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衡水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花魂》中的“魂”指精神、品格。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B.《景阳冈》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喝酒”和“打虎”两部分内容,体现武松豪迈、勇武和机敏。

    C.《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写了车夫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他旺盛的生命力。

    D.《祖父的园子》一课,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我”却经常玩耍、乱闹,可以看出小时候的“我”顽劣任性,不懂尊重长辈。

  • 2、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看妻子愁何在( )

    A.后退。

    B.回头。

    C.退还,不受。

    【2】黄沙百战穿金甲( )

    A.通过。

    B.身披。

    C.穿破。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A.快要天亮。

    B.快要来临。

    C.将要揭晓。

  • 3、下列句子中使用关联词语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因为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所以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B. 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能克服。

    C. 一滴水虽然很小很小,但是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D. 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只要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那风筝都飘飘飙飙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找出这段话中描写风筝变化快的词语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段话对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极为形象生动,作者是借这一去不复返的风筝,预示着金陵十二钗的________和贾府的________

  •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小路     )的琴声     )的大海

        )的月光  (    )的浪花     )的烛光

     

  • 6、看拼音写词语。

     

     

     

  • 7、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酒家给武松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

    (3)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枉送了自家性命?( )

    (4)请自误。( )

  • 8、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圆滚滚            毛嘟嘟          蓝悠悠          嗡嗡地

    祖父的园子真让人感到快乐。你瞧!蜜蜂( )飞着,落在花上,( )的就像一个小毛球;狗尾草是( )的,真像狗尾巴;天空( )的,又高又远。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________。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________,“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________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________的原因。

    5用“________”从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6“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满分5 manfen5.com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最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树争艳斗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榆荚。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炎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谦虚、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 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5】哪句话正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在后面的“(  )”里画“√”。

    (1)本文歌颂了榆树谦虚、勇敢、坚强的品格。     (  )

    (2)本文说明了榆树的生命力强。                 (  )

    (3)本文说明了榆树经得起寒冷、炎热、干旱。     (  )

    【6】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中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另一种珍爱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沙子和泥土

    一粒沙子安﹙ ﹚地躺在大地上,骄傲地对泥土说:喂,你没有发现吗?我是一粒多么伟大的金子啊!

    你是一粒伟大的金子,这怎么可能呢?泥土说。

    你没有听说过“沙里淘金”这句词语吗?那些闪光的金子,都是从我身上﹙ ﹚洗出来的。沙子自高自大地说道。

    如果你不能淘洗掉自己身上那些贪图安逸、狂妄自大、只会空想的坏心理,你永远只是一粒黯然无光的沙子。泥土告诫道。

    你为什么埋没我呢?沙子问泥土。

    如果你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闪光的金子,谁又能埋没你呢?泥土对沙子说。 

    生为一粒小小的沙子,落入大地,谁又能发现我呢?沙子感叹道。

    孩子,当你与大地融为一体时,你就是大地的一部分了。泥土说。

    一堆沙子,被一阵大风吹得七零八落。

    我们这些苦命的沙子,为什么总经不起“风吹雨打”呢?沙子叹息道。

    为什么不试着寻求别人的帮助呢?当你与水泥联为一体时,就能成为坚不可摧的混凝土了。泥土说。

    1给文中加线的字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渺小(   )  发现(   )谦虚(   )

    3用横线划出表明本文中心的句子

  • 14、课内阅读。

    ①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②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选文第②自然段先进行_______________描写,再进行_______________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_______________在人们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描写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把句子写完整,突出人与小艇的密切关系。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学生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_______________在小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选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好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我的老师

    烈日炎炎,村子里的人们都聚在大树下乘凉,谈天。

    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看起来颇清瘦纤弱的小瑛老师走了过来,她微笑着和树下的人们打着招呼。

    等小瑛老师走过,人们的话题自然转到了她的身上。“多好的闺女呀,天天带着学生来帮我干活。”五保户王奶奶什么时候也忘不了提这件事。“是啊,人家是大学生,听说书教得才叫好呢!”①“好是好,只可惜好景不长,人家要调走了!”“什么!调走?听谁说的?”“昨天我还听孩子们谈这件事呢。我早就说过,人家是城里姑娘、大学生,②哪能吃得咱这份苦?”“是呀,听说她爸爸还是个大局长呢,还能不给女儿找份好工作?”

