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天下。
全神贯(____) (____)气冲冲 (____)视眈眈
大步(____)星 呆头呆(____) (____)咤风云
1.补全词语,这些词语大部分是描写人物______的,____________是描写动作的。
2.观察画横线和波浪线的词语,各仿写一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个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填空。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句子填写拟声词。
1.我听见山泉在岩石间________地流淌。
2.风吹竹叶________伴唱。
3.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________地叫。
4.树上的小鸟________地叫着。
5.我的一句话逗得大家________大笑。
4、读了课文《穷人》,你认为桑娜具有怎样的品质?结合课文来谈一谈。(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文小知识
(1)解释词语。
A.所宝以百数。 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今:__________________
C.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方:____________________
D.尾搐入两股间。 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句子的意思。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引申出一个成语叫作“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或比喻乐曲高妙。
6、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解释:章:______________ 零:_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大体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句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表达主人公____________的情感。
7、课外阅读。
墨梅①
元·王冕
吾家②洗砚池③头④树,
朵朵花开淡墨⑤痕⑥。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⑦满乾坤⑧。
【注释】①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②吾家:我家,我们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③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④头:边上。⑤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五种,如:清墨、淡墨、浓墨、重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⑥痕:痕迹。⑦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这里也指清高的气节。⑧满乾坤:(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之间。
1.这是一首( )
A.题画诗 B.写景诗
2.诗中的一、二两句写出了梅花的(),三、四两句写梅花的( )
A.高风亮节 B.形态
3.诗中()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视世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A.一、二 B.三、四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9、阅读。
有这样一种爱
①我有一位朋友,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虽然算不上太成功,但也有上百万的身家。朋友是个苦孩子,上初中时就没了父亲,母亲靠待弄几亩薄田,打短工供他读书,孤儿寡母的,生活极其艰难。
②朋友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又天资聪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保送读研的机会,应聘到一家公司做销售。后来,辞了职自己创业,经过一番打拼后,在当地商界崭露头角。
③有一次,我陪他外出办事,返回的途中,他突然说要回老家看看老母亲。朋友是个孝子,我早就听说他几次把母亲接到城里的家中,但老人适应不了城市生活,没几天就嚷着要回去。没有法子,朋友便只得经常往回跑。临走时,他到超市里买了一点肉,两条鱼,还有几包点心,花了不到30元钱……见我满脸的疑惑,他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快到他家时,他突然在路边停下车子,从兜里掏出钱包,将所有的零钱拿了出来,想了想,转向我,轻声说:“借我点零钱。”我一愣,拿出钱包,将所有的零钱掏出来,递给他。他却将10元、20元的还给了我,只留下那些1元和2元面值的,仔细地整理好。我一时不解,问他:“你要这些零钱做什么?”
④“给我妈。”他淡淡地说。
⑤“给你妈?”我不由瞪大了眼睛,看着他钱包里那厚厚的一沓(dá)百元大钞,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与他平日里出手大方、豪爽的风格相比,竟是大相径庭。难道说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⑥“噢,是这样,”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解释说,“以前,我刚有钱的时候,每次回家给我妈钱,顺手扔下的就是千八百块的,可我就从没见她花过。相反,隔一段日子,她就会把攒起来的钱原样不动给送回来,说我在城里生活,用钱的地方多。我买回的那些鱼呀,肉呀什么的,她也舍不得吃,而是送到邻居家冷冻起来,说等我回家的时候再吃。一个人多年来养成的节俭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后来,我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带回家的东西刚好可以吃一两顿,给她很少一点零钱,她才会高兴地接受……”
⑦那天,朋友还用一个很旧的塑料袋包了一大包干海参,对母亲说那是为她打听到的偏方,能治她多年的腰腿痛,并告诉她用暖瓶泡发那些虫子的简易方法。朋友偷偷对我说,如果不采用这些瞒和哄的法子,老人是断不会吃他买的这些贵重食品的。离去的时候,我看着坚持将我们送到村口的老人,夕阳的余晖中,老人花白的头发在晚风中飘扬,与村子上空弥漫着的炊烟交相映衬,构成了一副极美极温馨的画面。一时竟让我唏嘘不已。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爱:小时候,年轻的母亲将一分一分的血汗钱攒起来,换成大钞为你交学费;长大以后,儿女将大票换成零钱,只为让母亲花的安心……这样的一种爱,还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吗!
