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湛江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后面的方格里。

    使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用;假如;让、令、叫。

    (1)晏子使楚。  

    (2)战胜困难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3)他使用的钢笔是英雄牌的。(  

     

  • 2、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和“勉强”的“强”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词夺理 C. D.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神技妙算   肃然起敬 B.一声不坑   越越欲试

    C.养尊处优  出谋划策 D.心惊胆站   风平浪净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 

  • 5、请指出下列故事分别出自哪部古典文学名著。

    ①黛玉葬花——( )        ②扈三娘,比武招亲——( )

    ③女儿国遇险——( )        ④千里走单骑——( )

  • 6、填一填。

    届次

    举办城市

    国家

    举办时间

    ___

    ___

    1896

    ___

    美国

    ___

    二十七

    悉尼

    ___

    ___

    二十九

    ___

    ___

    ___

     

     

  • 7、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暇(            )徒(          )怡(            )逆(            )城( )蓝(  

    假(            )徙(           )抬(            )迎(           )域( )篮(  

  • 8、多音字组词。

    yìng_____)   yīng_____)   qiáng_____)   qiǎng_____

    chuán_____zhuàn_____)   xíng_____háng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1)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铸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出现的部分下列几句诗句的后半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坚守

    ①疫情将湖北省荆门市文峰中学教师李安学隔离在向桥村老家,眼看距离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身为九年级班主任的他心急如焚。

    ②听到教育部门出台了“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方案,李安学喜忧参半。喜的是隔离在家的孩子们不会虚度时光了,忧的是老家没有通宽带,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网课怎么上。

    ③这些困难,对于一心牵挂着孩子们学习的教师来说不算什么。听人说山上信号好,于是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终于,在山顶,他找到了一处信号相对较强的地方。没有直播架,他便衣架木棍齐上阵,自己动于做一个,春寒料峭,每天清晨6:30,他腋下夹着课本和备课本,肩膀上杠着一把老式木椅,手里紧握着自制的直播架,急匆匆地往山顶赶路,开启他的“主播之旅”。

    ④虽然李安学每天只有一两节数学课,但为了督促孩子学习,他依然坚持每节课“坐堂”,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提醒他们准时进课堂,认真听讲,防止开小差。

    ⑤山顶的风呼呼刮着,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和千层底棉鞋,也抵挡不了冷风的侵蚀,不到两个小时,李安学脸颊冻得通红,手脚逐渐开始麻木。早餐和中餐都是妻子在山下做好送上来的,上山一趟至少要40分钟,由于没有保温盒,饭菜早已凉透,但他仍吃得津津有味。

    ⑥一个月来,李安学的网课从未间断过一天,他的身影成了山顶的一面旗帜。乡亲们看着委实心疼:“李老师,委屈你了,村里的条件可比不上城里哩!”他总是打趣地回道:“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孩子们马上中考,那是47个家庭的希望,我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

    ⑦2月25日晚上7时,为加强家校联系,调动学生和家长参与网络课堂的积极性,李安学顾不上天黑路滑,专门召开了一次特殊时期的网络家长会。夜幕降临,他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尽管这条路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他还是摔了两跤,膝盖上、袖口处全是泥,但他丝毫没有退意。

    ⑧李安学镜头打开的一到那,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看到了他熟悉的“身影”,被他的这份责任与担当深深打动。李安学的事迹在全校传开了,一位学生家长听说后立即联系了电信公司,帮他加强网络信号。

    ⑨回想起这段“主播”经历,李安学笑眯眯地说:“山顶有寒冷,有风景,更有温暖。”

    【1】从短文一、二自然段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四字词语。

    (1)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____

    (2)内心一半欢喜一半忧愁。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五自然段中的外貌描写说明了李老师工作环境很艰苦。

    B.最后一段中的“寒冷”与“温暖”互相矛盾,表述不准确。

    【4】选择恰当的词语用“√”表示。

    “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从这句话采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焦急、高兴)。

    【5】对李老师评价准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老师。

    B.他是一个做事缺少灵活性,不会应变的老师。

    【6】在“停课不停学”过程中,你是怎样学习的,写出两条与大家分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刘伯承手心练字

    欧政芳

    刘伯承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节衣缩食送他上私塾(shú)读书,但掏不出钱给他买笔墨纸张。没有笔墨纸张,无疑是读书识字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可机智的刘伯承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手心练字法”——以食指作笔,把掌心当纸,将要写的字一笔一画地在手心上练习。