    “那不是小瑛老师班上的小柱子吗?叫过来问问!”“柱子,你过来,问你点事儿。”柱子答应了一声,跑了过来:“什么事?”

    “柱子,听说你们老师要调走了?”“嗯。”柱子低下了头,眼光黯淡了下来。“要调到哪儿?是不是回城?”“回城?才不是呢。老师说西藏比我们这儿还缺老师,她是自愿报名到那儿教书去的。”柱子的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

    “啊-”大树下的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呆住了……

    【1】画线句①中的“好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②是个________句,请你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人们议论小瑛老师的语气不相同,心情也不同,王奶奶的心理是____________,画线句①的人物心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柱子的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柱子留恋的是___,柱子自豪的是_______

    【5】小瑛老师的形象是通过人们的语言塑造出来的,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法。

  • 16、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这一片断选自课文《______》,这篇课文选自__________(谁)的小说《______》。

    【2】这一片断,紧紧抓住祥子整束自己着装时的动作,进行描写,先后写了他的哪些动作,这些描写,目的是想突出样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祥子为什么会傻子似笑了,笑里暗藏着怎样的心理?(要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说理由,至少要有两种以上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汉字的魅力及命运

    如果查一查全世界的“文字户口本”,汉字已经五千多岁了。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一切文化的载体,掌握好汉字和汉语,打好汉字语言基础,是进行一切文化再创造的基石。我们的《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都依赖汉字才传承至今。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话听来似乎玄了一点,但汉字的深邃与学问却真的字字如经,意蕴万千,奥妙无穷。这里讲一句成语,看其“文化史”的蕴涵。

    “过门不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它的“文化感”和“历史感”都十分鲜明:上古尧、舜时代,出现过一次洪水泛滥的巨大灾难,这场水灾前后经过了二十多年,受灾地区广,损失严重。先是尧当政,特派过一位治水的总管,名叫蘇,命他平定洪水,拯救灾民。可是他水来土掩,积土阻水,九年不治,因失败而被处死。尧让位舜,舜又任命禹继续治水。《庄子天下篇》用六个字描写禹治水的劳苦:“沐甚雨,栉疾风。”《列子杨朱》说:禹“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孟子离娄》也说:禹“三过其门而不入。”对于禹的艰苦卓绝的精神,人们历来都十分景仰。后来“三过其门而不入”或“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成了赞扬公而忘私者的美言,进而简化为“过门不入”。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汉字,也只有汉字具有表音、表意、象形等特征,其自身的结构就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质。没有汉字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和重要标志。

    数千年发展积淀的汉字书写和传承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键盘敲字使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由于丢掉了笔,淡漠了书写,汉字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笔下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与神韵;还使一些在校的孩子和青少年,把学习掌握外语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首选,致使对有五千多年传统的汉字有了生疏感,少了亲切感。作为汉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汉字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汉字很自信。汉字的生存史和发展史,还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事物的存在与灭亡,都不是外在力量所能左右和决定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生命力。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颠扑不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沐甚雨,栉疾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成语为陈寅恪先生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之高论,作了最有力的佐证。你还知道哪两个成语可以为陈寅恪先生的高论作佐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汉字有无穷的魅力,除了文中所提到的内容,你对汉字还有哪些了解?请写出两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一句歇后语

    王小米喜欢说歇后语。他常把一句句歇后语挂在嘴边,有机会就用上一句,什么“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啦,“大热天穿棉袄——不是时候”啦,“一二三五六——没事(四)”啦,张嘴就来。人们听了,都笑着说:“这小米油嘴滑舌的,真逗!”于是,他更得意了,平时说话不管有没有用,总要带上几句。

