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哈尔滨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个这样的老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______回忆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______老师在我们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______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________。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他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______的学习方法。

  • 2、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根据提示写词语。

    赤裸裸(ABB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心平气和(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母亲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______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_____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______

    4.春天来了,大地穿上了美丽的衣裳。______

  • 5、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教地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体的“一”字,他就是________。这学期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2.谈到“知音”,我便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人,“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

    3.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音乐作品,我还知道他的作品,如《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2】词中的“玉盘”指的是______,你积累的哪首古诗词中也用了这个比喻?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洛阳城,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1】这首诗是在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所写?

    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意思,并写下来。回忆《泊船瓜洲》写出和这句诗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理解。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地承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我的汾河边的姥姥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2001年的那个夏天,刚刚回国的我,要去看望病中的姥姥。

    太阳渐渐当顶,姥姥的家也愈来愈近,旅途中本来就一直悬着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路程的缩短反而让我喘不过气来。

    就在距村子不到30里的时候,我的手机骤然响起,表妹带着哭腔劝我说:“,你不用心急火燎地赶路了……姥姥已经去世了……”她接下来的话我已经听不见了,只觉得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仿佛大团的火烧云从天上罩下来!

    当出租车开到姥姥家的大院时,眼前白花花的一片,我跌跌撞撞地从这条白色的河流中穿过去,只看见一口棺材躺在大槐树的绿荫下——那是儿时姥姥搂着我讲童话的地方。

    我跪下了……

    我从小是姥姥给背大的。那时,大米在连粗粮都吃不饱的北方乡村当属稀罕物,为了不委屈我这个从南方城市来的娃娃,姥姥每天都要设法给我蒸上一小碗用粗粮换来的白米饭。

    曾记得姥姥问我记不记得仅挨过的一次打,我笑起来。怎么会不记得呢?有一回,我硬将亲戚家养的一窝小白兔都抱回了家,小小的脑瓜里根本没有贫穷的概念,完全不明白贫困的亲戚全靠这些长毛兔换油盐,竟堵在门口哭着死活不让还回去。于是,后脑勺上便挨了一巴掌。

    5岁时,悄悄地去远行采访。姥姥看我不见了,发动村里人发疯似的寻了我一个下午,连门口那条小河都摸遍了。黄昏来临,正当姥姥绝望之时,我满脸煤灰地出现在姥姥面前,兴高采烈地宣布:“我搭车外出知道煤从哪儿挖出来的了!”

    为了能让我见到姥姥一面,姥姥的入土仪式特意延迟了一天,让我再看姥姥一眼。我伏在姥姥的脸颊上,轻声地呼唤她:“我回来了,您能看我一眼吗?姥姥,我最亲爱的姥姥!”

    1段中的白色的河流指的是____________

    2段中远行采访上的引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用的部分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3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我跪下了……”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回忆了童年在姥姥家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一定已经热泪盈眶。你想到了什么?把你心中的话语表达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三)在汉代发明了纸之后,剪纸也慢慢发展起来。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有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材料四)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三”,剪纸艺术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向来访的国外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关于国学经典的书,送什么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剪纸艺术已落伍,没必要再去学习、发扬光大了。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让出行更顺利、快捷。小林同学家住盛唐附近,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位于漳浦一中的表哥家聚会。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1(信息提取)认识公交站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图中,首班车时间是指最早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末班车时间是指最晚一班车的发车时间。_____

    (2)图中,站牌上箭头指示方向就是公交车前进的方向。_____

    (3)一般来说,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转车的次数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_____

    2(信息归纳)根据以上材料信息,下列乘车路线安排明显不合适的是(  )

    A.坐3路车直达,从盛唐站出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

    B.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2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1站到漳浦一中站。

    C.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6站到黄仓开发区站下车,再换1路车,反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

    3(对比判断)第2题中的可行方案哪一个更符合小林同学的需求?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这是一座温暖的城市,众志成城呵护生命。这是一座硬气的城市,金城汤池迎战疫情。一个多月来,广州闻令而动,英勇奋战,吸引众多央媒聚焦,记录了50多天来,这座城市“静默”之下动力澎湃,从容背后雷霆万钧,务实之外包容温暖……

    材料二:和疫情的较量是没有硝烟的战争,科技是打赢这场战争的武器:医疗“硬核天团”千方百计保全患者生命;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医院充分发挥“尖刀”作用。广州在疫情防控中屡次重磅亮剑,随着复工复产的展开,科技继续为疫情防控助力。

    材料三:当下,广州正迎来节后复工复产。“疫”考之下,人口净流入、综合交通枢纽等优势转变成了广州防疫的巨大挑战。广州迎“疫”而上,严防疫情扩散,力促复工复产,把防疫战场转变为倒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演练场。尽管疫情防控形势出现向好变化,广州没有放松警惕。随着返穗人员增加,企业复工复产,广州保持力度不“减”,以雷霆手段再用力,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对抗新冠肺炎的战场上,广州始终把它当做一场总体战在打。

    【1】从材料一中提炼出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对材料三的分析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广州迎“疫”而上,严防疫情扩散,力促复工复产,把防疫战场转变为倒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演练场。( )

    (2)疫情防控形势出现向好变化,广州没有放松警惕。( )

    (3)综合交通枢纽等优势是广州防疫的最大挑战。( )

    【3】请结合疫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也在长的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告诉人们___________

    【4】选段中运用了两句谚语,你能再写两句谚语吗? 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21位应聘者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爹,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  

    你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再说,您也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

    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

    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的一个地方。佛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就到了那儿,即使如此,那时也已经有20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21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根据佛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程序:思索。在真正思索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她直觉到,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着一种高级职员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笑了起来,并立刻站起来回身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紧锁的眉头放松了,他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出决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当然!这是他善动脑筋的应有结果。是的,一个会动脑筋思索的人总能把握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以启发。佛瑞迪就是这样一个人。

    (1)文中人浮于事的意思是 :

     

    (2)这篇文章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3)纸条上写着什么?

     

    (4)请你合情合理地设计老板与佛瑞迪

    连续两次对话。(请注意内容与标点)

    老板问 

    佛瑞迪说

    老板问  

    佛瑞迪说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句子改为字句。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 17、句子加工

    ①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巨浪扑上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把想法毫不保留地全部讲了出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瞧您,衣服还不会穿吧,怎么谈得上伟大呢?(改为陈述句)

     

    (2)他一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用加点词造句)

     

    (3)做客  打算 我 到  你 我那里 请( 连词成句)

     

    (4)小女孩儿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改为字句)

     

     

  • 19、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字句: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根据例句的提示,补写句子,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例: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此时,路旁的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

    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顽强拼搏,以3:2逆转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夺亚洲冠军!_______________

    (4)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活动二:习作

    习作要求

    写一封书信,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习作指导:

    1.根据自身经历选择收信人,以身边熟悉的人为最佳。

    2.确定书信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正确使用书信格式。

    4.誊写,字迹要工整,并把信寄给收信人。

    评价:☆☆☆☆☆(自我评价,也可以请同学、老师、家长来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