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本溪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用“惊”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

    (1)他的表演如行云流水,令人________不已。

    (2)七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真令人__________

    (3)看到这精致的礼物,我__________地叫起来:“太好啦!太好啦!”

  • 2、请你仔细阅读全文,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

  • 3、《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______(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我们要精心地______,让地球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马诗》李贺)

    (2)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寒食》韩翃)

    (3)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竹石》郑燮)

    (5)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6)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

    (7)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_。(《匆匆》朱自清)

  • 5、填空题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指的是_____指的是_____,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

    【3】在诗句“五岭逶迤腾新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的精神。

    【4】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根据资料可知,本诗是写的这五件事,仅仅是长征中的五个“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的描述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

  • 7、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公交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乘客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村庄,嗅着稻花香,闻着牧笛声,载歌载舞……公交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有删改)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横线上。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写当前的事物是________,“乘客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村庄,嗅着稻花香,闻着牧笛声,载歌载舞……”是乘客们的_________,可以看出人们乘客们被这美妙的琴声所深深吸引,反衬出____________

    (2)人们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材料一】疫情期间,出行不便催生了人们多样的云端生活。首先,各种生鲜APP一夜诞生。各大电商通过云端为家庭配送生活物资,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买菜买米。其次,过去只有一部分人选择的线上教育,如今开展得如火如茶。成年人举办各种“云培训”“云沙龙”,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也都开设了“云课堂”。此外,各种“云会议”也成为特殊时期的办公常态,就连G20国际峰会也开通全球视频端,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直播带货更是如雨后春笋。2月以来,有100多种线下职业在直播中找到了新商机,房产顾问“云卖房”,律师“云回案”,医生“云问诊”,农民“云卖菜”……一场疫情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入云端,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字技术。虽然我们可能仍然对云储存、云计算等名词还不甚了解,但无可置疑的是,我们已然“腾云驾雾”,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与传统生活模式相比,“云生活”模式具有配置合理、时间减省、服务精准等优势。“云医疗”让每一个医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数据渠道畅通,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以往病人在医院排长队挂号、缴费的苦恼,也将随着一些多功能医疗APP的出现而烟消云散。有了电子健康档案和数据分析,医生可以随时精准诊疗。“云办公”让优质资源得以共享,重复资源能够被迅速发现,合理的配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灵活的办公地点节省了通勤的时间,灵活的办公时间更便于及时准确地处理突发问题。当下的“云课堂”也配置丰富多样、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取资料,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弥补了以往学习方式中用时过长、效率不高的缺陷。

    【1】材料一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分析材料一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课堂”无法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B.人们多样的云端生活是由特殊的疫情催生出的,但即使疫情消失后,人们也离不开数字技术,将继续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C.“云医疗”让不同医院共享信息和数据,有了电子健康档案和数据分析,医生可以随时上门诊疗。

    D.“云生活”模式具有配置合理、时间减省、服务精准等优势,它必将取代传统生活模式。

    【4】你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过“云生活”吗?请举例说明你喜不喜欢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好的故事(选段)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 )了眼睛,向后一( ),( )在椅背上;( )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1】本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一生可以用诸葛亮的话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3】“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昏沉的夜”则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态和___________________态两个方面来写“美的人和美的事”。用这种修辞再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花5路

    开往站前路公交总站

    票价:2元   首班:06:00   尾班22:00

    ……

    风神花园

    风神厂

    朱村

    毕村

    天马河俱乐部

    布心

    花都汽车总站

    胡忠医院

    市政园林局

    永发电脑城

    星城

    站前路公交总站

     

    花9路

    开往九塘总站

    票价:分段收费,全程4元   首班:06:30     尾班21:30

    站前路公交总站

    广州北站

    新世纪广场

    高架桥东

    花都汽车总站

    嘉逸华庭

    农机汽车城

    资政大夫祠

    华海工作区

    广东行政学院

    毕村桥

    圆玄道观

    迎宾大道西

    ……

    九塘总站

    ——选自花都区公共汽车站牌,有改动

    【1】填空。

    (1)从毕村站到胡忠医院,可以坐______路车;从农机汽车城到毕村桥可以坐______路车。

    (2)住在风神花园的小明想坐公交车去资政大夫祠看灰塑,他可以到风神花园站坐______路车,期间要在____________站换乘。

    【2】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坐花9路车从新世纪广场到花都汽车总站,票价是4元。( )

