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三首古诗为我们依次呈现了波涛滚滚的黄河,美丽如画的江南景色和流水环绕着绿野的田园风光。边读诗边展开想象:哪一首诗在你的头脑中展开了清晰的画面?请写下来。
读《_________》,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
字(_____)(_____)圆 (_____)(_____)人散(_____)板(_____)眼
一(_____)无(_____) 失(_____)(_____)哭 (_____)(_____)吞枣
张(_____)李(_____) (_____)然大(_____) 北(_____)(_____)号
3、字典公公来帮忙。
狱,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如用部首查字法,应当先查
部,再查 画。这个字可以组词 。
4、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____的《书湖阴先生壁》暗用的典故是_____和_____,采用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达了湖阴先生的爱美的情趣。
2.生活中的困难、不顺时时都有。我们要有诗人刘禹锡_______,______(填写诗句)的那种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气概;要有鲁迅先生心中对______“好的故事”的向往;更要有看到丁香结油然而生的感慨:_________。所以,我们更应该心怀美好,无所畏惧的生活。
3.《有的人》是______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读到它,就想起诸葛亮那句________不正是歌颂这种为人民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的人吗?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请你仿照上面的写法,描写一下:当你聆听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雄浑激昂的乐曲声时,你产生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_
5、按原文填空。
1、哈尔威巍然(_______)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_______)地指挥着,控制着,(_______)着。
2、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_______),(_______)着这尊黑色的(_______)徐徐沉入大海。
6、春 山 夜 月
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________”。
【2】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______ 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说说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1】这首诗写的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____________时的情景。
【2】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3】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8、阅读快乐屋。
劝 学 诗
(唐)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对读书有四“患”:一患 ;
二患 ;
三患 ;
四患 。
【3】结合本册书中两首阐明读书道理的古诗和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写写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 )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
【3】说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三国演义》片段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1】《三国演义》是______(朝代) _________的著名小说。是我国第一部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写成的小说。
【2】孔明跟鲁肃要人要船和布幔束草等物有何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要带鲁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箭。
【4】大敌当前,孔明怎敢约鲁肃酌酒取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明带着船队出江后怎么取箭,教船只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是要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早晨,巨人躺在床上,被一阵迷人的乐曲惊醒了。这乐曲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起初他还以为是皇家乐队从门前经过呢。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只小朱顶雀在窗外歌唱。婉转的歌声在巨人的耳边回荡,他觉得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因为在他的花园里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儿的歌唱了。冰雹闻声停住了狂乱的舞步,北风也止住了咆哮。一阵清香透过敞开的窗户扑进巨人的鼻中。
“春天总算来啦!”巨人说着便从床上跳下来,伸出脑袋向窗外张望。
他看到了什么呢?
他看到了更美妙的景象:围墙上挖了一个小洞,一群孩子从洞口爬了进来,他们攀上花园的果树,每棵树上都有一个孩子。桃树看见孩子们终于又来了,心里非常高兴,因此用鲜艳的花朵把自己打扮起来,伸出肥枝嫩杈在孩子们的脑袋上方轻悠悠的摆动。鸟儿们欢快的跳啊唱啊,朵朵鲜花纷纷从绿油油的草丛里探出头来尽情的欢笑。多么迷人的景象啊!可是,花园里仍然有一个角落是冬天。这是花园里最边远的角落。一个小孩站在那儿。他太小了,怎么也够不着树枝,只好徘徊在树旁,伤心地哭泣着。那棵可怜的树上仍旧是一片白雪冰霜,北风还在树梢上空呼啸。小树着急地说:“快爬上来呀!孩子。”说着他把树枝低垂下来,几乎贴近地面。可是孩子太小了,还是上不去。
巨人看着窗外这情景,心情很不平静。他感慨万分地说:“我太自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春天不愿意到我这儿来。我要马上去把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抱(4)上树顶,然后立刻把围墙拆掉,从此以后,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听-( ) 狂躁-( ) 尽兴-(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咆哮:
感慨:
徘徊:
(3)巨人的花园里里,又呈现春天的景象,原因是
A、孩子们带来的
B、巨人自己把春天引来的
(4)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是
A、反问 B、设问 C、拟人
1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问题。
谷雨犹盼雨飘飘(节选)
梁智华
①不知不觉,又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了。此时南方地区已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进入暮春时节了。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刻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了。正所谓“雨生百谷”。这时的春雨,不仅是催生百谷的雨,是润泽大地的雨,而且还是萌生希望的雨,是孕育收获的雨!
②说实在的,对于谷雨时节的春雨,我从小就打心眼里喜欢,喜欢到了骨子里面,甚至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依恋。
③我清楚地记得,在孩提时代,也许是好奇吧,每当奶奶说起“清明要明,谷雨要淋”这句俗谚时,我总是会向奶奶发问:“谷雨为什么要淋呢?”奶奶就会向我解释:谷雨不下雨,今年就要干旱,就不会风调雨顺,庄稼就长不好,就没有好收成。后来,我上学读书了,慢慢地才知道,谷雨下雨,那是春雨,“春雨贵如油”,难怪人们会说“谷雨时节雨不淋,急死天下种田人”了。
④春雨好像了解农人们的心事似的,总是如期而至,一下就是两三天。像牛毛,像绣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飘飞在谷雨时节的城乡,轻轻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在春雨的滋润下,稻苗长得更翠绿了,油菜花儿开得更金黄了。
⑤但是,甜美的雨水并没有让农人们陶醉得忘乎所以,松懈下来,他们的心里清楚地知道,要想获得好的收成,风调雨顺只是外部条件,辛勤耕耘才至关重要。所以,在飘飘洒洒的春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农人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辛勤劳作的身影,使乡间的稻田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水墨写意画……
【1】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雨的________。
【2】为什么“谷雨时节雨不淋,急死天下种田人”?请从第③段中找出说明这句谚语意思的一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3】这篇短文围绕“盼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短文与课文《盼》进行比较阅读,说一说两位作者盼望下雨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盼》: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画线句子中“蹿”“舔”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这种感受还可以通过文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体会到。
【2】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永,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1】用加点部分这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2】用“竞选班级体育委员”或“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话题仿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庆龄把李燕娥安葬在宋氏陵园。(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
改为反问句: 。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仿写一句话: 。
20、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与戏曲有关,如“压轴、有板有眼、科班出身”,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假如没有
提示:(1)把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在正文第一行;发挥想象,写一篇习作。(2)力求做到内容具体,想象丰富,感情真实;不要出现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