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德宏州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_。“波浪”指的是_。句中运用了___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_______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

    3.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域、西城的街道路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个句子运用了___的手法,充分展现了_____________

  • 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吃过晚饭,全家人各司其职。爸爸在书房______地看书,妈妈坐在沙发上______地追剧,我也赶紧______地写作业。

  • 3、读拼音,写词语。

    1. yuè bīnɡ(______)式上,当tǎn kè(______)、飞机等lónɡ lónɡ(______)地穿过天安门广场时,人群中bào fā(_____)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2.白玉lán ɡān(______)旁,yī zhǎn(______)灯照着穿着zhì fú(______)的士兵。他正激动地向政委huì bào(______)工作。

  • 4、查字典,填空。

    1.“曝”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曝”字共有____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可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再查读音_________

    “纯”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纯净,不含杂质;②纯粹;单纯;③纯熟。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这条河的水质很________

    (2)这件事属个人私事。________

    (3)这个小男孩穿了一件白色的衬衫。________

  • 5、按要求写词语。

    悻悻然(AAB式)   ________               三番五次(含有数字)三___________

    日月同辉(含反义词)黑白________     不紧不慢(ABAC式) 如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4】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中抒发了作者郁闷彷徨、孤独失望的思想感情。

  • 7、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本词上片写了山村的__________(时间),我们听到了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下片我们看到星星、__________、茅店、__________等景物,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

    4.同路转溪桥忽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极为相似。

     

  • 8、国学直播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  

    旧时茅店社林边,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品析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这段话出自课文《__________》。

    2文中两个字强调的意思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填空。只①强调了________ _ _,应读出__________   之情。只②强调了________   _   _,应读出_________ 之情。

    3文中我的愿望指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随母亲于地下   B. 能够最后见上母亲一面

    C. 多一点时间陪陪母亲   D. 大学毕业后供养母亲

    4写出你对画   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与理解。

    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它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②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有研究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日前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占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造成的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④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1】第1自然段介绍了土壤污染跟其它污染相比有三处不同?请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了解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应该重点阅读哪个自然段?根据短文内容再结合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学校“环保小使者”即将走进社区做宣传,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和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材料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趋向高消耗、高排放,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应该积极践行。

    穿衣方面的低碳行动。可将不需要的衣服送人,或通过旧物回收软件捐赠。适量购衣,尽量选择棉、麻等环保面料。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 不必要的衣服,可减少碳排放6.1千克。

    饮食方面的低碳行动。减少选购过度包装食物,减少生活垃圾;日常践行光盘行动,不让食物剩在盘子里,每节约1千克粮食,可减少碳排放0.94千克。

    居家方面的低碳行动。室内种植绿植,净化空气。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供照明和供暖。采购节能家电,使用节能灯。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使用塑料袋,改用菜篮子或环保布袋。每少用100个塑料袋,可减少碳排放0.01千克。

    出行方面的低碳行动。短距离(10千米内)出行:采用骑行、步行、公共交通等方式,实现近零碳排放。中距离(10至50千米)出行:搭乘地铁、公交车或 新能源车。长距离(50千米以上)出行:放弃自驾,乘坐城际列车、轻轨、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不断推进。今天你减碳了吗?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更美好,那就请从自己做起吧。

    【材料二】

    【材料三】

    树木是城市景观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资源,在改善和维护生态方而作用尤为巨大。 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而榆树、银杏、刺槐等树种恰好能吸附二氧化硫、二氧化氯等有害气体。此外,松树、樟树等树木的叶子可分泌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害虫及病原菌。植物的树干和枝叶还是天然的降音利器,声波由空气介质透射到树叶上,造成树叶的微颤,使声音减弱变小。同时,树木的枝叶表面有许多气孔和粗糙的绒毛,可以吸收大量的声波。有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林带能使噪声减弱30%。

    (有删改)

    任务一:研读材料

    【1】环保小使者们通过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对低碳环保有了更多的了解。请和他们 一起判断下面信息是否正确,对的画“ √ ”,错的画“×”。

    (1)2020至2022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和森林覆盖率每年均有明显递增。   ( )

    (2)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长距离的低碳出行应驾驶新能源汽车。( )

    (3)松树、樟树等树木的叶子分泌出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害虫及病原菌。( )

    【2】林林同学在阅读【材料三】时,发现这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 )的说明方法,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制作宣传手册

    【3】森森把【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放在宣传手册内页上,需要结合统计图,用一段 文字对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作用进行说明。你认为森森选择语段( )更合适 。

    语段一:

    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燃油汽车之处是其利用电池进行驱动,为了防止在路中突然断电而造成事故,车上需要配套电力设备。

    语段二:

    新能源汽车无尾气、噪音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保护环境,同时缓解了我国资源紧缺的问题。截至2022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4】宣传手册中需要设计一条宣传语。请结合【材料一】,将你设计的宣传语写在下面横线上,做到主题鲜明、语言简练且富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设计活动徽标

