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积累填空。
1.西塞山前白鹭飞, 。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火纯青 眼( )金星
无( )以对 为所( )为
( )去( )来 不在( )( )
3、课文默写填空。
1.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__________________乎?”
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______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_____________。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句子。
(1)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4)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某次“我”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素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长征》是一首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__。
【2】对全诗起概括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
【3】“___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困苦。“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4】诗中的“万水千山”,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诗中的用词__________写出了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绝;__________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可在红军眼里五岭只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山只不过是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 “暖”字表达了红军渡金沙江的___________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__________________。
【6】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到今天止,已经80多年了,但红军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起来,请你来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红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
8、识字与写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2】读句子,根据语境写出正确的字词。
读这首诗,我心潮pénɡ pài。面对xiōnɡ yǒnɡ
的河水、yǎnɡ qì
xī bó
的雪山、páo xiào
的子弹,红军没有zhòu méi
,没有qū fú
。lónɡ lónɡ
炮火中,他们挥舞着革命的旗帜。党领导下的队伍就是yì
立不倒的diāo xiànɡ
,就是永不xī
灭的明灯。
【3】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请你再写出一句他创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月光曲》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句子;用“~~~~~~~~”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3】用“( )”找出上面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4】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脑海中浮现出三幅奇丽的画面,请你给这几幅画取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气势逐渐增强 b、清幽舒缓 c、高昂激越
第二段中,第②、③句描写了 音乐节奏,第④句描写表现了 乐声,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 乐声。
【6】等兄妹俩醒来之后,他们会谈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段兄妹俩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篇文章记事写人,重点放在写人上,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mó mú)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 资),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tiáo zhāo)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词或读音。
一模(mó mú)一样 风(姿 资) 千里迢迢(tiáo zhāo)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干旱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推测,一片约10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约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森林另一种“吞吐”功能,就是它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吐出新鲜空气,调节气温,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据林业专家统计,全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的二氧化碳,一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所以科学家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是天然绿色氧吧。
当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内,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这使得地球上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总之,我们要保护森林。为了使地球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旱涝等多种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座荒山都绿起来。
【1】森林被科学家称为“吞水吐雨器”最直接的原因是( )
A.森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等多种自然灾害。
B.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干旱的作用非常大。
C.森林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吐出新鲜空气。
D.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2】以下哪一选项不是第三段主要的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打比方
【3】下面的叙述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公顷针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
B.近200年内,地球上的森林大约有1/3被砍伐和毁掉,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C.地球上燃料热能增多,环境恶化,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水、暴风雪以及干旱。
D.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4】关于文中划线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家”说明相关的数据由专业人士实际测量得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B.删去“约”,短文的意思会发生变化,也会大大影响本篇说明文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C.“据”说明相关的数据不是作者估计,而是引述专家推测结果,表现了说明的客观性。
D.“推测”说明相关的数据是专家估测得出的认识,是不确定的,表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5】请给文章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 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biàn pián)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 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fú fó)面前许下心愿,用圈(juàn quān) 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biàn pián) 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我”急切地想见到闰土?
3、“ ”说明闰土经常劳动、身体健康,“ ”说明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写出了少年闰土的可爱。从这些外貌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4、用“ ”画出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5、用“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6、读了这段文字,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4、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他回答:“抽不出时间。”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1】文中“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是什么描写()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场面描写
【2】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
A.作为一个将军,不仅要能带兵打仗,还要多读书。
B.要多读书,爱读书,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有所成就。
C.如果没有孙权,吕蒙就不会成为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3】手不释卷中“释”的含义是?( )
A.舍弃;抛弃。
B.放下;放开。
C.消除;解脱。
15、按要求写句子。
1、巍峨的长城犹如一条盘旋在柴山峻岭之间的巨龙。(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人们都夸耀拥有高尚医德和医术的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楼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主楼十分宽敞,别致美观。(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空的繁星,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比喻句)
16、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⑴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⑵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⑶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被”字句)
⑷在这知识竞争的年代,我怎能不努力学习呢?(改写成陈述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干)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肯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21、习作。
学习的课堂上,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在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共同经历风雨,分享阳光。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语句通顺,详略得当,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