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词语补充完整。
全神( )注 斩钉( )铁 忘( )所以 自作自( )
惊天( )地 排山( )海 ( )风凛凛 别出心( )
2、拼音小关卡。(6分)
(1)如果我们再继续làn yònɡ( )自然界ēn cì
( )给我们的资源,那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不会再给我们作 ɡònɡ xiàn( )。
(2)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mí lù( )、jùn mǎ( )、xiónɡ yīnɡ( )是我们的兄弟。
3、写出近义词。
呈现—________ 高兴—________ 保护—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单元课文中那些_______描写令人记忆深刻:《慈母情深》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________;《父爱之舟》中逛庙会时父亲给“我”买________,回家后为“我”做________,虽然贫困限制了父亲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却丝毫没有减少他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不管是来自母亲的________,还是来自父亲的________,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2.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要有远大的志向。
3.爷爷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但还是要勤俭节约,‘一粥一饭,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
5、以下三个字是三句古诗句的最后一个字,分别给它们注音,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吴: 孤: 壶:
我发现了: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dot##潋滟 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晴方好 ______
A.正。 B.方向;方面。
(3)雨亦奇 ______
A.奇怪。 B.奇妙。
(4)总相宜 ______
A.合适。 B.应当。
【2】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能想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下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7、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_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_)
③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8、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
【2】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品读词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写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乡村月夜的宁静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词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9、精彩展示厅。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优美——_______ 愉悦——_______ 舒适——_______
【2】上文中表示绿的范围广的词是________,表示绿的程度深的词是________。
【3】请用“ ”在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再填空。
①把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②把______比作________。
【4】老舍除了具体描写草原的美景,还详细写出了初入草原的感受,请写出具体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片段,你想到了哪些描写草原的古诗名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狼牙山五壮士》,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jīng tiān dòng dì,qì zhuàng shān hé!
【1】读选段中的拼音,把词语规范地写下来。
jīng tiān dòng dì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____ | ____ |
【2】选段主要从人物的动作、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描写五壮士。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这个“任务”指的是什么?
____
【4】选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怎样的感情?
____
【5】五壮士完成任务后,为什么会选择跳崖?
____
11、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山中访友(节选)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 )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 )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
深深的峡谷( )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 )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仔细读读画横线的句子,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选文中有两个“嗯”,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善良的渔夫想到生活的艰难,感到问题有些棘手。
B.第一个“嗯”表示思考,第二个“嗯”表示征求意见。
C.渔夫很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处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2】选文第一段,是对渔夫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3】选文哪句话最能表现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用“______”画下来。
【4】下面哪一个词不能表达桑娜此刻的心情?( )
A.惊喜
B.欣慰
C.慌乱
D.坚定
【5】小说以“穷人”为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B.小说里没有一个“穷”字,却处处表现贫穷。文章以“穷人”为题,代表了沙皇时代所有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C.渔夫和桑娜虽然贫穷,但没有被艰难的生活压垮,依然保持着善良的心灵,表现了穷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让文章更有新意,如果以“桑娜”为题,文章缺少起伏和波澜。
13、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只为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恰巧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 )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 )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 】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与加点部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①无暇顾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独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选文写了北京地区春节时分的民俗活动。写得最详细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详略分明的好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
【5】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呢?(至少写出一种不同于短文内容的习俗)请你用通畅的语言,重点描写一下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节选)
【1】“一”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这几种:①数目字,最小的正整数;②纯,专;③满,全;④相同;⑤另外的;⑥表示稍微,轻微;⑦与“就”呼应;③起加强语气的作用。“高歌一曲”中的“一”应取第______种解释,“一碧千里”中的“一”应取第______种解释。“一碧千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2】文段中画“____”的句子,把“羊群”比作______,用“无边的绿毯”比喻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想象一下,羊群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写一个句子:______。
【3】请你根据文段的描写,为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
15、句子训练营。(11分)
(1)①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②这两句子都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
请把上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4)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温和(表示气候):
温和(表示态度):
16、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19、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句子
(1)梅兰芳先生被人们看作是东方艺术美的一个典型代表。
改为把字句;
(2)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成真理。
改为被字句:
(3)因为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二黄”和“西皮”,所以从前人们也叫它“二黄”、“皮黄”。
用上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21、作文(30分)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请你像过电影一样,想想教过你的老师。哪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和最想写的内容,具体写一写,并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要求:
(1)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与班级。(2)字体工整,卷面整洁。(3)字数在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