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人物对话中,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B.“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C.“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我们革命是不会为这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D.他若有所思地说:“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
2、下列各组诗词,表达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下雨天,小明在操场上摔了个仰面朝天。
B.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令人佩服。
C.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当属中指。
D.犯罪分子神机妙算逃脱了,警察又扑了个空。
4、根据课文内容、日积月累和你的理解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氏之子巧妙地应答孔君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场之国》一文中三次写到“这就是____________”。文章开头写到:“荷兰,是____________之国,____________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5、看拼音写词语。
zhĕn suǒ yóu zhōng duàn liàn bēn f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wū xiá nà hǎn bǎng wén shuǐ zhài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认识下面的比喻句。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这一句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
(2)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这一句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此句用了什么描写方式?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他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词语搭配。
(______)的大海 (______)的猴子 (______)的桅杆 (______)的孩子 (______)的水手
(______)的大脑 (______)的神情 (______)的眷恋 (______)的目光 (______)的生活
(______)帽子 (______)桅杆 (______)绳子 (______)身子 (______)横木 (______)大海
9、 阅读理解。
不灭的灯光
①我同我的班主任郑老师是邻居,她家的窗对着我家的窗。一年四季,郑老师家的灯光总要亮到半夜。
②去年秋天,学校开运动会,郑老师不但跑上跑下,组织、照顾同学们,自己也上场参加了比赛。一天紧张的运动会过后,回到家里,我累得一头栽在床上和衣睡去,母亲的呼唤把我从梦中惊醒□小辉□半夜了□脱衣裳睡吧□我向窗外望去,室外一片漆黑,唯有郑老师家的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
③国庆之夜,我看电影回来,多少人家飘出酒宴的浓香,多少人家传出欢声笑语,多少人家传来电视机的乐曲……只有郑老师家仍然亮着静静的灯光。
④严冬之夜,停电了,多少人家正好早睡一会儿。这时我注意到,只有郑老师家的窗前跳跃着烛光。
⑤一个元月的夜晩,我发现郑老师的房间破例没有灯光。我宽慰地对妈妈说:“郑老师今天休息了!”妈妈说:“傻孩子,郑老师的爱人病了,怕影响他休息,郑老师到厨房备课去了。”果然,郑老师家的厨房一灯如豆。
⑥啊,老师家那不灭的灯光,在我的眼前逐渐扩展,照亮了我的心,照亮了我脚下的路。
⑦啊,老师家那不灭的灯光,给我以温暖和力量,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1】在第②自然段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1)和衣: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例: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的内容填关联词。
(1)(______)郑老师经过一天紧张的运动会后很累,(______)她还是照样备课到深夜。
(2)(______)我和郑老师是窗对窗的邻居,(______)我对她家的灯光是那样熟悉。
【4】作者观察细致,抓住郑老师家秋天_________________的灯光,国庆之夜_________的灯光,严冬停电时_________________的烛光,一个元旦夜晚_________________的灯光这些细小的不同之处,侧面烘托了一位优秀教师的高大形象。“不灭的灯光”是郑老师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5】用“_______”画出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6】在这几年的小学生涯中,你一定遇到过像郑老师这样的辛勤园丁吧。请你编辑一条手机短信,表达你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珠,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
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
“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
“能!”她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
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
“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
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抓住了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
“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
