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福州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从甲骨文到楷书,我国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很多阶段,每一种字体的书写都各有特点,其中楷书的书写特点是(   

    A.流畅

    B.端正

    C.古色古香

    D.奔放

  • 2、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5分)

    (1)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接连不断)。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有损国家利益的现象,我们绝不能(耳闻目睹、熟视无睹)。

    (3)列车已经进站了,可他突然发现车票找不到了,大家(手舞足蹈、手忙脚乱)地帮他找。

    (4)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异彩纷呈,真让人(大饱口福、大饱眼福)。

    (5)表弟滑稽的表情,充满稚气的话逗得我们(莞尔一笑、哈哈大笑)。

     

  • 3、“匪”按汉字书写规范,第二笔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给下列词语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________的空气   ________的态度   

    ________的心灵     ________的园子

    ________的童年   ________的模样   

    ________的田忌     ________的猴子

    ________的汉字  ________的神情    

    ________的严监生    ________的方志敏

    ________的生活   ________的军礼 

    ________的威尼斯   ________的金字塔

    ________的原野   ________的武松  

    ________的诸葛亮   ________的孙悟空

  • 5、先把下列名言以及出处补充完整,再写写你的发现。

    1.日新之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必日新,日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故日新。《_____________

    我发现:上述名言都在强调两个字:_____________

  • 6、反义词背靠背。

    枯萎—— _______  粗糙—— _______

    污秽—— _______  惩罚—— _______

    拒绝—— _______  丑恶—— _______

  • 7、在空白处填写上合适的词。

    ____的背 ______似的胸 ______的树 _____的脸 

    _____似的蹦来蹦去   两眼睁得______   _____的样子 

    _____的车夫   摔了个_______

  • 8、照样子,写词语,每组三个。

    1. 例:胖乎乎(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例:马马虎虎(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 )它们都是风,( )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有点风,(   )是暖烘烘的,吹散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摇摆着。高梁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子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 )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是因为…… 虽然……但是…… 即使…………

    (2)这篇文章的2-5段落是 关系,因此,本文可分为 段,请用“∥”在文中标明。

    (3)按要求填下表。

    季节

    风的名称

    不同季节风的特点

     

     

     

     

     

     

     

     

     

     

     

     

    (4)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课外阅读

    请种一株树

    请种一株树,为你自己,也为别人。

    不管你种下的是什么,是松树,是柳树,是翠竹还是樱桃、丁香。假如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一片绿叶、一从花香、一树硕果、一片绿荫,我们都把心中的爱献上,把美好希望种上,那么人们便可以躺在它的树荫里,静静地乘凉,休息,便可能摘下许多艳丽而多汁的果子,便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盈盈春意,洋溢着阵阵芳香。

    请你种一株树,把五彩的云霞种上,把我们对自己,对别人的真诚和爱献上,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格外灿烂迷人,五彩缤纷而又充满亲切可爱。

    种上你的树,流淌你的汗水,付出你的劳动,留下你的一片心意。不管人们是否能够把你想起,只要树是你种的,花和果是你培育的,你便可以欣慰,可以自豪,可以永远觉得是一种幸福,因为你为自己,也为别人留下美好。

    请种一株树。

    1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空。

    一(  )花香  一( )绿叶  一(  )绿荫  一(  )硕果

    一(  )幸福  ( )的云霞  (  )的生活   (  )的果子

    2每个人都种下一棵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请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人都种下一棵树,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变化?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爱护花草,植树造林为主题,拟写一份水温馨的公益广告词。(提示:体现趣味性、情感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   )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   )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   )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A.天衣无缝 B.稀溜溜 C.匀匀实实 D.平平整整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悠闲——______  特别——_______   洁白——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刷墙,包括他刷墙的   ,反映了“刷子李”

    4从刷子李说出了徒弟的心理,可以看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

    A.刷子李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心细如发。

    B.刷子李说了徒弟的心理,是要让徒弟好好佩服自己。

    C.刷子李这样做,明显是要压服一下徒弟。

  • 12、课内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每一家都是这样满分5 manfen5.com在屋子里的时候满分5 manfen5.com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满分5 manfen5.com走在街上的时候满分5 manfen5.com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满分5 manfen5.com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  )的。

    (1)按原文在(  )内填词语,在满分5 manfen5.com内填标点。

    (2)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3)“这一种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理解这种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相关作业。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每44万人拥有1个

    每1.3万人拥有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1】根据材料一,请用横线画出周国平对于阅读的定义。

    【2】你从“材料三”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家庭的阅读氛围对于一个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会阅读的人成功的几率更大。

    【4】根据材料,导致我国国民缺少阅读习惯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国民喜欢看电视胜过喜欢阅读。

