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回顾。
1.于谦的《石灰吟》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_在1944年9月8日____________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目的是为了号召大家学习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____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或_________。”为________而死,就比________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________还轻。
4.“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却往往惨遭失败,反倒是无心去做某件事情,却成功了。
2、按要求写词语,各写两个四字词语。
1.描写人物动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外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心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读拼音,写词语。
gē bǎn zhàng zi bào yuàn xiān qǐ
( ) ( ) ( ) ( )
guǎ fu kuí wú dǎo méi hòu nǎo sháo
( ) ( ) ( ) ( )
4、把下面的词按顺序重新排列。
(1)明天 今天 后天 昨天 前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花 长叶 发芽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
3.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5.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
6.十里不同风,___________________。
7.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__________了,如__________,被初阳蒸融了。
8.中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或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展现了几幅图画?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的精神。
【2】“________”一句写景,既交代了时间是在________,又烘托出了战前的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一句写出敌人夜间的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______。
【4】卢纶的《塞下曲》中还有一首:“林暗草惊风,_______。_______,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的事。诗中表现了将军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理解《塞下曲》一诗,并判断对错。
(1)全诗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____)
(2)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可以通过领悟诗意想象出一幅战争的画面来。(____)
8、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9、阅读理解。
你知道吗
①你知道PM2.5吗?
②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也叫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 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PM2.5因为颗粒细 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 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③按国家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日平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 方米,低于该数值的为良好,高于该数值的则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是某日江苏 南京三个监测点数据统计表:
监测点 | 监测点一 | 监测点二 | 监测点三 |
PM2.5日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 106 | 133 | 117
|
【1】第②自然段依次介绍了 PM2. 5的哪些知识?照样子,概括地写下来。
什么是 PM2.5:(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2】品一品:画线句子使用了(1)___________、(2)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3)___________
【3】议一议:根据某日江苏南京三个监测点数据统计表,你觉得当天南京的环境空气质量如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1】选文中拟声词“噗”用得极有深意,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句话反映了八儿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还反映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这段话主要写了如下内容:八儿提前分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写八儿猜想锅中的一切,目的是( )
A.说明粥里的材料特别多。
B.说明锅中的一切发出诱人的香味。
C.说明八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有才华。
D.从侧面烘托出八儿迫切地想吃腊八粥的心理。
【5】“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锅中的一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展开想象,模仿作者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的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会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mó mú)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zháo zhāo)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sù suò)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__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__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__啪__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__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__神经病__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__继续说__真的__这个人我知道__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__精神病人__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她真是太正常了。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模________(mó mú) 样着________(zháo zhāo)急 塑________(sù suò)料
【2】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但她没有想到__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__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__啪__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__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__神经病__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__继续说__真的__这个人我知道__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__精神病人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①若有所思:________。
②恍然大悟:________。
