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梧州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饼   B.笑   C.色   D.骗  起

  • 2、祖父的园子是“我”的乐园,“我”在园子里的活动没有的一项是(     

    A.栽花拔草

    B.种菜铲地

    C.捕蝴蝶

    D.捉绿蚂蚱

  • 3、“一饮而尽”中的“尽”与(  )中的“尽”意思相同。

    A.取之不 B.同归于 C.其所有 D.善尽美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__明月    汲取________    ________足球    束缚________

    ________扁舟    探索________    ________电话    陷入________

    ________      打听________    ________衣服    憧憬________

    ________轮船    扎根________    ________作业    约定________

  • 5、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铛 dāng__________      号 háo__________      校 xiào__________     什 shén__________

    铛 chēng_________    号 hào__________      校 jiào__________        什 shí__________

  • 6、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同样是夏季农忙的场景,翁卷的乡村四月中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两首诗也有不同之处,翁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杜鹃的叫声写出了乡村四月的生趣,范成大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来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

  • 7、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填空。

    迫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一息 ____________

    小心______)(______ 得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作声

    1.AABC式词语有_____________ABCC式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3.最后一艘渡轮终于来了,他  ___________地跳上了船。

  • 8、看拼音,写词语。

    zhuāng jia_____  mí yǔ_____fèng huang_____

    xiān míng_____ jì sì_____  yǎng cán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   )(   )。接着,他又(继续  陆续  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   )(   ),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指导  教导  引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   )(   )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   )(   )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教导  引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示  表明  表达)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敢于  善于  勇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1.把文中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2.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丰富——(   )   拐弯抹角——(   )

      豪华——(   )   满载而归——(   )

      4.用直线画出第六小节中的两句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福楼拜教莫泊桑把文章写生动的秘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词结成了一对。你有“‘不容缓(药品),我有“‘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香),我有无可替’”(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古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 11、课内阅读。

    梅花魂(节选)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念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种,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大抵:____________   骨气:_____________

    折节:____________   秉性: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点词“郑重”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花有什么品格?为何外祖父特别珍视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中外祖父以梅花作比,是希望“我”做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你积累的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你还根据“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故事制作了钥匙扣,你准备在展示时,在其旁边附上故事原文来吸引同学。

    醉打蒋门神

    施耐庵

    ①武松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远远地望见了那个林子。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武松径直奔入酒店。

    ②武松敲着桌子叫道:“打两角酒。”那酒保荡一碗过来,道:“客人尝酒。”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酒保见他醉了,又舀些上等酒下来,又荡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xiā)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气吞声,又荡一碗过来。

    ③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主人家娘子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武松问道:“你说甚么?”酒保道:“我们自说话,客人你休管,自吃酒。”

    ④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腰里,便把那桶酒只一泼,泼在地上,有几个当撑的酒保,都抢来奔武松。一拳一脚,都被武松打倒了。这几个火家捣子,乖的走了一个。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⑤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⑥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⑦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回乡去,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

    ⑧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

    ⑨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蒋门神听了,连声应道:“依得,依得!”

    ⑩正说之间,只见施恩早到,带领着三二十个悍勇军健,团团拥定武松。武松开话道:“众位高邻都在这里。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

    蒋门神羞惭满面,自唤了一辆车儿去了,装了行李起身。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请你用“√”“×”判断下面对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的猜测是否正确。(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讨野火:找麻烦)( )

    (2)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衣饭:衣服和粮食)( )

    【2】(词句赏析)请你结合下列加点字词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

    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入一步,住胸脯,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武松是因为酒保给的酒不好且多次换酒都给的是下等酒,所以才泼了酒,痛打酒保。

    B.武松故意放走了一个酒保,是为了让他去报信,自己就可以等着蒋门神自己送上门。

    C.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第⑦段武松所说的“家火什物”指的是家里的各种家具杂物。(语文园地知识点)

    D.从第⑩段武松对众位高邻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人。

    【4】(人物形象)对于文中的武松,同学们有不同的评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武松老是打打杀杀的,动不动就要取人性命,我觉得他很凶残。

    我觉得武松很酷!他有厉害的拳脚功夫,蒋门神那么坏都拿他没办法。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盲人提灯笼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了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出来,又往何出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借

    花:______________。佛:______________

    (2)为

    善:______________。乐: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文主题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在下面三项中选一个恰当的做标题……( )

    A.照亮别人

    B.盲人提灯笼

    C.保护自己,方便他人

  • 14、我会阅读。

    花木兰(节选)

    ……

    刘大哥:唉!