    可是,王小米万万没有想到,歇后语虽然新奇有趣,但是如果不掌握分寸,用它来嘲弄人,就会伤害到别人。

    这不,有一次同学们一块儿去游乐园玩,那儿有个哈哈镜,它能把人变成大胖子、瘦猴、弯弯曲曲的长蛇,真有意思。这时候,小米自然又要露一手了。他看见赵红正指着哈哈镜笑,就提高嗓门儿用滑稽的腔调说:“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啊!”赵红从小脸上就有几颗褐色的小斑点,大家都盯着她看。小米又慢条斯理地说:“麻子上台——群众观点啊!”引得一阵哄堂大笑。赵红再也忍不住了,捂着脸哭了起来。

    气氛一下子变了,大家都愣住了。小米两眼发呆地看着赵红,也想不出什么歇后语来说俏皮话了。这时他才明白,拿歇后语来取笑人家,根本不是幽默有趣。

    小米感到非常内疚,羞愧地对赵红说:“对不起,我伤了你的心。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是我错了!”

    1短文共有______个歇后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个?你也用它也写句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红听了小米的歇后语,为什么捂着脸哭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回答问题。

    (1)王小米喜欢说歇后语,为什么时候被人夸,有时候又因此要向别人道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我们和别人说话时要注意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落花生(节选)

    老舍

    ①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假若有人问我:“你要是作了皇上,你怎么享受呢?”简直的不必思索,我就答得出:“派四个大臣拿着两块钱的铜子,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

    ②什么东西都有个幸与不幸。不知道为什么瓜子比花生的名气大。你说,凭良心说,瓜子有什么吃头?它夹你的舌头,塞你的牙,激起你的怒气——因为一咬就碎;就是幸而没碎,也不过是那么小小的一片,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你看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这还只是看外貌。弄开看:一胎儿两个或者三个粉红的胖小子。脱去粉红的衫儿,象牙色的豆瓣一对对的抱着。那个光滑,那个水灵,那个香喷喷的,碰到牙上那个干松酥软!白嘴儿吃也好,就酒喝也好,放在舌上当槟榔含着也好。写文章的时候,三四个花生可以代替一支香烟,而且有益无损。

    ③种类还多呢:大花生,小花生,大花生米,小花生米,糖饯的,炒的,煮的,炸的,各有各的风味,而都好吃。下雨阴天,煮上些小花生,放点盐;来四两玫瑰露;够作好几首诗的。瓜子可给诗的灵感?冬夜,早早的躺在被窝里,看着《水浒》,枕旁放着些花生米;花生米的香味,在舌上,在鼻尖;被窝里的暖气,武松打虎……这便是天国!冬天在路上,刮着冷风,或下着雪,袋里有些花生使你心中有了主儿;掏出一个来,剥了,慌忙往口中送,闭着嘴嚼,风或雪立刻不那么厉害了。

    ④况且,一个二十岁以上的人肯神仙似的,无忧无虑的,随随便便的,在街上一边走一边吃花生,这个人将来要是作了宰相或者尚书,他是不会有官僚气与贪财的。他若是作了皇上,必是朴俭温和直爽天真的一位皇上,没错。

    ⑤吃瓜子的照例不在街上走着吃,所以我不给他保这个险。至于家中要是有小孩儿,花生简直比什么都重要。不但可以吃,而且能拿它们玩。夹在耳唇上当环子,几个小姑娘就能办很大的一回喜事。小男孩若找不着玻璃球儿,花生也可以当弹儿。玩法还多着呢。玩了之后,剥开再吃,也还不脏。两个大子儿的花生可以玩半天;给他们些瓜子试试。论样子,论味道,栗子其实满有势派儿。可是它没有落花生那点家常的“自己”劲儿。栗子跟人没有交情,仿佛是。核桃也不行,榛子就更显着疏远。落花生在哪里都有人缘,自天子以至庶人都跟它是朋友;这不容易。

    1作者认为花生的“不幸”在于___________

    2作者主要将花生和________对比,结尾又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突出了花生的亲和。

    3你怎样理解第④自然段中对二十岁以上的人吃花生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你得服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关联词。

    (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田忌喜欢赛马。(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练习。

    (1)许多孩子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带你去翠微峰玩一天。”(改成不用冒号、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生活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你遇到的这些人中一定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他(她)  了”为题,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特别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她)的内心世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