(选自周衍辉《思维与智慧》2022)
【1】文中的儿子为什么找“我”换1元和两元面值的零钱?( )
A.母亲年纪大了保管不好钱财。
B.老人喜欢用零钱,方便使用。
C.儿子不舍得给母亲百元大钞。
D.儿子担心老母亲舍不得花钱。
【2】文中围绕着“有这样一种爱”这一中心意思分别选取了哪些事例?请填写下面表格。
【3】如果想了解文章画线处“难道说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这一问题,应当重点阅读哪一部分内容?( )
A.朋友艰辛的创业经历。
B.朋友为看母亲买东西。
C.朋友对“我”的疑惑的解释。
D.朋友瞒和哄母亲吃海参。
【4】文章正面描写的人物是哪一位?( )
A.母亲
B.儿子
C.我
D.邻居
【5】“唏嘘不已”可以用来表达对于某些事情非常感慨,叹息。文章第七自然段中,作者唏嘘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
A.为儿子没能留下来陪伴母亲感到遗憾。
B.夕阳下,母子在村口送别的情景极美极温馨。
C.亲眼看到这对母子一路相互扶持,互相关爱牵挂而感动不已。
D.看到花白头发的老人依依不舍地送儿子到村口,感到很可怜。
【6】“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爱:小时候,年轻的母亲将一分一分的血汗钱攒起来,换成大钞为你交学费;长大以后,儿女将大票换成零钱,只为让母亲花的安心……”请仿例写出你心中的爱。
这个世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这儿倒垃圾,[ ]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____) 慷慨——(____) 奉献——(____)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11、 一把黄油布伞
①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②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③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dào dǎo)了,通身烧得火热。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④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⑤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⑥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⑦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终于有一天,娘织好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眼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⑧“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shì sì)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⑨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用“√”给短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眉笑眼(_________________) 半信半疑(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看见伞,我便会想起母亲,心里涌起温暖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伞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用排比的句式赞美母爱。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会用“一把黄油布伞”为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一)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细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二)
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②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③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④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⑤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将画“ ”的句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一)和选文(二)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来分析。
(1)选文(一)中,第_____句是“面”的描写,即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____句是“点”的描写,即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
(2)选文(二)中,第____句是对五位壮士的群像描写。在描写“点”时,作者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____和______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_______的精神。
【3】两个选文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的好处分别是:选文(一)__,选文(二)___。(写序号)
A.不仅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而且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B.既突出五位战士的团结勇敢,又让人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4】五位壮士的爱国精神永远流传,请你写一段颁奖词来赞扬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选文一:
国宝——大熊猫
①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国古籍中把大熊猫称为“貘”。大熊猫的学名实叫“猫熊”,意思是“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貌相似于猫”。
②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就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雅、活泼的感受。
③大熊猫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④大熊猫分布于我国四川省的岷山、邛山和大小凉山,甘肃省的南缘和陕西省秦岭南麓等海拔2000~3500米的山上。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季和春季多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无论晴好阴雨,大熊猫都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
⑤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觅偶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千克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千克,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
⑥大熊猫( )珍贵,( )它不仅体态可爱,数量稀少,而且是有着约8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
【1】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分别介绍了大熊猫的名字来源、体态颜色、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
【3】比较短文第二自然段和《辞海》中对大熊猫的说明,完成下面表格。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0.66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辞海》
语段 | 说明的内容 | 语言特点 | 表达效果 |
选文第二自然段 | 大熊猫的体态、颜色 | ________ | ________ |
《辞海》片段 | 平实简洁 | ________ |
【4】仔细读读文中画“﹏﹏﹏”的句子,说一说“最少”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
【5】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4、(题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迎着风走
①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立即就赶去探险。当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天然形成的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知不觉越走越深。虽然岔路很多,他们却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②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于是。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路了。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惊慌,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待着他们。
⑧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熄灭了,周围一片黑暗。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相互牵着的手已沁出汗水。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六点,外面应该暗下来了,靠光源找洞口的希望破灭了。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很深,所以,他们没有准备食物。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
④沉默了—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稍微地倾斜了一下。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就这样每到一个岔路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了下去。
⑤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路口,静静地感觉那极微弱的风,其他人纷纷效仿。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风渐渐大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了出口,人们纷纷赞叹领队的智慧与冷静。
⑥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挫折与磨难中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那样会让路越走越艰难。人生际遇就像故事中黑暗的岩洞,我们只有迎向生活的风雨,才会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找到光明的出路。
(1)选择划线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兴奋________(xīng xìng)
似曾相识________(shì sì)
屏住呼吸________(bǐng píng)
磨难________(nàn nán)
(2)“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立即就赶去探险”这句话表现了探险者们________的心情,其中“________”这两个词是关键词。
(3)认真阅读第③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探险者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哪句话最能表现探险者们的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险队员们是怎样找到出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缩写与扩充句子。
1.他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缩写句子)
2.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缩写句子)
3.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句子)
4.天空中挂着明月。(扩写句子)
5.《蒙娜丽莎》是肖像画。(扩写句子)
6.学校开展了活动。(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7.月光照在姑娘的脸上。(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16、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1)“减负”为孩子们赢得课外时间。“减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欣被授予评为南丁格尔奖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为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的品质而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识无止境,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事情,回忆往事,有些事情曾给我们启发。从中选择一件,仔细想想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然后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