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郑州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丁香空结雨中愁。

    3.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 2、给下面加点字标注汉语拼音

    ( )          (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________明丽 ________ 瀑布

    ________素锦 ________巨蟒

    ________   ________泉水

    ________   ________清香

     

  • 4、含有人名的诗句,你知道多少呢?试着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_________我从小生活在农村,________从没见过电灯。

    2.这火光_________微弱。_________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

    3._________山多高路多险,我们_________要努力向上攀登。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练习。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黄花:菊花。寥廓:高原空旷。

    【1】下面关于《采桑子·重阳》这首词,说法正确的是(  )

    A.“采桑子”是词的题目,“重阳”点明创作的时间。

    B.“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

    C.“采桑子”是主标题,“重阳”是副标题。

    【2】“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多选题)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

    【3】对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B.作者通过对茫茫江天、无边秋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

    C.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这些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战斗不息的情感。

  • 7、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_____出来,又____回去,____在心间,然后又_____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_____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_____,夏让我_____秋令我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三句话都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把“我”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一、二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在这里。

    B.花的样子很美,像大自然在说话,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4】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    )的自然现象。

    A.花的纯洁神圣

    B.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 8、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总相宜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 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 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 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根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④就在这个时候,发了令我终身难忘的一幕。

    ⑤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⑦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⑧“谢谢,那你怎么办?”

    ⑨“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起来。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1)呆若木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自然段将父亲和一群人进行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至少写出2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应该把本文的题目改为“一根善的拐杖”,和原文比,你觉得哪个好?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月光曲》片段,回答问题。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dán  tàn)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chún  shún)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幽静 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鳞鳞 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lǒu  lǚ)一缕轻纱 shì)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juán  juǎn)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xiōng  xōng)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zui  zhui)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字查音序应查(  ),查部首应查(  )部。字查音序应查(  ),查部首应查(  )部。霎时间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划掉( )里错误的注音或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沉醉( )  刹那间( )  安静(

    4《月光曲》也叫___________。贝多芬是_______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广为流传的交响乐有___________

    5贝多芬要弹琴给盲姑娘听,是因为___________,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给盲姑娘听是因为___________

    6   画出画出表示波涛汹涌意思的句子;

    7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创造的这支曲子叫《___________》,曲调的感情是那么的徐缓、抒情而又高亢激昂。请你用几句话赞美一下贝多芬,相信你能行!开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文中指___________

    9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部分主要写____________从这部分内容中,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

    11读文中画   的句子,想想能不能把仿佛这个词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当你听到庄严的国歌旋律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提优

    天 鹅 之 死

    出了家门,向南走一公里路,有一个湖,当地人叫它天鹅湖。

    天鹅湖中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平时,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在岛上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平时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就用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这些天鹅。这群天鹅很快就适应了岛上的生活,它们在岛上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好不快活。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它们白天在湖里觅(mì)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得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天鹅在屋里取暖,还拿吃的给它们。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老夫妇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赞美无私的爱。可是,爱得不当也是一种伤害,并且是致命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往来(    )  赞美(    )  敞开(    )

    关怀(    )  奉献(    )  消失(    )

    2把全文分成三段,用“‖”标出来,并写出每段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天鹅死去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这对老夫妻知道岛上的天鹅死了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有时是不是也有不当的时候?联系个人生活,并结合上文,写一写你想对爸妈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生发于民间,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一方面,传统戏曲艺术充分发挥了高台教化的功能和优势,寓教于乐,使观众在娱乐当中获得启迪,感悟人生哲理;另一方面,戏曲艺术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倡导“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传递“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社会大舞台。“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最早见于南宋刘坝的《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一书。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第一次明确地把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近代的昆曲、京剧以及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统称为“戏曲”,由此“戏曲”的定义和定位正式确定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戏曲从田间地头到城市剧场,由一桌两椅到舞台布景、再到现代声光电的运用,无不彰显其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材料二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民间艺术。年画最早是以门神的形式出现的,其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甚至秦代,然而年画的真正形成是在宋代。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宋代年画的主要题材有门神、门画、灶王、钟馗、桃符、春牌等,一年一换,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迎祥纳福。明代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的信仰渐渐淡化,而以盼望五谷丰收、百福临门、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的思想为主。因而,寓意吉庆祥瑞的年画也得以发展。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民国初年,开始出现阴阳合历的月份牌年画。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映社会风貌的新年画描绘生活图景,倡导新风尚,为中国艺术注入新的审美气息。

    材料三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包含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是普通人生活的写照,表达普通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如《麻姑献寿》《福禄寿》等表达对生命的热爱,祝福健康长寿。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北朝时期就已出现,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隋唐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南宋时期已出现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是我国民俗文化的载体,随着民俗活动不断发展,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民间剪纸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盛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深深扎根在群众的沃土之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果离开了群众这个基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根本谈不上还有什么生命力。其次,民间剪纸艺术生动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不管承认不承认,民间剪纸艺术始终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时代的烙印。其三,形式灵活、取材简便、易于掌握。其四,民间剪纸表现形式依附于民俗生活,是伴随着古老的民俗活动而发展的。

    (摘自网络,有删改)

    (1)以上三个材料分别介绍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戏曲这种民间艺术只有我国才有,它具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B.我国年画起源于汉代,正式形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尤为盛行于清代。

    C.材料三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D.三则材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3)材料一画线句中的“约”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至少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丁香结》,完成下面小题。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文章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中第①段画线句。

    有的宅院里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可头望。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引用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香结》写到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请写一写引发你思考的一种植物,写清楚这种植物象征着什么,以及由这种植物想到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故乡的小桥

    我的家在一个小山村里,家门前有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桥

    这座小桥是木头做的,架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河边栽满了垂柳,柳丝在花间起舞,好看极了早晨,小鸟在枝头上歌唱,蝴蝶在花间翩飞,小路上,水牛在悠闲地吃着青草……我的故乡太美了

    我爱故乡的山,我爱故乡的水,更爱故乡的小桥它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那样雄伟,但是,它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

    每当我从桥上走过,心里充满激情,把脚步放得轻轻……呵,故乡的小桥,你在哪里?你在我的心里!

    (1)用波浪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景物的内容

    (2)写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①呵,故乡的小桥,你在哪里?你在我的心里!   (  )

    ②早晨,小鸟在枝头上鸣唱,蝴蝶在花间翩飞   (  )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老人说:“种树是我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我生命的归宿。”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

  • 1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许多士兵尊称她为提灯女神”。(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9、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那位黑大哥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生活中,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请你围绕“值得”,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字迹工整、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得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