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正确的字,再用其余的字组词。
叙利(懊、奥)等父亲睡了(以、已)后,下床(梢、哨、悄、稍)穿好衣服,轻轻地走(近、进)父亲写字的(房、防、妨)间,把(媒、煤)油灯点着,仿照父亲的笔迹写起签条来。
2、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和恬淡的明月,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B.《景阳冈》描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体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机敏的性格特征。
C.《军神》一文中,作者对沃克医生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对体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没有起到作用。
D.《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对毛泽东的神态、动作等描写,体现了他内心的悲痛。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 )。
A.初闻涕泪满衣裳。( 鼻涕,眼泪 )
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
C.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D.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刺破)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祖父浇菜,我也浇菜,但(________)往菜上浇,(________)把水往天空扬。
2.(________)从哪个角度欣赏这件工艺品,(________)那么美丽。
3.做任何事情,(________)你勤奋努力、有恒心,(________)能取得成功。
5、给下列广告词“消毒”,恢复这些成语的原貌。
1.某服装广告词:衣表人才—— 改为____________
2.某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改为_____________
3.某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改为_____________
4.某蚊香广告词:默默无蚊——改为_____________
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景阳冈》一文节选自《水浒传》,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喝酒→___→___→___。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请你选用合适的词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填序号)
①聪明顽皮 ②忠厚守信 ③谨慎多疑
④嫉贤妒能 ⑤豪放勇武 ⑥敏感细腻
林黛玉______ 武松______ 周瑜______
美猴王______ 鲁肃______ 曹操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国王yì chóu mò zhǎn (______),王子自告奋勇地去除掉那只瞎熊,为民除害。他骑上高大的jùn mǎ (______),拿上pī zhān(______)和bǐ shǒu (______)出发了。正当他mínɡ sī kǔ xiǎnɡ (______)着怎样除掉瞎熊时,瞎熊突然出现,王子便直接向瞎熊tǒnɡ qù (______),在搏斗之中,王子杀死了瞎熊,自己也壮烈牺牲了,这真是一个qī liánɡ (______)的故事。
8、在《水浒传》中有许多关于武松的故事,如本学期我们学到的“景阳冈打成”,请再写出一个与武松有关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完成练习。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已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们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卡尔在翻阅网页时,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与社交网络中的人交往,而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有着密切关系。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写一个词语是________。
【2】文中“同样的道理”指的是( )
A. 任何一种橘树种到淮北都只能结成枳。
B. 齐国的人到楚国都可能做起盗贼来。
C. 橘树的变化和人的变化是相同的原因。
【3】对于“水土”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文中两个“水土”的意思是一样的。
B. 第二个“水土”指的是国情及国民情况。
C. 第一个“水土”指的是人们的生存环境。
【4】请你对晏子的外交语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1】这段文字写出了“我”跟祖父在园子里______、_____和_____的情景。
【2】从“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园。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⑪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⑫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第4、5句与6到12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台,那和刚才差不多的美妙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给短文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解释下列词语。
高朋满座:
如醉如痴:
蜂拥而来: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人们“惊呆”了,是因为 ;人们“惊叹”,是因为 ;人们“震惊”,又是因为 。当演奏者再度登台演奏时,人们的心情是 。
【4】音乐家将乐器摔得粉碎,是要告诉人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①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ɡ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泽东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10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11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12太阳也不知道。
(1)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3)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12句之间的关系是 。
16、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 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表示凡卡受虐待的动词是:______________。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______________的学徒生活。
【2】文中画线句应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3】凡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向爷爷诉说了自己受到的虐待,请在文中用“/”划分开来。
【4】“写信封”是《凡卡》一文中的一处_________描写,虽然用字不多,但它采用暗示的表达手法,说明这是一封_________的信,由此更让人体会到_________。
【5】凡卡的“希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希望”真的“甜蜜”吗?
17、乘上阅读快车。
两茎灯草(节选)
①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②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选文主要通过对严监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生动刻画了严监生________的特点。
【2】下面是对人物心理活动展开的想象,放在选段中哪一处合适?请把序号写在文中括号里。
A.亏你还在我家待了这么多年,我的心思你一点儿也不知道啊。
B.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呀。
C.不要点灯草,费财呀!要点的话最多只能点一茎!
D.到底还是你明白我的心思,挑掉一茎,我就放心了。不然,我死不瞑目啊!
E.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浪费的就是银子呀!我的银子呀!