“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给短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文前横线处。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在第1段中,作者给树叶上的露珠赋予了人的动作。(______)
(2)“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这是太阳偏西照进了屋里。(______)
(3)“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眼里的世界纯真美好,没有受到半点污染,成人要向儿童学习”。(______)
(4)短文中加点的两字“暖”字的意思是一样的。(______)
【3】“女儿”认为自己捉住阳光的理由是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短文中的女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牛角湾离小镇五里,小镇离县城五十里。
李老师在牛角湾教了很多年书了。以前,是他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星期一到校,星期五离校,如同一只飞来飞去的候鸟。后来,他的老婆患了重病,交不起医药费,就把县城的房子卖了。这样,李老师一家人就住在学校里了。李老师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学生娃心疼老师。今天这个拿几根黄瓜,明天那个拿几个鸡蛋,可李老师坚决不收。若收下来,就一定按市场价付款。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桃花吐艳,山上的蕨菜也蹿得筷子一样高了。李老师的老婆忙里偷闲,隔三差五就背个竹篓,与一帮村姑大嫂去采蕨菜。小镇赶圩的日子,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掉。有一次,李老师的老婆不小心在山上滑了一跤,一连好几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李老师对学生很严格,谁上课不专心,他会把眼睛瞪得溜圆;谁没完成作业,他会毫不留情地留下来。严师出高徒,李老师教的虽然是复式班,可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前茅。这天下午的作文课,李老师端着一摞本子,刚跨进教室,学生娃就异口同声地高喊:“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反了,真是反了!李老师的脸气得成了猪肝色。然而,学生娃的呼叫还是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李老师挠了挠脑壳:“也好,不过你们得答应我的条件。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写这次活动的作文。”
耶!学生娃欢呼雀跃。李老师带着一班人,来到附近的山上。但见绿树丛生,青草遍地,还有不少野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李老师提议:“我们来举行爬山比赛。”学生娃回答:“还是采蕨菜比赛吧。”李老师点点头:“好。”
学生娃一哄而散:“看哪个采得多啊。采得多的是英雄,采得少的是狗熊。”四十多个学生娃渐渐消失在绿海中,直到日头西斜,学生娃才陆续下山,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回到学校,所有的蕨菜过了秤,一共是九十三斤。学生娃搓着黏糊糊的手,回家去了。
第三天,李老师高兴地在班上宣布:“蕨菜全部卖掉,按市场价一块五一斤,卖了一百三十多块钱,这些钱按人头分给你们。”“我们不要。这蕨菜是野生的,不是地里种的,老师不能不收!”孩子们齐声叫道,一张张幼嫩的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李老师的眼眶湿润了。不久,学生娃惊喜地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个图书箱,里面放着几十本新崭崭的杂志,有作文书,也有小小说……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没辙:(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娃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有备而来:(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娃心疼李老师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简要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给文章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说说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范仲淹非常刻苦,用“______”画出。
【3】这段话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4】你还知道哪些学习刻苦的例子,请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
①泰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的妈妈生了重病。泰迪每日里神思恍惚,变得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二年级时,残酷的死神终于夺走了泰迪的妈妈。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没有人愿意理他。
②三年级的时候一件小事却使泰迪发生了巨变。
③那是三年级的圣诞节。按照习惯,每个孩子都送给史密斯小姐一件礼物,并且兴高采烈地围在她周围,等着她一件件打开。挤在这堆包装精美的礼物中,有一个用旧包装纸笨拙地包着的小盒子——这是泰迪的礼物。史密斯小姐打开一看,有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上面的装饰有的已经破裂。和它在一起的,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让泰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兴地戴上了手镯。并且把剩余的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多好啊!”她笑着。孩子们也快乐地笑着:“多好啊!多好啊!”
