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2、填空。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______,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选自《草原》)
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选自《月光曲》)
3.诗歌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内容或寓情于景、或咏物叙事……一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了诗人孟浩然淡淡的愁绪;《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表达了诗人刘禹锡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英雄气概;《书湖阴先生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诗人王安石对居所主人品行、情趣的赞美;《回乡偶书》“__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则是诗人贺知章乡愁感伤的无奈和感慨。
4.高山流水知音难觅。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呆头呆脑—(_____) 别出心裁—(_____) 技高一筹—(_____)
大步流星—(_____) 怒气冲冲—(_____) 暴露无遗—(_____)
4、补充词语并解释横线字的意思。
奇(_____)怪(_____) 高(_____)可(_____) 兴(_____)安(_____)
盛(_____)凌(_____) 目(_____)所(_____) 变(_____)莫(_____)
惟(_____)惟(_____) 心(_______)手(______) 囫(_____)吞(_____)
洗(_____)恭(_____) 郑人买(______) 不(_____)其(_____)
5、积累填空。
1.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______。那猹却将身______,反从他的胯下_______了。
2.惟有______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①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②能令山俯仰,风船③解④与月徘徊。
注释:①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②水枕:躺在船中。 ③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④解:懂得。
【1】古诗一: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二:这首诗歌描写了西湖的__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情感。
【3】两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请你从每首古诗中各选择一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古诗一: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共同点?(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首古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巧妙?请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蝴蝶
啊,蝴蝶!
它是一本翻开的小小画册,它是一本花孩子都喜欢阅览的美丽画册。
它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
蒲公英、郁金香、矢车菊,都在这本小小的美丽的画册里,发现了自己的色彩。
翠绿的芭蕉叶子说:我也发现了我的色彩呀!它是属于我们整个春天的。
当刮风的时候,一朵花儿说:到我这儿来避避风吧!
当下雨的时候,一朵花儿说:到我这儿来躲躲雨吧!
芭蕉也说:到我这儿来吧,我保护你。大风吹不着你,雨也淋不到你。
于是,它飞到那阔大的叶子下面。
在那儿,它合上了它小小的、美丽的画册。
【1】这首小诗写得优美动人,作者把蝴蝶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诗写出了花草们对蝴蝶的喜爱,它们为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短小精美,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读了这首小诗,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更是充满了质感与灵性:
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
【4】读这首诗,你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你能从诗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8、课外阅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八女投江》,完成习题。
①1938年5月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的指示,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军。这支部队里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也一样,最后只剩下了八个人,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慧民和李凤善。
|
②10月的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西岸的柞木岗山下。乌斯浑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当时正在涨大水,河面有一百来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战士们准备渡河。
③就在这个时候,啪啪啪,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鬼子兵。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冷云急忙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快,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齐朝鬼子开了火。
④鬼子兵调头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抗联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冲锋,突破鬼子兵的包围圈,撤到了山上。部队首长往河边一看,鬼子兵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她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他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
⑤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得嗷嗷乱叫,命令鬼子兵们全都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
|
⑥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销烟。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由于她们八人都不会游泳,眼前只有两条路:战死或被俘。“如果被俘,是何等的耻辱,宁愿战死也绝不苟活。”冷云说。
⑦“指导员说得对!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过河!”安顺福坚决地响应。
⑧“对!过河!”女战士们一致同意。她们相互搀扶着走向乌斯浑河。就在这时,几颗子弹突然飞了过来,王惠民向前倒了下去,冷云想去抱住她,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肩。胡秀芝将她扶住,冷云用手捂住伤口,安顺福抱住了王惠民。这时,敌人更加疯狂了,子弹不停地穿梭在女战士们的周围。她们忽而倒下,忽而又搀扶着站起。水流很深很急,但她们依然向着乌斯浑河的深处前行。这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八名女战士的旁边,激起了很高的浪花。浪花过后,河面平静了下来,但是再也见不到八位女战士的身影……
⑨八位女战士把她们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她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并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1】细读划“________”句子,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方框里写下你的阅读批注。
【2】短文按“准备渡江→__________→敌人反扑→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故事。
【3】当时战斗残酷,八位女战士面临的困难有哪些,请列举出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④⑤段中的“扑”可以改成“跑”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⑧段中“点”的描写有:____________________,“面”的描写有:__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宗璞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查字典。
“衣襟”的“襟”,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宇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襟”有这样三种解释:
A.上衣或袍子前面的部分 B.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 C.指胸怀、抱负
分别选出“襟”在下面词语里的意思(填序号)。
胸襟______ 衣襟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朦胧______(近义词) 愁怨______(反义词)
【3】选文第一段描写丁香的角度是( )
A.形状 香味
B.形状 声音
C.色彩 香味
D.色彩 形状
【4】第二段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是( )
A.欣赏古诗,赞美古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B.为了说明丁香不适合在雨中欣赏。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芭蕉的形象,用丁香反衬芭蕉在雨中更加美丽,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D.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5】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两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细阅读短文,认真回答问题。
“每桶4美元”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伯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伯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伯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的事,( )只有阿基伯特以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 )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
(1)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在文中( )里添加恰当的关联词。
坚定不移( ) 乐此不疲( )
(2)把文中最后一句“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 改为陈述句。
(3)既说“偶然”,又说“必然”,不矛盾吗?为什么?
(4)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12、课内阅读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表明“我们”( ),第二句表明“我们”( ),第三句表明“我们”( ),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
A.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 B.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C.欢迎批评
【4】对于语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通过具体事例联系起来的,描写具体生动。
B.是通过关联词语联系起来的,意思层层递进。
C.是通过正反对比联系起来的,表达明确鲜明。
【5】这段话告诉我们,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______,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的目的是____。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1】阅读上面材料,在下面题目的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1)上面这两则材料的内容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碎片化阅读的两个明显特征是_______和________。
【2】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具体指什么?请梳理文本信息,填写下表。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 | 碎片化阅读的“忧愁” | 得出的结论 |
优点1:_______ | 不足1:_______ | _______ |
优点2:_______ | 不足2:_______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列数字
B.作诠释 列数字
C.作诠释 作比较
D.分类别 列数字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15、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2.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4.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把”字句)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对我说:“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阻止父亲。(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
(2)根据所给内容写一个夸张句。
例:谎言被揭穿,我很羞愧。
谎言被揭穿,我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大家很高兴。
________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稻谷低下沉沉的穗子,那是要教我们谦虚;蜜蜂______,那是要教我们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和“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奔跑在田野间 走在公园里
心情好: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
21、表达创作能力考查。
题目: 让生活更美好
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习作。从“微笑、诚信、梦想、运动、种花……”中选一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
2.字数在450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