【3】这篇短文的题目还可以拟为: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父亲》,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父亲
父亲很小就远离家人到兰州煤矿里做工,我是在外公外婆和母亲的呵护下一点点长大的。我是那么快乐而满足,从来没觉得父亲不在身边有什么两样,有什么不妥。转眼,我6岁了,突然有一天我被告知是有父亲的,并且他要回家来了。
还没等我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一个黑瘦矮小的男人出现在我视线里,甚至在我还没来得及想象我的父亲该是如何的高大魁梧,现实就已摆在眼前,想闭上眼睛拒绝一回也来不及了。比外婆还矮的父亲给我一个打击,我竟有些恨他,全然没有亲切的感觉。“爸爸”这两个字眼,我使用的频率极低,有这样一个父亲,不值得我引以为自豪。‖
我渐渐“懂事”,每次与他上街,总是先“扫描”一下,看看四周有没有熟人。如果有,我立即跳下他的自行车,很要面子地自己朝前走,装作与他没有关系似的。他呢,也从来不追,更不问为什么,只是远远跟着,看着我“拙劣”的表演。‖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就在父亲接连地找到工作又接连地失去工作的喜喜忧忧中过去。我渐渐明白,兰州十几年的煤矿生活并没有给父亲留下什么,除了仅存的一份死力气。那些技巧性的、在办公桌上写写画画就能赚到钱的工作,注定与小学都没毕业的父亲无缘。
在承受了别人的白眼和妻女疑惑的眼神后,父亲不声不响买回来一辆破三轮,埋头修理并重新油漆了一番,于是,父亲的“运输公司”草草开张了。尽管我在作文中歌颂过清洁工,赞美过搬运工,但那是没摊在我身上——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在骨子里,我对这种廉价劳动力的工作是有些轻视的。
我毫不掩饰我的反感,但父亲对我的皱眉撅嘴视而不见,每天早早晚晚地把三轮车推进推出。‖
渐渐地,我和母亲习惯了父亲每天在餐桌上讲蹬三轮时看到的新鲜事,沉闷的父亲竟也有这样绘声绘色的口才。我们也习惯了父亲每天清晨把三轮车“砰”地一声推出去,平平淡淡说一声“我出去了”的招呼。渐渐地,我对同学说起父亲的职业已不会脸红。父亲对他的工作是那么充满希望,甚至引以为荣。父亲在用他的踏实和诚实无声地告诉我:工作不分贵贱高低,只要你劳动,只要你尽力,就一定会有所得。‖
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习惯缠着父亲撒娇,讨点零花钱,看父亲憨憨又得意地笑着:“拿去吧。”在不知不觉中,家里充满了和谐的笑声,我叫起父亲来声音那么清亮。
若有一天,你和我一同上街,看到前面有个黑黑瘦瘦的男人挥汗如雨卖力地蹬三轮,听到我大声地叫“爸爸”后,你一定会看到掉转头的那一张满足而快乐的脸……‖
【1】短文已经用“‖”划分成五个部分了。默读短文,然后在横线上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短文,思考“我”对父亲的内心情感变化,然后按照变化的顺序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自豪
【3】句子“每次与他上街,总是先‘扫描’一下”中的“扫描”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用横线画着的句子表达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短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语句。
19、微群阅读
(一)
德国人非常讲究秩序,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归属”,基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感觉是那里的空间、田地和建筑物等都分布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到处可见。“禁止”这个词是外国人在那儿最早学到的一个单词。这些规章制度还表现在时间安排上。那里不仅有明文规定的工作和学习时间,而且还有规定得很严的商店营业时间。家庭妇女在家中有各自的日程安排。去商店买东西前,她们大多会先列一张购物清单。
(二)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它本是个贸易市场,十月革命后,成了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曾经用黑色和红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宁墓,就在红场一旁的克里姆林宫墙下。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起,莫斯科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之都。
(三)
站在殷红的古罗马斗兽场土地上,环视周围的层层看台,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近两千年前的情景:一个角斗士手握短剑与一头雄狮对峙(zhì)着,饥饿的雄狮大吼一声冲了过来,角斗士躲闪开,雄狮掉过头又向他扑了过来,他一低头,从雄狮身下闪过,回身把短剑刺到狮子的身上。雄狮发怒起来,大吼一声一跃而起……此时坐在看台上的罗马贵族、贵妇人则欢声雷动,他们鼓掌、呐喊,他们要看更激烈的人兽搏斗,他们要看流血……据传,罗马帝王和贵族为了显示他们的军威武功和寻欢作乐,曾同时驱赶上百名角斗士和几百头老虎、狮子等猛兽进行生死搏斗,或者驱使上百名角斗士厮杀决斗。
【1】(理解词语)根据意思填入相应的词语。
井井有条 对峙
(1)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_________)
(2)相对而立。(______)
【2】(提取信息)读上面的短文,做一做。
| 德国 | 莫斯科 | 古罗马斗兽场 |
主要内容 | 德国人讲秩序 | 红场以及莫斯科 | 联想到的两千多年前的斗兽情景 |
从哪些方面描述 |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 ①__________②莫斯科由“沙漠城市”到“绿色之都”的___________ | ①_________和雄狮角斗 ②古罗马贵族和贵妇人喜好观看人兽搏斗 |
【3】(拓展表达)读了上面的短文,对照下面的两幅图片选择其中的一处,简要谈一谈你的感受。(可摘录运用材料中描写异域风情的词句)
图一 图二
我选择:________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2)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改为“把”子句)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改为转述句)
22、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生活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你佩服他的原因是什么?请你仔细回忆自己的经历,以“我最敬佩的人”为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