿。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让船的两面受箭,以保持船体平衡和借到更多的箭。
【5】“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的意思是__________。
【6】“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
A.胆子很大。
B.很喜欢喝酒。
C.推断事情正确,很了解曹操的性格。
11、阅读
煮酒论英雄
一日,关羽、张飞不在,刘备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奉丞相之命来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曹操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曹操拉着玄德的手,走到后园,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啊!”玄德听了才放心,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随至小亭,已经设好杯盘:盘里放置着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然乌云滚滚,骤雨将至。曹操说:“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玄德说:“我见识浅薄,怎么认得出谁是英雄呢?”曹操说:“不要太谦虚。”玄德说“天下的英雄,实在是没有见到过啊。”曹操说:“即使没有见到过,那也听过他的名声吧。”玄德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吗?”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玄德说:“有一个人人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能称为英雄吗?”曹操说:“刘表虚名无实,不是英雄。”玄德说:“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是个英雄吗?”曹操说:“孙策借着父亲的威名,不是英雄。”玄德说:“那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又怎么样?”曹操鼓掌大笑说:“这些碌碌无为的人,何足挂齿!”玄德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呀。”曹操说:“能叫做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玄德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玄德,然后又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两人而已!”玄德听到这句话,吃了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这时正好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玄德才从容低头拿起筷子和勺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玄德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呢!怎么能不怕呢?”曹操这才不怀疑玄德。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消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足挂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曹操和刘备“论战”几个回合的内容。
第一回合:曹操迂回试探,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回合:曹操步步紧逼,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回合:曹操识破英雄,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煮酒”请刘备“论英雄”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几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梳理武松打虎的过程,在中用“|”标出层次,并完成填空。
老虎拿人 |
|
|
【2】选文中的动词运用得极为传神,照样子摘录在下表中,并完成练习。
描写对象 | 第一回合 | 第二回合 | 第三回合 |
老虎 | 扑搭、掀、吼、竖、剪 | ___ | ___ |
武松 | 闪、躲 | ___ | ___ |
①其中,描写武松的动作时,多次用到“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文本意是突出武松的神武,为什么用大量的动词写老虎拿人的本领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说唐全传》中的打虎片段,完成练习。
那雄阔海就换便服,走出寨门,望山下而来。行到半山,见林中跳出两只猛虎,扑将过来。阔海上前双手擎住,那两只虎动也不敢动,将右脚连踢几脚,举手将虎望山下一丢,那虎撞下山岗而死。又把一只虎,一连几拳打死。
比较“雄阔海打虎”和“武松打虎”,你更喜欢哪种描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凡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受 ___ 羞愧 ___ 孔武有力 ___
【2】当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为什么“我”心里会难过?( )
A.护士没有告诉“我”母亲真实的体重是多少。
B.母亲负重操劳一生,但身体却是如此瘦弱。
C.“我”用力过猛,把母亲摔伤了。
【3】第三自然段中“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的含义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母亲为什么在儿子的怀抱里流泪了?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想想我们在平时是否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请列出几件事。
_____________
14、阅读
林则徐请客
①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②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hǎn jiàn( )。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③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láng tūn hǔ yàn( )。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④“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⑤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dāi ruò mù jī( )。
⑥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看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第②自然段“□”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3】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林则徐在向这些外国人科普吃槟榔芋泥的方法,要等它凉点再吃.否则会烫到。
B.我们中国人就像这槟榔芋泥,虽然外表看着冰冷,实际是热血爱国的。你们想要用鸦片毒害我们,是会遭到我们中国人的反抗的。
C.上次你们用冰淇淋让我受辱,这次我用槟榔芋泥也让你们出尽洋相。
【4】本文对林则徐的描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描写,表现了林则徐______的思想感情。
【5】林则徐是清末著名的禁烟英雄、爱国将领,这学期我曾经读过他的一句爱国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新闻链接
【材料1】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2月11日,世卫组船点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COV1D-19”。
【材料2】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 、感染范围最 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二率5.6%。
【材料3】
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各省在发生疫情、防控救治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
表1:疫情发生以来调往湖北省医疗物资情况(截至4月30号)
序号 | 类别 | 品种 | 单位 | 数量 |
1 | 医疗设备 | 全自动测温仪 | 台 | 20033 |
2 | 负压救护车 | 辆 | 1065 | |
3 | 呼吸机 | 台 | 17655 | |
4 | 心电监护仪 | 台 | 15746 | |
5 | 消杀用品 | 84消毒液 | 吨 | 1874 |
6 | 免洗洗手液 | 万瓶 | 71.4 | |
7 | 防护用品 | 医用手套 | 万副 | 198,7 |
8 | 防护罩 | 万套 | 773 | |
9 | 医用N95口罩 | 万只 | 498 | |
10 | 医用非N95口罩 | 万只 | 2720 | |
11 | 防控用品 | 磷酸氯喹 | 万片 | 40 |
12 | 阿比多尔 | 万片 | 360 |
【1】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内容,在【材料2】空白处各填一个字。
【3】【材料2】中运用了 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好处是 ____________
【4】从【材料3】和【表1】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这让你想到_______这个成语和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5】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可以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17、阅读。
军神
1916年3月,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一个青年军官。在一次战斗中,他勇敢杀敌,立了大功。但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伤了头盖骨和右眼,流了很多血,生命非常危险。
刘伯承被送进一家外国人办的医院,著名的德国医生沃克大夫要立刻给他动手术。刘伯承要求不给他打麻药,因为听说麻药会伤害脑神经。刘伯承为了革命,需要一个高度清醒的大脑。
沃克大夫听说刘伯承不让打麻药,大吃一惊。他对刘伯承说:“你,你能顶得住吗?这是非常疼痛的啊!”刘伯承微微一笑,说:“试试看吧!”
