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保定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题文)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①字典是一位________的老师,能随时给我们提供学习帮助。

    ②这次考了两个100分,他________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③它躺在那儿________,该不会睡着了吧?

    ④他受了很大的委屈,禁不住________起来。

    ⑤只有________,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__

    (2)丁香花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_____

    (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_____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

  • 3、课文内容回顾。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草原》一文中,高度概括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诉说了两族同胞依依不舍之情的富有诗意的句子是“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______”。

    2.《宿建德江》一诗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远离家乡的孤寂、愁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七律·长征》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件事。

    4.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天体上有生命存在至少应具备这样四个条件: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5.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周恩来总理为国为民,“________,死而后已”,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陆游曾说:“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这两句诗是他用来自勉的,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 4、请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中,表现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写在横线上。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规范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

    2九曲是形容______________万里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_______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气概。

  • 7、读《江南春》,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默写《江南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

    【3】第一句从__________觉、_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酒旗招展的景色。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的有声有色。

    【5】第一句描写角度是____________,第二句描写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总相宜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 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 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 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群众也在淋雨

    ①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②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③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选文有删改)

    【1】请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chàn zhàn)       (zhuó zháo)急

    【2】照样子,写词语

    雷声隆隆:______  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  ______

    【3】读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5】“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 10、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缠着黑纱,胸前佩着白花,眼睛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作者在写人们等灵车时,运用了______的表达方法,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的描写。

    (2)作者用“挤满”写出了______,用三个“都”强调了______;接着又由“面”到“点”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代表性的特写镜头。

    【2】老奶奶为什么“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表现了她对总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    )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可以判定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以此强调了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星球。

    4对加点的词语至少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示目前最大的限度 B.表示最小的限度

    C.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

  • 12、下面是同学们上报的联欢会节目单,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练习。

    【1】我认为不适合在此次联欢会上表演的节目是

    ______________

    【2】请为节目《感恩的心》和《老师好》写一段串词。

    ______________

  • 13、综合实践。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刷微信。”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对微信的“痴迷”。微信这种集合了交流、晒图、游戏等功能的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你对微信的使用和感悟对出下联。

    上联:交流娱乐微信融入生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聚会时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如今,“低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材料二: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令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一个人“行动”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智能手机已成为低头族打发碎片时间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材料三:经常查看手机,一旦发现没有信息更新等情况就会失去某种存在感,甚至造成精神上、情感上的缺失。同时长时间接触电视及电脑,脑部过度刺激,会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更使得自身视力不断下降,甚至由于长时间接收手机等带来的辐射,进一步降低了自身免疫力。

    材料四: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地与人面对面交流,尤其是在家人面前。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写出你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低头族”的几点坏处。

    ________________

    【3】你的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低头族”,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摆脱困扰: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许多士兵尊称她为提灯女神”。(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答

    1)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地巨的任

    修改病句:  

    2)我战胜了他却战胜你

    根据意思加点:

    最后了大家:  

    我和了:  

    3)厚厚的松脂在太光里闪闪出金的光彩。

    句:

    4受到损伤时就急地跳

    改成比句:

    5)表演吸引着观众

    句: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战士们不是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鲁迅先生幽默风趣。鲁迅先生知识渊博。(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风那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用上夸张手法)

    (2)木棉花被风吹得到处飘荡。(改为把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人读书要认真,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4)根据下面情景,描写弟弟高兴的句子。

    我们一家要去野炊,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1)童年是一首歌,让你尽情歌唱;童年是一支笔,让你尽情书写。你童年生活每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每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每一次激人奋进的感悟……都将是你永远难忘的回忆!请你选择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事写下来。

    要求:①请围绕“童年”,自拟题目;

    ②叙事清楚、有条理;

    ③运用一定的方法突出内心细腻的情感,写出真情实感。

    (2)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请你以“在________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③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