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________)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________)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2)(________)唐东杰布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________)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
(3)(________)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______)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4)(________)鲁滨逊在船上收罗了很多东西,(________)缺少许多。
2、读拼音,写词语。
nuó yí pái huái mǎ yǐ yáng guāng míng mèi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niàn dāo dān gē zhàn kāi quán shén guàn zhù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写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必须是成语。
(1)坐飞机放广播——(____)
(2)泥菩萨过河——(____)
(3)鼻梁上推车——(____)
(4)诸葛亮皱眉头——(____)
(5)菜板上的鱼肉——(____)
(6)灰堆里吹喇叭——(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________ 飞快——________
勇敢——________ 卓越——________
坚硬——________ 骄傲——________
5、我能将成语补充完整。
独出心( ) ( )兵简政 无( )无故 青面( )牙
6、古诗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了_______到______ 路上的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4】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理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翻译下列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石灰的形成要经历这些考验:________;石灰的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3】诗中作者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是:______。
8、诗歌鉴赏。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9、课外阅读。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蕴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1】仿写词语:辞旧迎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划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说说除夕夜吃饺子蕴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竹子》
竹子
①竹子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之一。一根20厘米高的竹笋,一夜之间可以蹿成2米高的竹竿,简直就是神奇的魔术表演。要知道,长成一棵10米高的树可能需要50年,而竹子却只需50天左右。
②目前,中国所拥有的竹子种类,约占全世界已知竹类的一半;中国成片竹林的面积、年产竹材、年产竹笋的数量则分别约为世界总量的1/3、1/3、1/2,均遥遥领先于别的国家,所以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中国竹子中,最矮小的只有10厘米,最高大的巨龙竹则可高达40米,砍下一个竹节就能当水桶。
③仿佛是上天注定的因缘,中国和竹子之间,发生过太多的故事。河姆渡文化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其遗址中已发现了竹子实物;仰韶文化距今约有6000年的历史,其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已经出现了表示“竹”的符号。以“竹”为部首的汉字,《说文解字》中收录了144个,《辞海》中则收录了200多个。众多服饰、器皿、地名、乐器的名称中,都闪现着竹子的身影。史料记载,汉武帝曾用竹子编成容器,装石子堵塞黄河决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子是诗人王维的知音。苏东坡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中国,攻城有箭,著书有简,储物有筒,吃饭有筷,出行有筏.....可以说,竹子影响了中国人相当一部分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④在新的时代,竹子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对竹材青眼有加的,首先是建筑师。在上海世博会造型各异的场馆中,一座由96根巨龙竹支撑而成的建筑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有数据显示,建造相同面积的建筑物,混凝土消耗的能源是竹子的8倍,钢铁则是竹子的50倍。此外,竹子还是地球上高效能的“除碳器”。据调查,竹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远超过其他类型的森林。
⑤竹子生长迅速,环保能力很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相信会给发展中的中国创造更多的奇迹。
【1】第④段中的“青眼有加”是指建筑师( )
A.喜欢竹子的样子。
B.认为竹子是很好的“除碳器”。
C.欣赏竹子的活力。
D.认为竹材比混凝土的能耗低。
【2】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 的是( )
A.建造相同面积的建筑物,混凝土消耗的能源是竹子的8倍。
B.长成一棵10米高的树可能需要50年,而竹子却只需50天左右。
C.竹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远超过其他类型的森林。
D.河姆渡文化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其遗址中已发现了竹子实物。
【3】下列说法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竹子影响了中国人全部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B.中国人用竹子制作生活用品的历史从汉武帝开始。
C.竹子在建筑、环保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D.竹子在未来人们生活中会被淘汰。
【4】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中国所拥有的竹子种类,约占全世界已知竹类的一半。”一句中“约”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著名的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觉得你知书达理,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似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棉队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变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液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方式。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1】写出多读书会给你带来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名人名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有几个个自然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良师益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请用“ ”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2】给短文第二自然段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鼎”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第六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我能写出带有“鼎”字的两个四字词语:__________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_,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双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比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用“_____”画出文中作者读书囫囵吞枣的语句,用“ ”画出写作者张冠李戴的语句。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意思是()
A. 鲁迅先生对自己记性好非常高兴。
B. 鲁迅先生对作者读书不认真进行委婉的批评。
C. 鲁迅先生严肃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
【3】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题文)课内阅读。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请用“ ”画出作者直接抒发情怀的句子。
2.这段话中“你”指的是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这段话中“ 、 ”这两个词语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说说你对“无穷的源泉”和“母亲的情怀”的理解。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事业,他时常为能培养出优秀弟子而感到安慰。他常常以谦虚严谨、知难而退的态度鼓励弟子勤奋好学。
21、习作风景线。
快毕业了,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对母校说,对老师说,对同学说……请选择一个对象,用书信的形式写出你心里想说的话。注意正确使用书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