④聚会结束了,学生们离开了校园,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泰迪还站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去。
⑤“还有什么事吗?”史密斯小姐问。
⑥“谢谢您收下了我的礼物。”泰迪小声说,“那手镯是我妈妈用过的您戴上它非常漂亮;香水也是我妈妈用过的,现在,您闻起来就像妈妈一样。”乱发下,泰迪昔日桀骜不驯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⑦泰迪完全变了。
⑧几年后,离任的史密斯小姐收到了泰迪寄来的第一封短信:“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如果您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非常感谢。爱您的泰迪。”
⑨史密斯小姐没有令泰迪失望。以后,每隔几年,史密斯小姐就会收到相似的短信。“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医学院,如您能参加我的入学典礼就好了。”
⑩当年,当史密斯小姐真诚地向周围同学喷洒那半瓶香水时,她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样的爱与尊重的种子。今天,这一张张报喜的短信就像一枚枚爱的果实,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1】阅读第①段,说说妈妈去世前后老师对泰迪的评价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密斯小姐收到泰迪的礼物时有什么表现?请揣摩当时泰迪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让泰迪前后发生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今天,这一张张报喜的短信就像一枚枚爱的果实,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想一想史密斯小姐收到这“一枚枚爱的果实”时,她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1】当帕尔曼前三次试图起来,却没成功时,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此时,观众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为什么把掌声送给了帕尔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动物运动会上,小猴荣获爬竿冠军。在回家的路上,小猴一会儿拍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眨眼睛,意思是说,瞧,我的本领多大呀!这时,路边有一位姑娘喊道:“小猴,你说你爬竿的本事比谁都强,这里有根竹竿,你来爬爬看!”小猴子这才注意到,在那位姑娘旁边,确实有筷子般大小的细竹竿。小猴搔搔头说:“这么细的竹竿,我可不行。”小猴看得目瞪口呆。小白兔趁机向小猴子介绍说:“这位姑娘叫牵牛花,又叫喇叭花。”
小猴红着脸说:“今天我才知道,什么叫能人背后有能人,以后我可再也不敢骄傲了。”
【1】给短文加一个标题_____。
A. 动物运动会 B. 小猴比本领 C. 我再也不骄傲了
【2】短文中的“姑娘”指的是________。
【3】“小猴一会儿拍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眨眼睛”是因为什么?_____
A. 小猴很好动。 B. 小猴很喜欢他们。 C. 小猴心里很得意:瞧,我的本领多大呀!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携:________。
②标致:________。
(2)王熙凤说的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________,实际上却是在阿谀________,同时又安慰了________,做到了面面俱到。
(3)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7、阅读
周恩来的外交幽默
①周恩来是一位博学多谋、辩才杰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长期对外交际中,周恩来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险为夷,深受众人的敬佩。
②一次,他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没有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对方又说:“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呢?”他又微笑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了。”寥寥数语,使对方哑口无言。
③1972年2月,他陪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引桥时,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个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他又自豪地解释说:“每天经过长江大桥的人是工、农、兵、学、商,不是5个人吗?”尼克松听后.赞叹不已。
④50年代的一天,周恩来设宴招待外宾,正当宾客围着工艺品般的佳肴赞不绝口时,突然,用笋片刻成的一个中国民族图案,在汤里一翻身变成了“卍”,来宾大吃一惊,面面相觑。这时,周恩来神态自若,随即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图案叫‘万’字,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转而,他又爽朗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顿时,宾主哈哈大笑,一会儿就把这道菜吃个精光。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化险为夷: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哑口无言——( ) 赞不绝口——( )
【3】文中画“——”的句子,起到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统领全文。
C.总结上文。
【4】短文写了周恩来的哪几件事?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怎样的才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自然段中,周总理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加上合适的题目。(1分)
(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1分)
(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2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威尼斯的小艇》选段(20分)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在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或汉字下画横线。(3分)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5分)
(3)第二自然段里把小艇比作“独木舟”是因为 ,把小艇比作“挂在天上的新月”是因为 ,把小艇比作“田沟里的水蛇”是因为 。(6分)
(4)用“不管……总……”写一句话。(3分)
(5)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什么感受?(3分)
20、甜甜想要写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放在校报的特刊栏目中,请你仿照格式帮她续写。
童年
童年, 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用细嫩的小手, 将一个个音符串联成一首歌;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写出两句有关学习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写出一幅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实践。(3分)
我在本学期积累的一句歇后语是: 。
我还能用它写一句话 。
23、习作
今年的寒假特别长,大家宅在家不能出去游玩,期间一定有让你特别难忘的事情,请你选一件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2)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