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昌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读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贺卡   跋涉   抵抗      (luè)

    B.诞生   哮喘   救援      (cù)死

    C.雅典   鉴定   脉博      (fù)

  • 2、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土匪(tǔ fěi)                  诊所(zhěn suǒ)       绷带 (bēn dài)

    B.手镯(shǒu zhuó)  企图(qí tú)      马褂(mǎ guà)

    C.愣住(lèng zhù)           崭新(zǎn xīn)          由衷(yóu zhōng)

    D.堪称(kān chēng)  慈祥 (cí xiáng)       柔和(róu hé)

  •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指的是( )

    A.长安 B.四川  C.三国  D.长江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_____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_____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_____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_____船夫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

    (3)_____怎么拥挤,船夫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4)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_____能平稳地穿过,_____速度非常快, 还能做急转弯。

  • 5、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家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见委: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指望:___________________

  •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杨氏之子》一文出自《________》,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话“________”说明了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手指》一文通过刻画五根手指的形象告诉我们____________的道理。

    3.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就像《朱子语类》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4.作恶多端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正如《左传》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

  • 7、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shě_______tiáo_______   供gòng_______

    shè_______diào_______   供gōng_______

  • 8、课文回顾。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杨氏之子的_____________值得我们学习。

    2.《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用幽默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并因此被老师误解,赶出了教室;站在教室外,他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少年儿童____________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________之情。

    3.《手指》这篇课文详细地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____________,从而阐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一道理。

    4.颜真卿是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__家,创“__________”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

    5.__________喻于义,小人__________——《论语》

    6.__________,必自毙。——《左传》

    7.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8.恻隐之心,__________——《孟子》

    9.人有耻,则能__________——《朱子语类》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①A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对句A描写王熙凤的出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风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D.写王熙凤出场,是用了先声夺人——人未到,声先到的手法

    【2】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的打扮恍若神妃仙子,体现了她的尊贵,也流露出了她的俗气

    B.“彩绣辉煌”概括写出了王熙凤装扮的特点,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的爱美之心

    C.体现了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特征,写得十分得体

    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

    【3】选文通过第1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和句B的____________描写正面描写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属于____________(正面   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小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   欣赏——  

    庄严—— 偶尔——

    2“——”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合要努力开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野草,你会怎样对待百合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外孙取名旦旦,已经长到两岁半,常有“惊人”之语出口。每每听到,先是诉:猝不及防,随之便捧腹,或忍不住而喷饭,且不能忘。

    他很贪玩,几乎没有片刻的闲静,即使吃饭,仍然是手不闲脚亦不停。这时候,我便哄(hǒng hōng hòng)他说,你不好好吃饭,屁股上都没肉啦! 顺手便捏一捏他的小屁股,再鼓励一番,好好吃肉,屁股上就长肉啦。他便真听了话,张口接住他妈妈递到嘴边的一块肉,刚嚼了两下,估计还未嚼碎,便急忙咽下,跑过来,背过身,撅起小屁股:“爷爷你再摸一下,看看长肉了没有?”在一家人的哄(hǒng hōng hòng)笑声中,我只好将错就错:“长了长了!再吃再长!”我亦忍不住笑,这才叫立竿见影!

    旦旦吃了一块豆腐,蹦过来,转过身,又一次撅起小屁股,认真地说:“爷爷你再摸一下,看看屁股上长豆腐了没?”哇!一家人全部放下碗,停住筷子,笑得前仰后合。

    然后就没完没了。一次连一次地重复如前的动作和姿势,一次比一次更加认真地问:

    爷爷你再摸一下,屁股上长蘑菇了没?

    爷爷你再摸一下,屁股上长木耳了没?

    我已经再没劲儿笑了,无可奈何地对他说,旦旦的屁股成了副食品超市了。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猝不及防:___________________

    立竿见影: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旦旦”非常可爱,请根据短文内容做一份“旦旦成长印迹”

    旦旦成长印迹

    性格特点

    _________

    “经典”动作

    ___________

    童言稚语

    _________

    家人反应

    __________

    【4】画线句子中“再没劲儿笑”“无可奈何”这些词语是否表达了爷爷的无奈和厌烦?请结合短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他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根麻绳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这次你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在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堂屋,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弄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茅庐(回头看 想要  拜访)

    青翠滴(欲望 想要 将要)

    【2】用“     ”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它将        比作        

    【3】细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说说你喜欢短文中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zhǎng zhàng)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dǎo dào)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是什么?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我”轰出教室。

    B.“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脸发红。

    C.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3】联系全文,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自我安慰的理由是什么?在文段中用“﹏﹏﹏”画出来。他之所以这样安慰自己,是因为他发现了 ,却被老师 ,这就像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他们的发明、发现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一样,如:

  • 14、阅读理解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   ) 储藏(   )   渴望( )   珍贵(   )

    2这样美好的日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里权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和痛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含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鲁肃吃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曹操不敢派兵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老师的腰围

    我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答案比较接近。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我一掌是11厘来,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圏之后,报出了答案:“89厘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短文介绍了哪几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多次描写到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_______,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_______的特点。

    3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是对老师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中的这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联系上文和自己的理解可知,第一个“漂亮”的意思是____,第二个“漂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你认为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的几个理由?(至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选文第一段,按照________顺序,主要描写了傍晚荷兰_________的特点。

    【2】选文画“ ”的部分属于_______(静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表现出荷兰每天的生活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

    C.选文中画“﹏﹏﹏”的句子营造出一片安然与宁静的境界。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照样子,写一写。

    胖乎乎_________

    【2】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_______________”,还对蜜蜂的______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我们的眼前明亮绚丽起来。

    【3】本文的作者是___,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___,课文选自她的回忆录《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昆虫记(节选)

    ①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雌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②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③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观察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④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一个小怪物。

    1短文节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国昆虫学家___。我们曾学过他写的一篇课文《_______》。

    2短文是按___顺序记叙了蟋蟀出世的过程。细读第①③④自然段,请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母虫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卵壳里面小蟋蟀身体分节→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从法布尔观察产卵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的人。

    3短文第①自然段大量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举例子

    4短文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介绍蟋蟀卵的孵化过程 B.详细介绍蟋蟀卵的外形结构

    C.介绍蟋蟀卵拱形顶帽的作用 D.介绍蟋蟀卵顶部有一个规则的圆孔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乐园。

    1.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把”字句:  

    “被”字句:  

    2.照样子,写句子。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叽叽直叫。

     

     

     

  • 2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写一件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特别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