    B.中国的父母对于阅读比较关注与重视。

    C.阅读内容以实际用途和消遣为主,缺失精神的享受。

    D.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图书馆藏书量不足。

  • 14、凭着一颗火热的心

      1970年春天,张海迪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

      她多想迈开双腿,扑向那翠绿欲流的万顷麦田,劳动时,让汗水流进泥土,去滋养那饱鼓鼓的麦粒。但是,她不能!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或躺在床上,留在静寂的小院里。有时不免黯然泪下……

      有一天,跟海迪比邻而居的一位大娘半边脸肿了,原来她牙疼病又犯了。又有一天,村里一个孩子病了,没多久却死了。海迪真想去探望患病的大娘和失去孩子的家长。

      我能不能帮助乡亲们干一点什么呢?十五岁的海迪想。

      她请求爸爸买来一盒银针,一本《针灸学》,一本《人体解剖学》。

      张海迪不管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总是日夜苦读,把两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她擎起一枚银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又在自己躯体上那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试验。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耿其之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王怀栋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连一只吃饭的匙子都端不起来,她给治愈了;一个叫小宝的六岁男孩,站都站不起来,经她数百次针灸,小宝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一个瘫痪的小姑娘,要给病人扎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当海迪给病人治病时,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向那病残的腰部和臀部。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只得把右肋骨压在轮椅的扶手上。几年下来,她变得左臂细,右臂粗,脊椎骨也弯得变了形。

      但海迪的内心是欣慰的。数年来,她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给周围的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黯然泪下:

    (2)填空。

    张海迪有时不免黯然泪下的原因是(   )。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说明(  )。

    张海迪给病人治病扎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是(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滋养(     探望(     警告(     简单(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火热(     温暖(     欢乐(  

     

  • 15、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 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 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 便下令返航。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下面词的意思。

    不慎:_____

    犹豫:_____

    【2】试着写出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局。

    ( )——( )——( )

    【3】第四五自然段中写其他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 的犹豫而耻辱”船长这一席话的意思是(     )。(多选)

    A.是孩子对船长的信任让船长感到耻辱的。

    B.实际上并不是船长救的这个孩子。

    C.如果当时船长毫不犹豫地去拯救小男孩,他就不会感到耻辱。

    【5】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用“  ”标出描写食指姿态的句子。

    2拇指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食指比拇指更加______。(用文中词语填空)

    3文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试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写一写大拇指的其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的部分对______的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运用了_____ 描写,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 

    A.突出食指工作比大拇指复杂。

    B.突出相比大拇指,食指更重要。

    C.强调食指在五指中最辛苦。

    D.食指和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

  • 17、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

      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望而生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互相抱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做了哪三件事帮助他朋友克服困难?概括一下写出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1)本文记叙的方法:

    ①先总述后分述。(  ) ②先概括叙述后详述。(  )

    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

    (2)本文赞扬了徐霞客:

    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

    ②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

    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

    【4】登上峰顶,举目远眺,会使人想到诗句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与欣赏。

    林则徐

    材料一:林则徐出生在侯官县(今属福州市)左营司巷,清末政治家、民族英雄。任职期间,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清理积案,做了不少对民众有利的事,有“林青天”之美誉。

    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胜利,名震中外。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并付诸行动,迈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步,并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以反对外来侵略。他设法购买英制大炮,捐资仿造欧洲战舰,并搜集绘制了八种新式战船图式,为全国首创。同时,他还设立译馆,对“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组织编译《华事夷言》《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书。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到投降派诬陷。1841年,清政府下令,将林则徐充军新疆伊犁。林则徐在与家人告别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材料二: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谁发现了小行星,谁就拥有命名权。陈建生院士领导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成员、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

    材料三:虎门销烟

                                              

    【1】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林则徐不是一个怎样的人?(  )

    A.勤政爱民

    B.固执倔强

    C.心胸开阔

    D.循法秉公

    【2】下列不属于林则徐组织编译的是什么书?(  )

    A.《华事夷言》

    B.《海国图志》

    C.《各国律例》

    D.《四洲志》

    【3】中科院院士建议,将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原因是什么?(  )

    A.林则徐是我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林则徐搜集绘制了八种新式战船图式,为全国首创。

    C.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D.林则徐做了不少对民众有利的事,有“林青天”之美誉。

    【4】材料一中第三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

    A.总分

    B.并列

    C.分总

    D.总分总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名言,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图画,写一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动词。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_____,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__________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又_____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又________在一边。

    【2】本段主要写________的场面。

    【3】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4】文中的“闪”字能换成“躲”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人们保护环境。 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 21、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美丽的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美丽的公园”“美丽的果园”“美丽的校园”等。2.要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介绍景物。3.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