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劝天公________,不拘一格________。(《己亥杂诗》)
(2)天苍苍,________;________,国有殇!(《望大陆》)
(3)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____________。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竹节人》这篇课文通过对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的叙写,表现出了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 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_______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_______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______的沧海一粟。
3.胜日寻芳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答题。
A.六月六,看谷秀。 B.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1】这两句属于__________谚语。(气象 农业 卫生)
【2】下列谚语与上述谚语是同一类的是( )。
A.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B.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C.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D.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4、看拼音,写词语。
xún mì chǐ rǔ jīnɡ jí
( ) ( ) ( )
bù fá rǔ zhī diǎn zhuì
( ) ( ) ( )
5、把成语补充完整,从中选两个成语各写一句话。
(______)钉(______)铁 排山(______)(______) 自(______)(______)受
沧海(______)(______) 惟妙(______)(______) 大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 ,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 。
7、阅读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上面内容。
【2】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 三军:____
【3】说说文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景物与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
【6】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宿建德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一个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又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功能。40年过去了,疾病已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龇牙咧嘴”的样子。现在,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形象。
【1】从“彻底”和“严重”两个词可以看出________。
【2】用“ ”画出他的标志性形象。
【3】从他的标志性形象可以看出 ,这让人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丁香结(节选)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画线句子中的“积雪”指的是( )。
A.还未化的积雪
B.丁香树上的薄雪
C.洁白的丁香花
D.白丁香树的颜色
【2】窗外的白丁香带给“我”怎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由斗室外的丁香树想到了什么?( )
A.生命的活力
B.每年的春光
C.未融的白雪
D.生活的常态
【4】丁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作者描述的丁香,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A)
列车刚刚驰上辽阔的腾格里大沙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在茫茫的沙海中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此时又红又大,看起来已不似白天那般耀眼了。原来荒凉的沙漠,此时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不再是白得刺眼的单一的沙光。而天空中的云朵儿此时也似着了一件淡黄的衫儿,飘浮不定。随着这件云衫儿色彩的变浓,橙红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当太阳挨到地平线上的那一刹那,天地间好像忽然变了样儿: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好似被胭脂染过一般,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透彻的碧空上,似一块光滑的蓝缎绣上了层层橙红的花纹儿。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上空,隐隐闪现着七色的光圈。远处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生在凌霄上的仙花瑶草一般。偶尔掠过的鸟雀,也给这静态的美增添了一丝动的生机……(选自《沙漠落日》)
(B)
①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在我国西北部的荒漠中,坐落着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石窟。敦煌石窟是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石窟的总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
②敦煌壁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壁画大体可分为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山水画等七种。其中,故事画又分为五种,画面生活气息浓郁,情节动人有趣,反映了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就绘制在莫高窟第三百二十三窟的北壁西端上。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选自《敦煌壁画》)
【1】选文(A )描绘了夕阳下________的景色。选文(B)第②段介绍了__________。
【2】仔细阅读选文(A),回答下列问题。
(1)在落日的光照下,沙漠的景物有着奇妙的色彩变化,请连一连。
荒凉的沙漠 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仙花瑶草一般
天空中的云朵儿 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
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 也似着了一件淡黄的衫儿
沙丘上的沙生植物 好似被胭脂染过一般
(2)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沙漠中鸟雀很多,环境保护得很好。
B.写掠过的鸟雀,表现了落日下的沙漠十分热闹。
C.写掠过的鸟雀,以动衬静,表现了落日下的沙漠十分宁静。
【3】仔细阅读选文(B),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B)第①段中的哪句话介绍了敦煌石窟的地理位置?请画上“____”。
(2)选文(B)第②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A.先分述,后总写。
B.先总写,后分述。
C.先总写,后分述,再总括。
【4】请你为敦煌壁画写一条旅游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能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讲故事的人
莫言
①小时候,我迷恋故事。
②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母亲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那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安排活儿,默许我去集市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③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千不了重活,只好去放牧。我把牛羊带到草滩,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想。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着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
⑤许多年后,我成为一个小说家,讲自己的故事。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用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
⑥后来,我就讲他人的故事。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的人物。
⑦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⑧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选自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有删改)
【1】读短文,填写完整下面的表格。
写作顺序 | 主要内容 | 讲故事的方式 |
小时候 | 迷恋故事 | 复述 |
__ | 讲自己的故事 | __ |
__ | __ | 文学化的处理 |
今后的岁月 | 继续讲我的故事 | 写作 |
【2】为完成任务“学习莫言小时候复述故事的方法”,你是怎样读这篇短文的?请写出采用的阅读方法和对任务的解答。
采用的阅读方法:_______________
复述故事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3】品读短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结合下面中国作家对莫言的评论材料,写写莫言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对你学习语文的启发。
材料一:麦家(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演讲能以‘讲故事’为题,强调小说家讲好故事的重要性,实在是非常有见地!在各种娱乐形式百花齐放的当下,小说如果光靠语言魅力‘打天下’,其状况将是岌岌可危。”
材料二:冯骥才:“莫言的作品蕴含着极强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拥有大量逼真的细节,在历史与现实中来回穿梭。荡气回肠,震撼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言小说中的许多幻想来源于他小时候放牧时的幻想。请用一段话描写自己身处大自然时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1)攻无不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无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廉颇心中“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蔺相如请病假不上朝是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网络新词
【材料一】
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材料二】
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饭店的服务员,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材料三】
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1】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与短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把每年的2月21日设立为“国际母语日”。
B.传统媒体对新词使用比新媒体原始而粗放得多。
C.作家池莉不喜欢这些人都称呼她为“亲”,这样就破坏了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D.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加快了网民接收新词的速度。
【2】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了我们的身体,老班长冒着生命危险去钓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17、改为直接引述句。
1.老班长说 ,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的不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果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改为陈述句)
2.人们将其衣冠葬在他的飞升之地乔山。(改为“把”字句)
3.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更是令人遐想。(改为反问句)
21、真情告白。25分
题目:中国, 奥运
要求: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盛况,写一篇作文。要写出自豪感,想像合理,内容具体。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