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望无际(“一”开头)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囫囵吞枣(含有食物)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2、把积累的名言、诗句补充完整。
(1)2020年年初,钟南山院士不顾自己83岁高龄,第一时间奔赴抗疫前线,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正如曹植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代辛弃疾写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描绘了乡村月夜下,人们谈论丰收的景象。
(3)《江南春》中,描写春天优美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3)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
(6)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
4、品析下面的诗句。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万里沙”指_______________。“自天涯”指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指_______________。“织女”指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描写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的诗句是“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5、词语巧搭配。
( )的沙地 ( )的美
( )的塘面 ( )的夜晚
( )的水 ( )的恐惧感
6、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词中写的粮食作物是( )
A.高粱
B.小麦
C.水稻
D.青稞
【2】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两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是一首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
【2】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B.金沙:指金沙县城。
C.云崖:像云彩一样美丽的山崖。
D.三军:这里指解放军。
【3】请你分析一下“金沙水拍云崖暖。”中“暖”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前一个“有的人”________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第一个“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第二个“活”充满了作者________;第一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第二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
【3】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做题。
笨笨来到美国之后总是让爸爸觉得惊奇。这不,电脑上的资料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他又吵着让妈妈带他到图书馆查资料,说什么要搞一项研究。爸爸听了,心中觉得好笑:我一个博士都研究不出什么名堂,一个小毛孩子能搞研究?奇怪。但爸爸想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也就没有阻止。
妈妈耐不住笨笨的央求,母子俩驱车来到社区图书馆。只见笨笨面前堆着一摞几乎比 他还高的书。他聚精会神地翻看着每一本书,时而凝眉思索,时而低头奋笔疾书,时而绽放出会心的笑容。笨笨研究的是蓝鲸的食物,蓝鲸吃什么已经查到了,可它是怎么吃东西的呢?笨笨在书架上左找右找,时间一分一秒地在书页间溜走,他仍然没有发现任何一本书谈到蓝鲸是怎样进食的。再过一个多小时就要闭馆了,怎么办呢?
笨笨求助于咨询台,得知迈阿密大学图书馆或许会有谈到这个问题的藏书。笨笨喜出望外,和妈妈一起匆匆赶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母子二人抱着十几本介绍蓝鲸和鲸家族的书回到了家中。
随着笨笨对蓝鲸研究的深入,每天的饭桌就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课堂。笨笨常常边吃饭,边眉飞色舞地向爸爸妈妈讲述他的收获。说实话,爸爸妈妈以前除了知道蓝鲸很大以外,什么都不清楚。现在,在蓝鲸研究方面,笨笨成了家中最博学的“老师”。在他的面前,爸爸妈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才疏学浅”。
笨笨终于完成了他的研究报告——《蓝鲸》。论文总共有三张纸:封面,论文正文,封底。封面上画着一头就牙咧嘴、摇头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嘴边画着一群仓皇逃命的鱼虾,几分童真,几分想象。封面的左下方写着他的英文名字。论文共分四个部分:一般介绍,蓝鲸吃什么,怎样吃,以及蓝鲸的非凡之处。
每一部分不过寥寥几句话,似乎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但是用词相当凝练。这是笨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也是爸爸妈妈见过的最简短的报告,当然这也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一篇论文。
(选文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疏学浅 ( )①清除阻塞使通畅;②不熟悉,不熟练;③空虚。
喜出望外 ( )①可庆贺的事;②快乐,高兴;③爱好。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阻止——( ) 童真——( ) 简短——( )
【3】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4】笨笨完成这篇论文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开始_____,接着— ________________, 再到后来_______________, 最后成文。
【5】本文的标题是一个问句,读了这篇短文,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练习。
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
①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16世纪初创作的《蒙娜丽莎》,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所有收藏中最令人着迷的珍品。2004年初,该馆声明,近500年来,《蒙娜丽莎》画布上越积越厚的清漆膜无法清除,其画面变黄变暗,正在失去光华,而传统的润色处理方法也无法阻止“蒙娜丽莎”迅速老化。”
②幸运的是。博物馆的专家们得到了美国航天局的援助。也许读者会问,航天局有什么技术能够修复博物馆的珍品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蒙娜丽莎”似乎无关的话题。
③在距离地面200—500千米的大气层申,广泛分布着单原子氧。这种单原子氧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在近地卫星轨道上(距离地面200一300千米)运行的早期航天器,在天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少不了要与大气层中的单原子氧“亲密接触”,那些高强度的工程塑料涂层外壳,就会像刺洋葱一样,被一层层地腐蚀掉,对航天器造成损害。所以,在近地轨道上运行几年后,航天器就会坠入大气层烧毁。由此看来,性质特别活泼的单原子氧,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④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美国航天专家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古油画做实验。当技术人员制取到足够的单原子氧后,便把它们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室。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氢之间的耦合,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膜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⑤当然。要不要对《蒙娜丽莎》实施“单原子氧清污手术”.以及什么时候来实施,还有一些技术以外的问题需要考虑和论证,毕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价值连城。不过,从技术上说,让“蒙娜丽莎”焕发青春,让她的微笑更加灿烂是大有希望的。
1.题目中的“岁月痕迹”指的是什么?