    【5】本次环保宣传活动需要设计一个徽标(logo)。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先把设计构想写下来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父亲是个画家,会刻图章。他养蟋蟀,养金铃子小虫,还养过花。他会摆养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不精通。我特别佩服他。

    □春天,父亲领着我们一群孩子到田野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用染了色的绢糊成的“蜈蚣”。放风筝用的线是结实而轻的胡琴老弦儿,这样风筝可以笔直地飞上天空。我们在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父亲会用玻璃制作别具一格的“建筑”。他先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然后一块一块地聚拢起来,在接缝处用胶水粘牢,最后做成了小桥、小亭子和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我们就把金铃子小虫养在里面,看着它自在爬行,振翅鸣叫,特别兴奋。父亲做的各种灯栩栩如生。他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灯;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用小刀在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碧绿的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了一个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我们得意极了。

    □父亲十分关心我,但从不强求我。我小时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说只要努力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那时,我对写意花卉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父亲看到这些不像样的画,也从不生气,认为兴趣比画出一两幅好作品还重要。我小时候字写得不错,他建议我照着被誉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字帖再写写,到现在我写的字还真有“张猛龙”的特点。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学校要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乐呵呵地到学校给唱戏的同学拉胡琴,我们始终都是兴高采烈的。

    □每每听到邻居、同学夸我父亲时,我也对他竖起大拇哥,赞叹道“:爸爸真好!”父亲微笑着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嘛。”

    【1】边读短文边思考,照样子,简要填写表格。

    段落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的言行

    父亲的特点

    ___________

    多才多艺、爱好十分广泛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给别人看“我”的国文成绩;说“我”的数学及格就行;从不指点“我”画画,看“我”画得不像样子也不生气;建议“我”照着字帖练好字;给“我”和“我”唱戏的同学拉胡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第③段的内容填空。

    (1)父亲十分关心“我”,他的行为都隐含着深层的意思,表现在:他帮“我”树立自信心、( )( )、支持“我"关心集体等。

    (2)父亲从不强求“我”的是( )

    【3】结合全文思考,对题目“多年父子成兄弟”理解最准确的项是(        

    A.表明父子相处久,身高越来越接近

    B.表明父子相处久,关系亲密且平等

    C.表明父子相处久,但沟通时不顺畅

    【4】把短文中描写“我”或“我们”情感的词语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畅快——( )——( )——兴高采烈——( )

  • 13、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两个的意思分别是(

    A. 思考 B. 解释、安慰 C. 认同

    2   画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

    3文段中加点的部分,应该读出的语气是(

    A. 慌乱 B. 坚定 C. 急躁 D. 犹豫

  • 14、   不一样的鲁迅

    (材料一)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选自原人教版六上《少年闰土》资料袋

    (材料二)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 ?”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综着的抚摩似的。(先生耐心地帮我挑书)

    ——节选自阿累《一面》

    (材料三)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鲁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材料四)

    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

    ——节选自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1我知道图片_____是鲁迅,我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认真阅读以上四组材料,请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备受爱戴   B.爱笑性急   C.慈爱严肃   D.文学伟人

    每个人眼中都有不一样的鲁迅,毛主席眼中鲁迅是___。阿累眼中鲁迅像父亲那样___。萧红却认为鲁迅先生是个___的人。而巴金先生眼中鲁迅则是___

    3下面关于鲁迅说法错误的是(  )

    A.“鲁迅”并不是真名而是笔名,鲁迅先生的真名叫周树人,也可以叫他周豫才。

    B.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许多文学作品,其中《狂人日记》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C.正因为鲁迅先生时刻想着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关心劳苦大众,所以备受爱戴。

    D.鲁迅和阿累有过一面之缘,他给阿累的最深的印象是明朗的带有咳嗽的笑声。

    4连一连。在学完第八单元后,班级里的同学都想更深入了解这位了不起的战士——鲁迅先生,你能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材料阅读吗 ?

    东东:我听说鲁迅先生不苟言笑,是真的吗 ?   (材料一)

    菲菲:鲁迅先生的离开,人民会是怎么的难过啊 ?   (材料二)

    天天:我打算从鲁迅先生的作品去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材料三)

    明明:我想更多地了解鲁迅先生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材料四)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他在幽静的小路上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船长是真正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人生路上,__________。人生路上,__________。(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改为字句)

       

    2.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2.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3.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所以一切生命都需要它。(修改病句)

    4.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5.父亲对我说打我不是为别的事,就为我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汉斯接过笛子,说:亲爱的父亲,请去铁匠铺给大公鸡钉上掌子,我要骑着它出门,不再回来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国王,你答应的事不能反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出发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自己选一个题目,写一段演讲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