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他那垂头丧气的样子,肯定是考试没通过。
B.看到大家都取得了进步,张老师不怀好意地笑了。
C.小梦第一次做饭,手忙脚乱,差点把碗碰掉了。
D.站在玻璃栈道上往下看,真叫人心惊胆战。
2、农业学校设在( )里。
A.祖师庙
B.龙王庙
C.娘娘庙
D.夫子庙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B.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C.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D.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4、巧辨双胞胎。(比一比,组成词语。)
抡 (_______) 竞 (________)
伦 (_______) 竟 (________)
欺 (_______) 搏 (________)
期 (_______) 膊 (________)
液 (_______) 谐 (________)
腋 (_______) 楷 (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 )的声音 ( )的海水 ( )的色彩
( )的天宇 ( )的情感 ( )的经历
6、近义词
稀罕——(______) 郑重——(______) 秉性——(______)
乐此不疲——(______) 圆滚滚——(______) 不可胜数——(______)
7、形近字组词
厨______ 稻_______胯 ______ 挎_______捏 _______
橱______ 滔_______跨 ______ 垮_______扭 _______
8、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组成新字,再组词
9、阅读训练场。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红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们,他们一窝峰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前,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啊!可由于众猴你拽我扯,谁也汉有通过独木桥,猴们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候,猴王想出一个办法,跳出来说:“别争啦,别抡啦!现在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于是,众猴静了下来,焦急地应试。猴王绞尽脑汁地出着考题。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还是没能决出,因为无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法子,只得继续考下去。
一只猴子终于不耐烦了,眼珠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紧紧攀住,嗖的一声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根河上飘来的圆木浮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窜上桃树大吃特吃鲜桃时,众猴们仍在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引诱( ) 你拽我扯( )
瞄准( ) 嗖的一声( )
【2】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引诱( ) 争先恐后( )
焦急( ) 聚精会神( )
【4】缩句。
当这两只猴窜上桃树大吃特吃桃时,众猴们仍在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上,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A. 谁该吃桃 B. 考试 C. 过河 D. 众猴争桃
【6】请你帮忙想想,猴子过河还可以有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1)给文中加点的词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②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句: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11、阅读。
××牌TZL30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使用说明
一、用途
本呼吸器是宾馆、办公楼、商场、银行、邮电、电力、轮船、电信、地铁、炼油、化工、公共娱乐场所和住宅等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时,必备的个人防火呼吸保护装置。
二、主要技术特征
符合国家标准GB21976. 7——2012规定。
①防护时间:30分钟
②防护类型及特点: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密封性好,适用各种面形。
③防护对象:一氧化碳(CO)、毒烟、毒物。
④油雾透过系数<5%
⑤吸气阻力<800Pa,呼气阻力<300Pa
三、生产日期
2015年9月30日 有效期3年
四、使用方法
①取出真空包装袋。
②撕开真空包装袋,拔掉前后两个灌塞。
③戴上头罩,拉紧头带。
④选择路径,果断逃生。
五、注意事项
①本产品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能用于工作保护,只供个人逃生自救。
②产品备用状态时,环境温度应为0℃——40℃,周边无热源、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③本呼吸器为存放型,一旦固定存放后,不能随意搬动、敲击、拆装,以免引起意外失效。
④本呼吸器不能在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中使用。
⑤老人及小孩应在成年人协助下使用。
⑥撕破真空包装袋,视为呼吸器已失效不能再使用。
【1】下列信息与使用说明所述不相符的是( )
A.本产品防护时间为30分钟
B.本产品可以随意搬动、敲击、拆装
C.本产品可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
D.本产品存放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2】关于本产品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产品适用各种面形
B.本产品仅供大人使用
C.本产品可供多次性使用
D.本产品可用于工作保护
【3】家里炒菜油烟大,奶奶想把该呼吸器拆开使用,你会怎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年10月3日,爸爸整理家里的东西,准备把该呼吸器清理掉,爷爷连忙阻止:“这么贵的东西,拆都没拆过,不能扔,还能用!”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母 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②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挺立 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粱 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 停留)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词,打“√”。
【2】阅读片段,完成思维导图。
【3】朗读画“____”的句子时,适合用________的语气。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请仿照上文第①段的写法,写一写“一大群人拥出来”时的画面。
一大群人拥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毛主席在花山
①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他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夜以继日为全中国解放事业操劳着。
②一天早晨,主席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今天怎么没有了?”