2.第③段的内容与修复古油画有什么关系?
3. 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油画的实验步骤。(不超出规定字数)。
步骤一:(9个字)
步骤二:(15个字)
步骤三:(13个字)
11、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段的作者是_____,他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______同志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2】选段第一句话与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先因后果
B.并列关系
C.先概括后具体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固”的意思是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整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4】历史上( )死得比泰山还重,( )死得比鸿毛还轻。(多选,填序号)
①戚继光 ②汪精卫 ③秦桧 ④李大钊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以上公交站牌,首班车发车较早的是_______路公交车,停靠站点较多的是_______路公交车。
【2】如果想换乘快速公交,可以坐______路公交车;如果想换乘地铁,可以坐_______路公交车。
【3】小红家住厂北路附近,她想周六早上8点以前赶到金沙博物馆去参观,她怎样乘车比较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评课文语句,完成练习。
A、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B、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他们”是指 ;“外国报纸”实际代指 。
(2)A,B两句中加点部分表现了 。
(3)读完A,B两句,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C、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D、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4)C句表现了詹天佑 的工作态度。
(5)D句表现了詹天佑 的决心。
(6)读完C,D两句,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14、会唱歌的火炉
迟子建
①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②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
③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④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带领着的。我们通常是吃过早饭就出发,我们姐弟三人推着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
⑤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最适宜做烧柴。风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被发现。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风倒木。往往是寻着找着,听见啄木鸟“笃笃”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而要是看见了一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风,所以我找到风倒木的机会并不多。
⑥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我过去,说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循着锯声走过去。父亲用锯把风倒木锯成几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细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车的路上,总要有一段距离。有的时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耸肩把风倒木丢在地上,对父亲大声抗议:“我扛不动!”那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风倒木把她压得抬不起头来,走得直摇晃,她也咬牙坚持着把它运到路面上。
⑦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丫,为我们点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色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后来父亲发现了我们带土豆,他没有责备我们,反而鼓励我们多带几个,他也跟着一起吃。所以,一到了山里,烧柴还没扛出一根呢,我就嚷着冷,让父亲给我们点火。父亲常常嗔怪我,说我是只又懒又馋的猫。
⑧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期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噼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它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
⑨所以,我成年以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火炉的影子就会悄然浮现。虽然现在我已经脱离了与火炉相伴的生活,但我不会忘记它,不会忘记它的歌声。它那温柔而富有激情的歌声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逝!
【1】联系上下文,解释短文中加点的词语。
袅袅:_____。
司空见惯:_____。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冬天一到,火炉就被_______了,它就像冬夜的_______一样。“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这句中“姗姗来临”,让我感到_______。
(2)第⑦自然段中,“跳跃”一词表达了作者此时_______的心情。作者认为“那画面格外的美”的原因是______。
【4】关于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这表现了他生性乐观、风趣的特点。
B.父亲扛粗的风倒木,细的让“我”和姐姐扛,这表现了他对“我们”的关爱。
C.父亲常常嗔怪“我”又懒又馋,这表现了他对“我”偷偷带土豆的不满。
D.父亲让“我”在少年时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5】短文为什么以“会唱歌的火炉”为题?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做。(8分)
(1)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2)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缩句)
(3)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修改病句)
(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修改病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
(2)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今晚我和你爸爸都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A.冒号前的内容不变,引号中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你”改为第三人称或对方的名字,句中前后所指人物要一致;B.引述句中的冒号换成逗号,引号去掉。例如下面第3题中“二牛拽住我”不变,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我”换成第三人称“他”。
3.二牛拽住我,说:“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沿着小路往山里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一个词语代替“说”字,改写下面的句子,且意思不变。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还不爱护环境,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毁灭!”
答: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20、鲁迅先生幽默风趣。鲁迅先生知识渊博。(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轻松习作。
同学,你一定参加过很多校内外活动,或是演出比赛,或是体育运动比赛,或是其他游戏类比赛……请选择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写作要求:1.题目自拟;2.写清楚活动过程,特别是要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写详细;3.写活动场面时要关注活动的整体大场面,也要关注活动场面的局部、细节之处,做到点面结合;4.文中尽量不出现本校的真实校名称;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字数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