    (2)小明想从风神花园坐公交车去布心,他可以选择21:30从公交站出发。( )

  • 13、阅读

    八女投江

    ①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的命令,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军。这支部队里面有一个妇女团。别看妇女团都是女战士,可她们跟男战士一样英勇坚强,跋山涉水、行军打仗,什么事情都不落在后面。

    ②部队在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也一样,最后只剩下了八个人,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冷云是妇女团的指导员,那时候才23岁。另外七位女战士大都在20岁上下,王惠民只有13岁。

    ③10月的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西岸的一个地方。乌斯浑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当时正在涨大水,河面很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战士们准备渡河。为了防止发生意外,部队首长决定让八个女战士先过河。八个女战士来到河边,先下水试了一下深浅。就在这个时候,“啪啪啪”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敌人。不好,敌人把抗联部队包围了。枪声一响,冷云赶紧把女战士分成三个小组,作好了战斗准备。

    ④冷云仔细一看,敌人正在追赶部队,还没有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已经跟部队隔开了,但是也最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想到这儿,冷云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快,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齐朝敌人开了火。

    ⑤敌人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抗联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冲锋,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撤到了山上。部队首长往河边一看,敌人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她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他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她们喊了三遍以后,又继续朝敌人射击。部队首长听到她们的喊声,又带着部队连冲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如果跟敌人硬拼下去,整个部队可能再一次被包围,弄不好还会全军覆没。部队首长只好含着眼泪,带领部队向山上的密林里撤去了。

    ⑥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得嗷嗷直叫,命令士兵全都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

    ⑦太阳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硝烟。女战士们的枪里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现在她们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敌人抓住。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好像在说:“同志们,怎么办?”战友们也默默地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在回答:“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冷云把手一挥,果断地说:“同志们,下河!”

    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朝前走着。这悲壮的情景,把敌人一下惊呆了。这些家伙万万没有想到,跟他们激战了半天的竟然是八个女战士!

    ⑨敌人的一排炮弹在八个女战士身边掀起了一个个巨大的白色浪柱。浪柱消失后,八个女战士的身影不见了,只有乌斯浑河的水还在不停地奔流着……

    (有删改)

    【1】解释下列词语。

    (1)果断:___________

    (2)跋山涉水:___________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

    【3】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对八个女英雄的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在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中是对___________的描写,它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女战士们___________时的样子,体现了她们___________的精神。

    【4】本文和《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___________

  • 14、回忆《少年闰土》一文,再联系下面两个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干裂,像是松树皮了。

    ——选自《故乡》

    (资料2)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官僚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他们掌握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这双重的压迫,使中国的广大民众日益贫困,尤其是农民,不仅生活饥寒交迫而且毫无人权。

    ——《故乡》的创作背景

    1中年闰土给你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故乡》中详细描写了闰土少年时、中年时的外貌,下列选项不是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外貌描写是小说的常用写法,闰土长什么样,作者就怎么写,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

    B.这样对比着写,可以引发读者去思考闰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变化,进而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

    C.这样对比着写,反映了当时下层劳苦大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1)“减负为孩子们赢得课外时间。减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欣被授予评为南丁格尔奖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为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的品质而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识无止境,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牛对牛郎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缩句)

    (3)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修改病句)

    (4)阳光洒满校园。(扩句)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用关联词联句)

    (6)我们不能够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开展体育活动。(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练笔。

    高尔基说:“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布雷默说:“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巴尔德斯说:“快乐应该是美德的伴侣”。文中《被尊重的快乐》让我们感受到快乐无处不在,一个学期过去了,你也许也经历了不少快乐的事,选择件写下来,注意抓住细节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