③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
④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而影响群众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看见村里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⑤“可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⑥“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⑦“是。”
⑧“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⑨“知道了,主席。”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箕的大娘说话。警卫员问:“村长,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⑩“不,俺去西头。”大娘说着就要走。警卫员忙向村长、大娘再三解释,说首长让他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答应了,并告诉大娘到花椒树下碾。
⑪大娘来到花椒树下。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老乡,碾台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⑫警卫员回来了,主席又对他说:“任务完成不错。还有一件事等你办。”主席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群众送去。”
⑬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来之不易,主席一直没舍得喝。他为难了。主席说:“你想过吗?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我们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主席笑了。
⑭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就不拘束了。喝茶水对大山里的群众来说,是新鲜事。一位大叔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喝它顶什么用?”
⑮这时,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主席打招呼。主席笑着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主席给乡亲们讲喝茶的好处,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
⑯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主席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动作很娴熟。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咱们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展 D.游览顺序
【3】读短文,想一想: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 。
【4】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读第④自然段,完成旁边的批注。
(2)读第⑥和⑬自然段中毛主席讲的话,从中可以感受到主席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⑯自然段,表现毛主席推碾子动作“娴熟”的词句是_______想象推碾子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还可联系《青山处处埋忠骨》,想一想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 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ǎo dào)退,我们的眼(睛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删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是围绕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可以用“_____”一词概括。
【4】选文的写作方法是_______,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
【5】“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_____),再在(_____)画,“拥”的字义有:①将有;②抱;③聚到一块儿;④围着。在以下句“拥”应选哪种义项?(填序号)
(1)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_____)
(2)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_____)
(3)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拥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_____)
(4)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_____)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喜欢《草原》一课中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一个句子是:
(2)爸爸称赞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 ,它就在哪儿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 ,不管 ,它总是那么直,那么 ,不 ,也不 。”
(3)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诗的题目是 。
(4)走进神奇的西部,我们了解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著名作家 的《草原》描绘了充满诗意的 和 ,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用作者的话说就是“ , ”;《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 的生动一幕;《白杨》运用了 的写法,热情赞扬了边疆建设者 的精神;《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筑路大军克服 、 、 这些困难打通了风火山隧道。
16、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绿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儿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别争了,别抢了!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应( )对,猴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几道考题。
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进化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办法,只得( )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跟从河上飘来得圆木浮( )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子爬上桃树大吃特吃时,众猴仍然再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前的字注音。
【2】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里共有4个错别字,请你用“____”画出来,并在下面改正。
⑴ ____ ⑵ ____ ⑶ ____ ⑷ ____
【3】用“=”画出文中的3个成语,并解释其中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例:争先恐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例:聚精会神地(考试)
聚精会神地( ) 聚精会神地( )
【5】写近义词。
专注──(____) 焦急──(____)
【6】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下面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⑴ 谁该吃桃? ⑵ 考试 ⑶ 过河
【8】用“△”标出第5自然段中的动词,然后再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钓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_____向海里跳_____不然我就开枪了_____一_____二_____刚喊出_____三_____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_____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给短文第二自然段画横线处加上标点。
【2】“正在这时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没有明白他爸爸的话”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长为什么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入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大家觉得四十秒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1.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从这里你能看出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芳草地。
选文一 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 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选文一的主要人物是山东小子,主要的描写方法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奇怪”之处是________
选文二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主要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奇怪”之处是怪人点“自来火”。
【2】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20、改为反问句。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张骞开辟丝稠之路。
①写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②写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童年时,我们曾经欢笑过,也曾哭泣过;曾经开心过,也曾烦恼过。在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里,发生过许许多多有趣和难忘的事。请你选择一件来写(注意写出怎样“有趣”或为何“难忘”)。
要求:①突出“有趣”或“难忘”,写清楚、具体,有感情。②题目自拟。③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