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回放,我记得最牢。
月亮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月亮 ,穿过 。忽然, ,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
2、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杜牧的“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想起哀思如潮的______节;王建的诗句“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让人想起合家团圆的____节。
3、听短文,完成练习。
1.按原文填空。
小区的公园里,年过半百的大爷在_____________地打太极拳;一位正在跑步的青年_____________,步履轻盈。菜市场的早晨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文中写到了小区的早晨、菜市场的早晨、家里的早晨、公路上的早晨。(________)
(2)妈妈忙着准备早点,爸爸站在钢琴旁指导我练琴。(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
例:为(虎)作伥
哀( )遍野 管中窥( ) 胆小如( ) ( )头微利
一箭双( ) 杯弓( )影 ( )目混珠 指鹿为( )
5、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1)(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2)遇到问题,我们( )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 )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
6、说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
【2】读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________(地点)上的诗。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其中,“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洁净,“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4】诗的后两句中,“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这两句诗的内容两两相对,是对偶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8、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_____ 逶迤—— _____
磅礴—— _____ 云崖——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有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合一合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景不像夜里那样高大了。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认真默读短文,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多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坐”,请你用“_______”画出相关句子,并写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这篇文章,你觉得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册书第八单元所学的内容,鲁迅先生说过的哪句话,做过的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呢?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①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③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④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
⑤“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⑥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⑦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⑧我怔住了。
⑨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⑩“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坚持不懈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光滑(_______) 沙哑(_______) 坚决(______) 半途而废(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喃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为什么说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描写母亲陪孩子练习时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男孩是个盲童,他母亲让他练习打弹弓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文章,说说第18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短文取一个题目,填写在横线上。
11、阅读《快乐其实很简单》一文,完成习题。
(1)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不顺,再加上疾病缠身,我变得非常消沉,有时坐在电脑前,半天竟敲不出一段流畅的文字。
(2)那一天下午,儿子忽然钻进我的书房,恳求说:“爸爸,带我到海边玩玩好吗?”我看着他那渴求的眼神,不忍心再拒绝他。儿子见我点头答应了,高兴地跳了起来。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小塑料桶和塑料铲拿在了手中。
(3)其实,我们家距离海滩不到三里路,步行不用半个时辰便到了。在以前,儿子曾多次提出让我带他到海边去玩儿,可是都被我以工作忙为理由拒绝了。儿子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大海,显得异常兴奋。他指着海滩上的停泊的几条木船问:“那些船为什么不到海里去呢?”我告诉他,那些木船都已经破旧了,就像年纪太大的人走不了远路一样。
(4)走到那些木船的近前,船底早就被泥沙掩盖了。我把儿子抱上木船。他站在甲板上好奇地看着那些破旧的船舱;蓦然,他的眼睛一亮,指着舱底那一洼清澈的海水,兴奋地喊道:“你快看,水里面还有小鱼哩!”
(5)而后,儿子俯下身去,仔细地观察着那些在水里游动的小鱼。又过了一会儿, 他皱起眉头问我:“爸爸,你说这些小鱼被困在这里会不会很孤单,它们是不是也像你一样整天不高兴呢?”我被儿子稚嫩的话语逗乐了,忽然来了兴趣,就说:“ 让我们帮它们返回大海好吗?”儿子高兴地点了点头。
(6)于是,我就脱下袜子,赤脚下到船舱里,将那些被困在船底的小鱼儿捉进小塑料桶里面。然后,我和儿子下了木船,走到海边,由儿子亲手把它们放到海水里面。接着,我们又走向另一条木船。当我们把最后一条木船里的鱼儿放入海里时,火红的晚霞已经映红了整个海面。
(7)在回家的途中,儿子自豪地说:“那些返回大海的小鱼儿,一定变得很快乐——”此时,我仿佛感觉有无数条快乐的小鱼儿,在心中畅然地游弋(yì)着,那纠缠已久的烦恼也烟消云散了。
(8)是啊,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一时的烦恼,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以至于整个心间都被忧郁的阴影占据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暂时放下那些纷繁荒杂的事情,怀着孩子般天真、纯洁的心情走出来,对别人和社会做出一点善举呢?也许这样,我们就能从中收获到明媚的阳光。
(9)快乐,其实很简单!
【1】“快乐其实很简单”,文章围绕这一中心意思写了两点:
(1)儿子的快乐很简单,因为爸爸答应他去海边,他高兴地______________ ;因为第一次亲眼见到大海,显得_______________;因为看到舱底的小鱼而眼睛一亮,________地喊;因为父亲要跟他一起帮小鱼返回大海而高兴,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无比自豪。
(2)“我”的快乐也很简单,先是被儿子稚嫩的话语__________了 ,忽然来了兴趣。因为和儿子一起让小鱼儿返回大海,仿佛感觉心中有________________在畅然地游弋着,那纠缠已久的烦恼也___________了。 文章最后一小节的作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我看着他那渴求的眼神,不忍心再拒绝他。”“再”在文中指________次,“我”拒绝儿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小塑料桶和塑料铲拿在了手中。”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也许这样,我们就能从中收获到明媚的阳光。”“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收获明媚的阳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dàn tàn)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chā chà)不多把嗓(sǎng sǎn)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这个片段中受检阅的部队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重点写了_______军,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兵种。
【3】用“ ”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4】如果你在电视机前看到阅兵式的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 溪
我家门前有一弯小溪流——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来宽,水小时,鼓足了劲,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岸上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和一棵小桃树,对岸便是生产队的大田。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和苏北农村的无数条小溪相比,没有任何更值得夸耀的地方。
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
“当,当……”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天空中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拉开,眼前的小溪又展开了另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渲染在溪水中——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金黄、柠檬黄、紫罗兰、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
从此,我对小溪入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就像看望我的老朋友。我爱溪中悦耳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瑰丽的 色彩
绚烂的 流水声
燃烧的 晚霞
销熔的 彩绸
浮动的 火焰
悦耳的 黄金
(2)读画“ ”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句话运用了 、 两种修辞方法。
②这句话共描写了 、 、 、 、 、 、
、 、 9种颜色。
③这句话描写了的是 的景象。
14、课内阅读。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 )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词语的含义。
颓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对人物的描写,突出了外貌的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用以表现人物__________的精神;二是“__________”,用以表现人物__________的精神。
【4】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他”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妈妈对小东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改为第三者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习题
1.用关联词把两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句子。
海水呈蓝色。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都不见了踪影。(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缩句)
______________
(2)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改成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 的味道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内容,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人、事或物品,回忆当时的心情,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