    有一天早上,先生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们临摹赵孟頫()的书法,字帖发下去,学生们都动手磨墨、铺纸张了,唯独刘伯承一人呆坐着看字帖,先生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却一言不发。下午,交作业的时间到了,先生(   )问刘伯承:“你写的作业呢?”刘伯承(   )回答:“在手上,我已经在手上写妤了,也默记在心中了。”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发出一阵阵嘲笑声。

    “在手上写好了?在手上能写好字?”先生黑着脸举起戒尺,吼道:“狡辩,把手伸出来!”刘伯承只好向先生道出自己买不起笔墨的苦衷,并且说出了自己独创的“手心练字法”。先生从学生那里拿来笔墨,刘伯承当场挥疾书,先生看了看刘伯承功底深厚的书法,点头认可了。后来,刘伯承还对自己的“手心练字法”做了总结,写成一首打油诗:“穷人只有一双手,笔墨纸张随身走。手心写满写手背,左手写完写右手。”

    “手心练字法”不仅让刘伯承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还帮助他打赢过一场漂亮的战斗。据说在一次起义中,刘伯承的队伍被敌军包围。②刘伯承一边焦急地对着地图观察地形,一边不由自主地在手心划拉地图上标注的山名,写着写着,笔画结构一连,一条栩栩如生的跃龙门的鲤鱼就出现在眼前。刘伯承豁然开朗,立即布下鱼鳞阵,采取中央突破战术:主兵力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最终刘伯承率领部队以少胜多,成功突围,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有删改)

    1为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选择恰当的语气,填在文中括号里。

    恭敬地   胆怯地   生气地   由衷地

    2刘伯承因为_____________,只好以_________为笔,以_________为纸,练习写字。这就是刘伯承独创的“___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的句子并在下面横线上做批注。

    _______

    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的嘲笑,是为了衬托出刘伯承家庭的贫困和他自己的懒惰。

    B.画线句①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C.画线句②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伯承布鱼鳞阵的想法源于他的“手心练字法”,表现出了刘伯承的足智多谋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D.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伯承是一个勤奋刻苦、善于学习的人。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塞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选择借箭的天气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这也是他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

    【2】仔细阅读选文,根据提示将情节补充完整。

    船靠近曹军水寨→___________军士擂鼓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箭好像下雨一样”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船靠近曹军水寨、军士擂鼓呐喊时,鲁肃和诸葛亮的表现有什么不

    同?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曹操不敢派兵出战的根本原因是(     

    A.江上雾大。

    B.诸葛亮带的士兵多。

    C.曹操谨慎多疑。

    D.曹操的水军战斗力弱

  •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1“沃”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

    2选文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平静”一词是对病人(刘伯承)的__________描写,与第3自然段中沃克医生的“愣住”形成鲜明的___________,更突出了病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裏尸还”是清代诗人________写的。“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引用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_____”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中”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毛主席给电报记录稿签字,可以看出毛主席的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段文字选自课文《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

    【2】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童年(节选)

    季羡林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都到假山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shì  sì)的大看起来。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有时候看到天黑,才摸黑回家。我对小说中的绿lù  lǜ)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都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shǔ  shù)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也想当那样的英雄。鼻子一哼,冒出一道白光,白光里带着宝剑,射杀坏蛋,然后再一哼,白光和剑便biàn  pián)回到自己的鼻子里。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戳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就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连树木也能戳断。我信以为真,也想练成铁砂掌,便猛戳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xuè  xiě)直流,疼痛难忍,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了练习。

    1用“/”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吞吞吐吐——______________   细嚼慢咽——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把假的当作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喜欢看“闲书”?请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请把你爱看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并说明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祌,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的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次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雄居政坛长达十一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二流的精神6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   )理想(   )行动(   )

    优秀(   )信念(   )严肃(   )

    2. 玛格丽特记住了父亲的哪句话?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 父亲经常向玛格丽特灌输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4. 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残酷外面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5. 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 18、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读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想到的成语是___________

    【2】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要表达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严监生的心事赵氏知道,这说明严监生平时生活中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刻画人物时所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写几个侄子时,主要用了语言描写。

    B.写赵氏时,主要用了神态、动作描写。

    C.写严监生主要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写了他颈部和手的动作。

    D.严监生弥留时伸着两个指头,属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 19、课本梳理

    从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  )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  )。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1填空

    2熠熠发光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字塔的传说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金字塔你了解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子塔的价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改写成反问句)

     

    2.虽然天山这里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写成陈述句)

     

    3.小鱼在游。(改写成拟人句)

     

    4.长江大桥横卧在长江上。(改写成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他是怎么度过的呢?写一段话。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