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揭阳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中。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______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______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______

  • 2、按要求填空。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是__________说的。文中说_________的死就重于泰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现实生活中,我还知道_____的死同样重于泰山,因为他们都是_______而死的。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我哪能离开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我也能写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

    3.《金色的鱼钩》中的“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结合《石灰吟》,把石灰的一生补充完整。

    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

    2.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 )

    3.树叶丛中,一只小蝉欢快地唱起了第一支晨曲。                              ( )

    4.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 )

    5.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 )

  • 4、解释加点的字或者词语,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1.虽与俱学,弗若之矣。

    之: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沧沧凉凉:____________   探汤: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与他共勉。

    小江是你视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表达你与他依依惜别的感情。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无片瓦:没有一片瓦。④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⑤大厦:高大的房屋。

    【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

    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

    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

    【2】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美文来欣赏。

    沁园春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①北国:指我国北方。

    ②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③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④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⑤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________,下阕抒发了________

    【2】找出词中的比喻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

    【3】你喜欢毛泽东的这首词吗?说一说理由。

    ________

    【4】如何理解词中最后两句话?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

    【5】把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词再写下一首。

    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终日不成——章:文章

    B.泣涕如雨——零:零散

    C.相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语——得:得到

    【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只有“__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

    【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英  雄

    ①大楼很高很气派,在这座大楼里上班的人被人们称作“白领”。

    ②老头也很高,但不气派,而且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在这座大楼里做收发,顺带负责一楼大厅的卫生。

    ③每天,出入这座大楼的白领很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但从来没有人正眼看过老头一下,顶多在经过那儿时顺便淡淡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问一句:“我有信吗?”若是有,老头就会低头在桌上找上一气,从里面递出来,白领就边拆信封边走进那个漂亮的电梯。

    ④后来,白领们听说老头是一位老干部,打过平津、淮海战役,是一位战斗英雄,至今身上还留有一颗敌人的子弹。后来,他又从北方随大军南下到了这个城市。退休后,老伴先他一步去了另一个世界。老头无儿无女,又不甘寂寞,就托人找了这份收发室的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把每个月的退休金全都捐给了贫困山区的一个小学校,自己就靠这一份临时工作的微薄薪水生活。

    ⑤白领们没有探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再次经过收发室时,他们也在想象着一挺笨重的重机枪压在老头瘦干的肩上会不会把他压散了架。没有人相信老头的故事是真的,更没有人相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头会是一个战斗英雄。

    ⑥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当两把白亮亮的匕首扎进他的胸腔时,他竟然一声没吭,仍死揪住了两个歹徒的衣服。

    ⑦歹徒是与下班的白领们一起走出电梯的,在经过收发室门口时,老头的一声炸雷般的大吼惊动了每一个人。老头身形一晃就出了收发室的门并立在了两个年轻人的面前。这是白领们方才注意到身边这两张陌生的面孔。人们同时也看到,老头怒睁的双眼里喷着让人胆寒的火。

    ⑧年轻人极不情愿地打开了手上的包,白领们看到了钳子等工具,人们还来不及细看,就见二道寒光刺向了老头,同时,一道黑影迎着寒光扑了上去,两只暴着青筋的大手死死卡住了年轻人的喉咙…… 

    ⑨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是两颗,亮闪闪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1用两个词语评说白领老头态度的变化过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头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真的干巴无力吗?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请摘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并说出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什么是英雄的真正面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是两颗,亮闪闪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最后的姿势》精彩赏析。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绘声绘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语连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生命最后的姿势指的是什么?它蕴含了谭千秋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析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赞语妙在哪里?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这篇课文以外,还有许多歌颂谭千秋老师的文章或诗歌,请你搜集一两篇(首),并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勺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叶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也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玉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勺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她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蒿蒲呜呜晌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生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含?”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教“我”磨面做饼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病中思念爷爷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这句话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对奶奶的回忆。

    B.“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一个“流”字写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

    D.第③段中奶奶做艾饼的场景作者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来记叙。

    3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并联系上文竹笛的来源,想象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心佩到底去了哪里?文中哪几句话给了你暗示?把它抄写下来。这几句话对后文有何作用?表现了奶奶怎样的精神?(注意分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填序号}

    这段话共四句,第一句指出( ),第二句指出( ),第三句指出( ),第四句明确了( )

    A.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B.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C.正确批评的标准D.不怕任何人批评

    【3】这段话中的四句话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填空题。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原名(   ),是19世纪( )国( )的代表,他一生撰写了10多部长篇小说 与作品集。长篇小说《 》揭露了美国政府机关贪污盗窃和收受贿赂的现象;《 》、《   》、《 》等短篇则把讽刺的矛头对准了美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   》与《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他的姊妹篇,他出生下层关心民众受到敬重,被誉为  

    (2)《汤姆。索亚历险记》记叙了主人公( )和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生活,表现出他(   )的性格特征。在探险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主人公(   )的形像特征。

    (3)在《海盗生活》中,写了三个小海盗(   )、( )、(   )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地表现了三个少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

    (4)在《洞中历险》这个片段钟表写了汤姆和拜基在洞中经历了(   )的困境,在探险的过程中,汤姆除了用蜡烛外,还评介了(   )。

    (5)《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以(   )为线索,赞扬了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天真纯朴的心灵,鞭挞了(   )的贪婪和凶残。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搔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指____、“风景”指_______、“灵魂”指________

    【4】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办法好,我们一定会采纳。(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像天使一样,默默拯救受病痛困扰的人。(仿写)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

     陈述句: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修改病句:  

    (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缩句:  

    (4)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反问句:

    (5)造句:

    浏览:

     

  • 19、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鲁智深把那大王打得乱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在这六年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令你难忘的事又是什么?请你仔细想一想,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