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无锡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词语中的“舍”与“舍己为公”的“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舍近求远

    B.舍己为人

    C.四舍五入

    D.退避三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这次能中标,全靠经理的诡计

    B.礼仪课要求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穿衣派头

    C.邻居王奶奶每到周末就眼巴巴地盼着儿子休假回家。

    D.我走在秋游的路上,一边唱歌,一边赏识沿路的风景。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公qǐnɡ) 血

    B.huí) 威躇(chóu

    C.旎() 山) 明晃(huǎng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填空。

    1.《田忌赛马》出自《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_______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2.课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________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____的故事,反映了孙膑的_____________。说明要办好事情,要对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合理分配使用力量。

  • 5、填字成词。

    文质(   )(       仪表(   )(     虎背(   )腰

    神采(   )(       满面(   )风 垂(   )丧气

      )步如飞 活(   )乱跳   大(   )大(  

      )声细语 巧舌如(       )(   )动听

     

  • 6、照样子,写词语。 

    ①形形色色(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敢作敢为(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照样子写词语

    1.得意洋洋(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眼巴巴(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下表可以帮助你画出武松打虎图,请你填入正确的字音字形。

    地点

    景阳冈上。

    武松外貌

    袒露xiōng táng___________,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武松动作

    武松见了老虎,翻身而起,cōng___________忙绰起( )在一边的( )棒,向老虎劈去。

    老虎动作

    前爪搭在地下,把腰kuà___________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语言

    “呵呀!”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文段阅读。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了。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分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两天、三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象要向战士借火……______________,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的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为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军队,还会属于谁呢?”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B.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

    C.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D.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

    【2】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____

    A.侧面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题目“丰碑”的含义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女孩的梦

    在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吃力地抱着几本书,走进图书馆,把书放在了书架上。

    女孩被陈列在书架上的书籍深深地吸引住了,她想,能够写出书来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自己写的书陈列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这样的人该多么幸福!

    女孩对鬓角斑白的图书馆职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以后长大了我也会成为作家,也会写很多书。职员放下手中的印章,面带微笑,打量着女孩,真减地说:以后你写了书,就拿到我们图书馆吧,到那时,我会把你的书摆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女孩跟图书馆职员约定,以后一定不会食言。

    女孩渐渐长大了,女孩的梦也跟着长大

    读初中的时候,女孩开始发表小短文,体验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的幸福。高中时,女孩担任了校报的编辑。后来她到一家杂志社打工,负责关于学校的消息栏。但写书,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她坚定地相信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她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书终于写成了。她把稿件寄给了两家出版社,但都被拒绝了。她忍着悲伤,把稿件藏在了自己的抽屈里。

    过了几年,女孩的梦想又复活了,她投入了新的创作。她的作品终于被一家出版社选中了。但是,出书并不像出报纸那样快,她必须再等待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她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了自己写的书。她捧着书,忍不住失声痛哭。

    的梦想成了现实  她想起了小时候跟图书馆职员说的话,想起了她们的约定。

    那位慈爱的图书馆职员已去世很久了。她给图书馆新职员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关于一个女孩的梦和一位慈爱的图书馆职员的。新职员打电话来说;一定要来,我们会等着你的。她拿着自己的书来到了图书馆,见到了热情的新职员。新职员把她的书摆在书架的中央,她的眼里噙满了幸福的泪水。她们在图书馆门前合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记述着一个梦想实现的故事,其间经历了38年。

    1文中女孩的梦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食言一词。 

    女孩跟图书馆职员约定,以后一定不会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孩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了哪些事情?请按短文顺序简要写下来。 

    初中里发表小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里都有字,读这几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和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初图书馆职员能预知女孩最后的成功吗?先选择(在括号里打“√”)再说明理由 

    能(          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1】将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写了作者做的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 躁)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 喝),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 痛)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下面打

    2写出文中描写海伦刻苦学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甘霖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在文中指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历代名人书画,还有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106,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18日和19,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的作用。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藏—(   )  珍贵—(   ) 销毁—(   )

    4选文第1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关系)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猫》课内阅读完成练习。(10分)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谁怎么呼唤,它(   )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把老鼠等出来(   )!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   )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   )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2分)

    《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2请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3古怪的意思是(   ),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 )又(   );既( )又(   );既( )又(   )。表面看起来作者是(   )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   )之情。(5分)

     

  • 15、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①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军令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总是掩藏在语言之中。仔细阅读句①和句②,周瑜间诸葛亮用什么兵器最好时,以下哪个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

    A.明知故问

    B.虚心请教

    C.设下圈套

    D.借机陷害

    【3】选段最后一句话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然军事已商定,目的已达到,周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摆酒席招待诸葛亮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A.诸葛亮接下了造箭的任务,周瑜为了感谢他,所以摆下酒席。

    B.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明面上是招待诸葛亮,实则是为自己庆祝。

    C.周瑜摆酒席招待诸葛亮是想犒劳诸葛亮。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的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着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中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请从文中找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看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呆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一阵”能否改为“一眼”?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现代文阅读。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①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②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 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 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 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 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 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③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写了一万二千多 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④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精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将第二自然段分为两层。

    【3】把具体介绍毛主席认真读书的句子用“___________ ”画出来。

    【4】找出短文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剥豆

    (1)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2)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3)“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4)“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5)“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6)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7)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8)“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9)“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10)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11)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12)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13)“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14)“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15)“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16)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8-11自然段,照样子填写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我”的表现

    慢下来

    ______

    _______

    紧了许多

    “我”的内心

    想让儿子赢,使他多一些自信。

    ______

    ______

    ______

    (2)结合“我”的表现和内心想法,推测“我”有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最后说“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A.联系12-15自然段儿子的言行回答,为什么“实在是多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结合全文思考,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丰碑(节选)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  座)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  辩)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静 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于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贴地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厉  严峻  严肃)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坐 座)晶莹的丰碑。

    1用“√”选择正确的词语,并在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_________;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_______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A.侧面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对“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军长由暴怒到惊鄂,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

    A.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C.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综合运用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毒品可能会成为我们奔向理想的绊脚石,毒品损伤人体,破坏家庭,危害社会。请你就“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话题,用写信的方式给自己的亲人或身边的朋友一些温馨的告诫。(不少于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