    花木兰:刘大哥,你为何叹气呀?难道你不愿从军?

    刘大哥:倒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我想来想去,觉得男子太吃亏了。

    花木兰:这话怎么讲?

    刘大哥:你想,我们男子要从军打仗,出生入死,可是女子呢,整天呆在家里坐享清闲,事事都要男子干。你说我们男子不是太亏了吗?

    花木兰:刘大哥,你这话就太不合情理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到边关打仗杀敌,女子在家,白天耕田种地,夜晚纺纱织布,不分昼夜,辛勤劳作。你想,将士们吃的粮食是谁种的?你看,咱们身上的鞋袜衣衫,哪一件不是女子千针万线缝出来的呀?

    李大哥、张大哥:花兄弟说得对,女子也是劳苦功高哇!

    刘大哥:(恍然大悟)我想错了,多谢各位指教!

    1写出文中含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选文的体裁是 ,它是由剧中人物的     和舞台指示组成的。剧本中通常用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3花木兰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女子也是劳苦功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

    甲骨文

    ①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了甲骨文的产生、发展、演变历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殷商时期,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人们都要占卜,预知吉凶,决定行止,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鸟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字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约3000年的沉寂。

    ③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在耕地时翻到了被刻画过的骨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只是作为中药使用,直到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1899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④1936年,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甲骨。这是殷墟自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⑤经过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的研究走过了“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甲骨学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甲骨文续写往日辉煌,中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1】甲骨文是__________的文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浓墨重彩: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见天日: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时间

    重要事件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甲骨文重见天日

    1899

    _______

    1936

    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龙骨”就是带有刻痕的龟甲和兽骨。

    B.王懿荣是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

    C.王懿荣将甲骨文研究发展成了一门新学科甲骨学。

    【5】将下面的文字插入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从发掘的已识别的单字的结构来看,其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造字方法,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A.第①段后面

    B.第②段后面

    C.第③段后面

    D.第④段后面

    【6】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

    【7】小明不理解“载入史册”中“册”的意思,老师指着一幅甲骨文图片说:“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你认为老师是指着哪幅图说的。( )                                                    

    【8】你觉得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2%)

    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语段精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的站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的说:“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 )        留恋——( )     敬重——( )

    【2】从哪些句子你体会到毛泽东凡人的情怀?用“ ”画出来。

    【3】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理解。

    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A.这句是毛泽东的语言描写,写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情怀。

    B.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C.这向外貌描写,表现了毛泽东对儿子的思念。

  • 17、阅读练习。

    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我心中有些骄傲。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写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游戏,郑老师突然把我叫到她跟前,带着我到操场边坐下。“你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烧得滚烫,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你可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郑老师语重心长的话,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从此,“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有删改)

    【1】“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假设

    B.比喻

    C.拟人

    【2】用“____”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并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招损,谦受益”是什么意思?请写出一句和它意思相近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第一自然段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 18、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1】选文中老虎的进攻招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是怎样应对老虎的进攻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应对?

    ________________

    【3】画“ ”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劈”字用得生动传神,因为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武松___________的个性风采。

  • 1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zhǎng  cháng)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___________      秘诀——___________

    反义词:否定——___________     丰衣足食——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排在你后面的小朋友开出的盲盒要求是“参照例句所用修辞,选择事物进行描写”,请你帮帮他。

    例句:人们都喜欢春天的风,它是和煦的、温柔的,但我还是更喜欢秋天清爽的风,空气中有着丰收的味道。

    小朋友试写的句子:我更喜欢春天细密的雨。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傻事我不会再做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操场扩张了不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字句

    ②改为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与表达。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谁是英雄?也许是面对疫情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也许是在灾难面前不畏生死的人民子弟兵,也许是数十年在实验室做研究的科技人员,还可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请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要写出事情发展中重要部分的细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