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 )然不同 ②随心所( ) ③头( )目( ) ④精兵( )政
⑤目不转( ) ⑥喜出( )外 ⑦无( )无( ) ⑧张灯结( )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是_________。
(2)藏戏艺人表演时__________,只要有观众就行。
(3)画“_____”的词语所填的两个字是近义词,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词语⑤⑥⑦写一段表达喜悦情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
2.《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七律·长征》中的“七律”是诗体名,是_________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__________。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 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精神;尾联“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则写出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___________之情,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2)《狼牙山五壮士》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线是:接受任务→__________→引上绝路→_______→跳下悬崖。对于五位壮士的表现,我们可以用曹植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评价。
(3)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大批爱国人士,有“__________,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______________”的陆游。
4、
在这三章中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概括地写出来。
第四章: 艾地: 秦大奶奶为救落水学生乔乔,差点被淹死。
第五章 红门(一): 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细马 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内容回顾。
1.课文的第1、2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角度描写丁香花,描写了它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书法。
6、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这些景物,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3】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是古诗的“炼字”艺术。就如从第一句中的“翻”字,我们可以看到大片乌云快速翻滚蔓延的动态。从第__________句的__________字,我们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景中寓情,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8、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两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A. 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
B. 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
【3】两个“死了”的含义是( )
A. 前一个指虽生犹死,后一个指失去了生命。
B. 前一个指失去了生命,后一个指虽生犹死。
9、阅读短文。
北国丁香
①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②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一片片。
③丁香花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霞。这云这霞给寒冬里走过的人以张力,以热情,以想象。
④丁香花,花气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浓郁。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着自己的未来。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丁香留下过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李璟用“青鸟不传云外信, A 。”来表达愁恨与感慨,李商隐也用“芭蕉不展丁香结, B 。”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念之心。
⑥丁香花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绽放在北方寒冷的气候中,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寒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⑦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更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着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它聚小而成大器,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正因为如此,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
⑧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将第⑤自然段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或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
(2)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一下第⑥自然段划横线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②—④自然段,想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读课文,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丁香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结合短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怀念南极
①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宜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②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留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已有几千年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③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慕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
④喜爱企鹅,岂止是感情丰富的女性。我的镜头,也时时追逐着它们的倩影。为了拍企鹅,我会忘记自己在风雪中已经站了几个小时。我拍下了企鹅踏冰、企鹅卧雪,企鹅戏水,企鹅情侣,企鹅团队……镜头里的企鹅百态,尽透着它们的怡然自得,它们的温饱无忧。生命对于它们同样有那么多层的意义。它们在自己的属地上繁衍儿女,颐养天年。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乐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⑤这份美丽来自奉献。……他是捷克站的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度短缺,因为他们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碰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是美丽的。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籁,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⑥在纳尔逊冰盖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价值,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感受到了南极“生命的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在整个选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整篇文章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读第②自然段,文中“但马上为这点个念头而自责”中“这个念头”指什么而言?为什么会自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两处分别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捷克老教授的精神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真正的科学精神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做一个最好的你(节选)
( )不能成为大道,那( )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空中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决定成败的( )你尺寸的大小,( )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3】“小鱼”“ ”“小花”和“ ”这四种事物描绘出了各色人生的美丽,告诉我们,只要 就 是“最好的”。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两方面对桑娜进行了描写。
【2】选文中最能表现桑娜心情的词语是“____”,最能表现渔夫辛苦的一个字是____。
【3】在两段中分别用横线画出表现桑娜矛盾心理的句子,并选择相应的特征填空。
①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②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③体谅丈夫的难处
选文第一段中画线句表现了桑娜( )的品质,第二段中画线句表现了桑娜( )的品质。
【4】对照第二段中桑娜的心理活动,下列词语能够表现其心情的是( )。(多选)
A.后悔
B.坚定
C.担心
D.委屈
E.自责
F.紧张
13、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 ,但你可以改变 。
14、课外阅读。
种子
①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20千米回家。不知情的乡邻都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②那一年,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兜里的那张百元票子被人盯上了,等他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票子就不见了。那时,10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他感到眼前一黑,差点儿晕倒。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③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车下一个女人在声嘶力竭地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④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后去了趟厕所,就过了一会儿工夫、种子就没影儿了。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命苦啊!车里人都对这个女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人。
⑤“不管怎样,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⑥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大捧一大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儿,我也少种点儿,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举动,也都打开自己的袋子,往那个女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不一会儿,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⑦满车厢的人都目睹了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自始至终也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⑧下车的时候,人很挤。父亲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他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⑨望着从车上下来的每一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小偷了。
⑩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做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根据提示,用精练的语言把短文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父亲和乡邻去买种子→________→女人的种子被偷→________→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2】短文第⑥段主要是对父亲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对第⑧段中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失而复得”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父亲粗心大意,上车后没有仔细找那张百元票子,误以为把钱弄丢了
B.那个丢种子的女人,为了表示对父亲的感谢,悄悄塞给父亲一张百元票子
C.父亲的善举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他悄悄地把百元票子还允
【4】文中与第⑨段相照应的句子是什么?用“﹏﹏﹏”画出来,并解释为什么父亲“看谁都不像小偷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与下文父亲帮助丢种子的女人的行为形成对比
B.第④段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介绍了丢种子的女人的家境,突出了她的勤劳与节俭
C.第⑧段中画“ ”的句子属于细节描写,说明这100块钱对父亲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因此他非常看重,一直舍不得花
【6】短文题目“种子”含义深刻,因为“一袋种子”不仅帮助了_____,还帮助父亲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十分低微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他是去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改为直接引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
(2)三黑看见自己种的养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_____
(3)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伤写一个感叹句)
_____
(4)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_____
(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熙样子,写句子)
春雨中的竹笋,昨天 _____,今天 _____,明天 _____。
18、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上是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人们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中存在着生命。(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了本文,认识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与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