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公司招聘经理时用五个读音相同的“gong”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
1.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ong( )字;
2.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ong( )字;
3.书写漂亮突出一个gong( )字;
4.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ong( )字。
2、根据提示填空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结识了_________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惟有___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桥》中老支书那________的高贵品质;我们还从诸葛亮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精神。
3、(题文)作者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 (__________)的美,接着从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三方面具体描写。
4、古诗文默写。
(1)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2)绿树村边合,_______。
(3)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
(5)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
(6)忽然,海面上_______,_______。
5、理解句子。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课文中与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话寄托了作者的哀思与愿望:无论过去多长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能忘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请从诗句中找出两个动词,分别填在横线上。
一个“______”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一个“______”字,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给亿万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形象。
【2】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写的诗句:“横眉冷对________,______甘为孺子牛。”
【3】选一选。
这节小诗运用______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批判了反动统计者凶暴的本质。
A. 烘托 B. 对比
7、课外阅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 )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____”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___________)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___________)之情。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8、古诗阅读。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 )字把“好雨”拟人化了。
【2】颔联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
【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9、阅读理解。
竹 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杆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进出;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取__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取第___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写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突出了竹子的品格是 。
7.读完全文,说说短文的中心思想。
10、阅读文段
【材料一】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天宫课堂”课程表见表格:
1.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
2.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
3.太空转身 |
4.浮力消失实验 |
5.水膜张力实验 |
6.水球光学实验 |
7.泡腾片实验 |
8.天地互动交流 |
【材料二】
千锤百炼始成金。一是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之前,三位航天员都是有过1000多小时驾机经验的优秀飞行员,为练就过硬的飞天本领,航天员要进行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学习训练;二是航天员超重耐力训练时,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他们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三是航天员即使在脑部缺血的情况下还必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材料三】
“天宫课堂”展现出强大的中国力量。成熟的废水再生系统、稳定的视频通话、防止肌肉萎缩的企鹅服……短短数十分钟太空授课中,航天员讲解与展示的太空生活,是中国科技力量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复兴号”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珠峰登顶测出了“中国高度”,“蛟龙”入海潜出了“中国深度”……从逐梦海洋到探索宇宙,一个个大国重器展现了当今中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biē)”的高科技和硬实力。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千锤百炼:_____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揽”的意思是_____,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
【2】根据你观看的“天宫课堂”,结合课程表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1项和第8项的授课内容可以调换。( )
(2)“天宫课堂”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看完实验后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
(3)泡腾片在中国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水球被气泡撑得更大了。( )
(4)航天员穿“企鹅服”是为了防止失重导致的肌肉萎缩。( )
【3】材料二为了表达“_____”这一观点,采用了_____的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
11、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全文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____________ 同志的会议上所做的演讲。
【2】选文第一句话与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先因后果
B.并列关系
C.先概括后具体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固”的意思是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泰山”比喻________,“鸿毛”比喻________。
【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历史上(_______)死得比泰山还重,(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填序号)
①戚继光 ②汪精卫 ③秦桧 ④李大钊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节选)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出望外(____) 完璧归赵(____)
亮丽(____) 滋润(____)
【2】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简要概括。
【3】文中画“ ”的句子中,用了一连串的____词,写出了“我”得到书时______的心情,及对读书______; 句中细致形象地体现作者认真读书的情形的词有: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中其中一句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并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磅礴,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塑丰富多姿,美不胜收。
【1】第①段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的,并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凡尔赛的艺术价值。
【2】第②段是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和________的时间,然后说明全宫占地总面积,从中可以知道凡尔赛宫共分两大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
【3】第②③段中使用什么说明方法,并各举例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温柔---( ) 沉醉---( ) 整理---( ) 费力---(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各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个人物,请你用横线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读书时最关心书中的什么?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慧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什么名言呢?请写两句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是那么……是那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16、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把”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18、(1)把下面句子变成陈述句,并比较一下表达情感的强弱。
对这位年轻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啊!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她理解我。
她自己就有一段类似的经历。
19、根据语境,填写与“说”有关的词语但不要出现“说”字。
伯牙内心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巍峨高耸的大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20、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总是最牵肠挂肚的名词,而“家”在今天的社会之中又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家人、伙伴、师长等等都可以成为写信寄托情感的对象,在家书中你可以回忆往事,也可以向她(他)说说自己在这次疫情期间的经历,倾诉自己深藏内心的情感。请以“疫情中的一封家书”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不得透露真实的个人信息,不得抄袭。(2)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