手术开始了……
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刘伯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汗水湿透了手术台上的床单,双手抓破了被单, 但是他自始至终没喊一声。他这种坚强的意志,使沃克大夫的双手颤抖,不忍再下刀了。刘伯承咬着牙说:“没关系,请你继续做手术吧!”
手术终于结束了,刘伯承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大夫,你割了我七十二刀,对吗?”沃克大夫十分敬佩地说:“对啊,你真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刘伯承虽然失去了右眼,但是他那出众的军事天才和清醒的政治头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一位伟大的“军神”。
【1】在正确读音下画“√”。
忍受(rěn yěn) 功勋(xūn xún) 自始至终(zōng zhōng) 政治(yě zhì)
【2】找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手术过程中,沃克大夫的手颤抖了,是因为( )
A.沃克大夫太累了,手发酸了。
B.沃克大夫害怕了。
C.沃克大夫被刘伯承的坚强意志震惊了,不忍心再下刀了。
D.沃克大夫太兴奋了。
【4】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用“军神”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名著,做阅读。
香菱学诗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空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黛玉)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
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只管拿了给他(黛玉)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容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丟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发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囔囔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错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哪边去了,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要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海花春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绝迹,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俊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绝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室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终于梦中得了八句。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1】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完成了三首咏月诗,按三首诗的特点理清顺序。( )
A.新巧有趣——措辞不雅,意思却有——用词雕琢,牵强附会
B.新巧有趣——用词雕琢,牵强附会——措辞不雅,意思却有
C.用词雕琢,吟咏月色一一措辞不雅,意思却有一新巧有趣
D.措辞不雅,意思却有——用词雕琢,吟咏月色一新巧有趣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茶饭无心”作何解?________________
【3】“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缚住”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挖心搜胆”的意思,哪个理解较合适。( )
A.香菱觉得诗写的不好,形容心里特别失落。
B.香菱苦苦思考,挖空心思地构思诗。
C.香菱觉得诗写的不好,形容心里特别痛苦。
D.香菱费尽心思思考诗,注意力特别专注。
【5】“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猜测一下“两眼鳏鳏”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红楼梦》中黛玉性格孤僻,喜散不喜聚,读了这篇文章,你对黛玉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诲人不倦,谆谆善诱
B.很热心,很大度。
C.气量小,心胸狭窄
D.诗学方面造诣很高。
【7】下面哪个句子不是表现香菱的刻苦和痴迷( )
A.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发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B.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C.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
D.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
1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母 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②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挺立 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粱 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 停留)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词,打“√”。
【2】阅读片段,完成思维导图。
【3】朗读画“____”的句子时,适合用________的语气。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请仿照上文第①段的写法,写一写“一大群人拥出来”时的画面。
一大群人拥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21、句子乐园。
【1】曹操被周瑜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2】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3】我们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我们要对读物进行认真的选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上面每组中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4】将句子写具体:
天空真蓝啊,蓝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改写成拟人句)
22、句子创作沙龙。(3分)
(1)小嘎子要扳倒小胖墩儿是那么容易的事?(改陈述句)
(2)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改比喻句)
(3)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3、习作乐园(30分)
题目:给___________老师的一封信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补充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老师;
(2)用书信的形式说说你从×××老师那儿学到了什么,你想在信中向他(她)表达什么;注意书信格式,叙述条理清楚,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