【4】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文中读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病人》为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所说的“病人”究竟指的是谁?是“她”?还是“另外的那群人”?如果你是“医生”,你能诊断“病人”身上的病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她”被电梯中其他人认为“行为不太正常”表现在哪些内容里?(用自己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近400年中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决定“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因素有(_______)(多选)
A. 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 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C. 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以及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D. 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正常生活。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根据是( )
A.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不及太阳总量的1%
B.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达到太阳总量的1%
C.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超过太阳总量的1%
D.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 )
A.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B.人类不懂得保护水资源
C.人类的总人口数的不断上涨 D.对资源过度地消耗
【4】“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中“这一过程”指( )
A.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C.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
D.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短文
真实的尴尬
到学校开讲座。 一个学生站起来直率地问我:“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我随口答道:“最明显的感觉是坐在家里不用去工厂上班了, 特别是刮风或下雨的倒霉天气,我往往就情不自禁地想,哈,我终于混到不用上班了!”台下的学生听到我的回答,不仅哄堂大笑,有的还为我能这样真实地回答而鼓掌。由于我很坦率,讲座一下子就掀起了高潮,有些学生就故意想方设法来难为我。他们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元钱太少了点儿吧?凭我这么个大块头,弯下腰来捡一元饯,那我也太不值钱了! 不过,要是一百元钱,我会欢天喜地地弯下腰去,问题是,还没等我弯下腰,早就有比我灵巧的人,抢在我的前面扑过去了!”这下子学生们更是狂热,一个个提问得更踊跃起来,我当然也就更坦率、更真实地回答他们。讲座完后,学生们纷纷拥过来称赞我,说他们过去听报告都是套话、假话和废话。正当我被同学们表扬得乐不可支时,却有一个老师走上,表情严肃地对我说:“你怎么好这样回答学生们的回答呢?你就是真的感到当作家不用上班,真的看到地上有钱弯下腰去捡,也不能这样回答呀!”我问他,那应该怎样回答。他说:“你应该说你握惯了锤子的手,突然开始握笔,有些不适应,但想到无论拿锤子还是拿笔,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你应该说拾金不昧……”那个老师说了很多,也很动听,最后他说。你要是像我这样回答,才是有水平的作家,而且还有教育意义。我只得尴尬地点着头。
还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车,不知不觉有一个人挤到我眼前,像看珍奇动物一样地看我,我抬头一瞧,原来这个人和我很熟,便向他打招呼。谁知他竟怯生生地问了我一句:“你是邓刚吗?”我说你开什么玩笑,我不是邓刚还能是谁。他还是认真地看了我一阵子,才说:“你是邓刚,怎么还乘公共汽车?”
我说乘公共汽车便宜呀。他一听大吃一惊,忙说:“你小声点儿,别让旁边人听见了笑话你。”然后他就非常亲切地在我耳边开导我说:“你完全可以说你是为了体验生活,或是你本来要乘出租车,但一下子来了公共汽车,偶然坐那么一次……”下车后,他还叮嘱我: “你是个作家,说话得讲究点儿!”我含含糊糊地点着头,感谢他的好意,心里却悲哀地想:我们这个世界虚假的时间太长了,要想真实一下还挺艰难的。
还是乘公共汽车,我听到一段母子的对话,母亲问孩子:“你昨天没去参加劳动,是怎么对老师说的?”孩子回答:“我对老师说,昨天跟妈妈、爸爸看电影去了。”母亲一下子火了:“你这个傻蛋!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孩子瞪着大眼睛,不解地问:“你们昨天不是带我去看电影了吗?”母亲气急败坏地呵斥道:“说你是个傻蛋你还真是个傻蛋。因为去看电影就不去劳动,老师能高兴吗?你要对老师说你昨天生病了!”孩子吓得不敢吱声。我想,如此教育下来,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成为傻蛋,但会不会成为坏蛋呢?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
乐不可支:①撑;②伸出,竖起;③支持;④调度,指使。
气急败坏:①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着急;
②容易发怒,急躁;
③急迫,紧急;④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助。
【2】当虚假的东西弥漫着整个社会时,真实的声音反而让人听起来感到尴尬,文章共写了三件“尴尬”的事,第一件事是第_________自然段,第二件事是第__________自然段,第三件事是第_________自然段。
【3】先填空,再比较一下邓刚的回答和那位老师所认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
(1)学生问: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
邓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
邓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为什么对“我”的报告那么狂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套话”“假话”“废话”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三)《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他的wéi qún( )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yìnɡ bì( )。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1】在文中括号里写上词语。
【2】“乖”字的部首是(_____),音节是(______);“兜”字的部首是(_____),共(_____)笔。
【3】“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注意这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请判断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的用法,分别在括号中标上序号。
破折号用法:①用于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②用于话题突然转变;③用于声音延长。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
(3)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5】这个选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鲁智深把那大王打得乱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以“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叠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①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被满面笑容的外公叫进房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累得不行了,不得不休息一会儿。(改为一般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已经快晚上八点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的短信有多种理解,请写出几种你的理解。(6分)
玲玲给妈妈发的短信息:八点到游乐园门口。
(1)第一种理解:
(2)第二种理解:
(3)第三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