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庆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稍________   肆________   载________

    ________   梢________   律________   栽________

  • 2、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高山( )       ( )云流水        ( )天工       栩栩如( )

    (1)常用“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们从这个词语中也能感受到伯牙与钟子期深厚的友谊。

    (2)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__________

  • 3、   看拼音,写词语

    cháng  é cāi  cè   shè shì dù qīng  jiǎo  jiē  kā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bān  diǎn   gān  zào shā  mò cí chǎng   dǐ  yù shàng wè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升级____跳班____快点儿____慢点儿____总是要长____

    2.草长____树木长____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____

    3.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____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____还能长云彩吗____

    4.我却放慢了脚步____心想____雨点儿打在头上____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____

  • 5、仔细观察下面每组中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

  • 7、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明月/ 别枝/ 惊鹊

    B. 七八个/星天外

    C. 听取/ 蛙声/ 一片

    D. 旧时/ 茅店/ 社林边

    2词中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 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土地的颜色

    ①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也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在北方,土地的主色调基本上是黄色。

    ②其实,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巨著,而是指大地上的景观。这可以从李白的“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权威性的证明。“大块”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错综复杂的色彩花纹。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娇娆动人。

    ③面对地图,就是面对五色焕然的土地。而实实在在的土地,其颜色要比地图上的色彩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呈现白皑皑的景观;在西部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留下无穷的关于生命的思索;在东北广袤的原野中,土地是黑色的,把丰收和喜悦送给人间;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在坦荡无垠的平原里,土地是金色的,现代神话正在天天演绎;在革命老区,土地是红色的,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④春天的土地是    的,多姿多彩,金黄的菜花、殷红的杜鹃花及各色的野花铺天盖地。夏天的土地是    的,富有情怀,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写满山川。秋天的土地是    的,丰收在望,金色的稻浪、橙黄的水果、红红的高粱透着喜气。冬天的土地是    的,北方的冬天,晶莹的霜花、洁白的山川,银色的世界玲珑剔透。

    ⑤土地不仅表面上璀璨耀眼,而且其内心也藏着一个缤纷的世界。黄灿灿的金子、清亮亮的石油、灰色的铅和铁、乌黑的煤、翠绿的翡翠、血红的玛瑙、亮晶晶的宝石 等等都是土地本身的颜色。

    ⑥我们只要对土地带有一份感情,就会觉得它是一个斑斓的世界。陆地生命的多姿多彩,源于神奇的土地。

    ⑦保护土地的颜色,就是保卫地球的蔚蓝色!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1)洁净 (2)激情 (3)灿烂 (4)丰厚

    【2】作者认为土地的颜色是什么?用一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

    【3】用“只要……就……”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该怎样做才能使土地依然神奇多彩?写两三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内选段,做练习。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标出。

    (diàn dàn)   (méi mò)

    【2】“废”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__________

    【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可能要喊:“______

    【5】选段刻画了老汉这个人物形象,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老汉是个______的人。

  • 11、课外阅读。

    余光中

    小时候 长大后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外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里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 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有:

       

    2诗人把乡愁依次比作 ,表达了   的苦愁;比作船票,表达了夫妻别离的苦愁;比作   ,表达了 的苦愁;比作 ,表达了  

    3诗歌的最后一小节中,为什么说海峡是浅浅的?(

    A. 海峡本身就是浅浅的。

    B. 有人说海峡是浅浅的。

    C. 海峡虽然很深,但在作者心中是浅浅的。

  • 12、课外阅读。

    毛委员送银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是赣西南革命的中心。1929年2月17日,红四军从井冈山浩浩荡荡地挺进到东固山。“毛委员来了!毛委员来了!”欢声雷动。东固山的群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村村寨寨杀猪宰牛,盛情犒劳红军战士。

    第二天中午,阳光灿烂。毛泽东在警卫员的陪同下走进一家屋内。这农舍十分简陋,与其说是住房,不如说是一间四面通风的柴棚。这里住着一位年纪约二十七八岁的妇女,身边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小男孩。

    毛泽东走进农舍,环视了一下,关切地问:“你是东固革命军第七纵队党代表和参谋长赖经邦烈士的妻子吧?”妇女望着眼前陌生的客人,点了点头,用手理了理额前凌乱的头发,平静地说:“是呀,我叫傅伏娇,你们是……”警卫员连忙笑着说:“大嫂,我们是昨天从井冈山来的,今天,毛委员特意来看你。”妇女身边的两个小男孩听说是毛委员,喜出望外。毛泽东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亲切地问道:“告诉毛伯伯,叫什么名字呀?”两个孩子抢着回答:“我叫赖厚升。”“我叫赖鹏。”毛泽东会心地笑了笑,说:“你们的爸爸是党的好同志哟!”傅伏娇连忙端了一条长条旧木凳请毛泽东坐,她要向毛泽东诉说积压在心头的悲愤。她用有点沙哑而又有些颤抖的声音激愤地说:“敌人杀了我的丈夫,还把我的房子也烧光了。多亏组织上照顾,我如今虽然拖着两个孩子,生活上的困难,总算还能克服。”毛泽东听了烈士妻子的诉说,沉默了片刻后,吩咐警卫员拿来了30块银圆,亲手交给傅伏娇,并再三嘱咐:“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向组织上反映,不要苦了你和孩子哟!要好好把这两个孩子带大,这是烈士的希望哟!”

    毛泽东离开了农舍,傅伏娇和孩子久久地站在家门口,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

    【1】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群众对毛委员及战士们热烈欢迎和情谊深厚?

    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处细节描写,运用了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

    【3】仔细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从中可以看出毛委员____

    【4】读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看,“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傅伏娇和孩子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竹 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杆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呼吸时进出;停止;消息;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__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取第___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写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突出了竹子的品格是  

    7.读完全文,说说短文的中心思想。

     

     

  • 14、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3D打印是什么?

    3D打印(3D printing)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档案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材料,通过分别模型,再传送到打印机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机器人可直接参与3D打印。

    材料二:30年来消费型3D打印机销售统计图

    1980        1990        2000        2012       2014

    材料三:3D打印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

    3D打印技术可以做出传统工艺无法做的商品,在珠宝.鞋业.建筑.工程.航天技术.牙科.教育.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将会有广泛应用,打印房子就是在建筑应用的成功案例。

    趋势1:机器人会工作,人人是创业家。

    趋势2:个性化商品将变为多样。

    趋势3:产品创新速度大大加快。

    趋势4:制造业门槛降低,创意是王道。

    趋势5:3D医疗为健康带来新革命。

    趋势6:制造业将回流到发达国家。

    【1】根据提供的材料,将下面的3D打印流程重新排列。

    A.逐层打印   B.设计数字模型   C.分割模型 D.传送到打印机

    ( )( )( )( )

    【2】根据材料内容填空。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3D打印机销售量____________,这标志着3D打印技术在很多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材料三我们得知:3D打印需要比较先进的科技,因此,未来制造业将回流到____________;同时,由于成本与门槛逐渐降低,___________商品将更为多样,_________将是制造业发展的王道。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句子。

    (1)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2)这条干涸的小河一年四季流水不断。(修改病句

    (3)这是一条河流。(扩写句子)

    (4)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一叶扁舟。(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

    (2)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今晚我和你爸爸都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 17、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用“……是那么……是那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广场。

    (1)2013年联合会杯足球赛上,巴西队击败了西班牙队。(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有机会,你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用加点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老华侨十分酷爱音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题目:真没想到

    要求:以“真没想到”为题虚构一则故事,要求故事曲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