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按要求填空。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4)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
(6)本学期积累了许多鲁迅的名言,最喜欢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2)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3)在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描写庭院干净整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井村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游客不绝。村边绿树环绕,远处青山横卧,散步村中,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重走长征路,重读《长征》诗,重温了革命先烈的峥嵘岁月、英雄事迹。我们感受到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磅礴气势;也感受到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艰辛;最后也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笑颜。
(6)当我们来到壶口瀑布,看着奔腾的黄河,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其一)》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竹石》。注意行款整齐,笔画清楚,书写美观,不写错别字。
竹石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恰当的一组关联词填空。
宁可……也…… 因为……所以…… 只有……才……
即使……也…… 不但……而且…… 既……又……
桑娜( )从早到晚地干活,( )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她( )关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对西蒙一家满怀同情。她看到西蒙死了,( )自己受累,( )不让西蒙的孩子受罪。她真是一个( )勤劳( )善良的人。
5、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照样子写词语。
1.千里迢迢 含情脉脉______________ 2.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_
3.妙不可言 势不可当______________ 4.伸头缩颈 摇头晃脑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
7、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宋〕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 。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 ( )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
【3】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感悟.
(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二)稻田里的守望者
1961 年 7 月的一天,袁隆平在一片稻田里开展观察研究。突然,他欣喜地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株形优异,穗大粒多。从此他格外地精心照顾这株稻禾,收获的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期待地播下了这些稻种。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却让袁隆平大失所望:它们高矮不一、粗细各异,没有哪一株比得上它们的“妈妈”。他埋头在稻田中仔细观察,详实地记录下每一株水稻的性状,常常在嘴边嘀咕着:“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
袁隆平不断思索,认真查看资料,反复统计整理,经过不懈实践,重拾了信心。他发现了真理: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让粮食亩产量开始了质的飞跃。袁隆平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选文(一)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第 2 自然段加“ ”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浏览选文(一),用“_____”画出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选文(二),梳理袁隆平在追寻真理道路上的情感变化,把下列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关键词按顺序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失望 ②期待 ③重拾信心 ④欣喜
【4】为了寻找科学家“找到真理”的秘诀,同学们对两篇选文中的事例进行了梳理与探究。
(1)我能结合选文(一)(二)的内容,完成下表。
| 波义耳 | 袁隆平 |
观察现象 | ______ | 水稻出现性状分离 |
认真思索 | 紫罗兰中遇到盐酸变红的物质到 底是什么?…… | ______ |
反复实践 | ______ | 经过不懈实践 |
发现真理 |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 改变颜色 | ______ |
运用真理 | ______ | 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 |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过对上表的对比分析,我发现:波义耳和袁隆平发现真理的过程惊人地相似,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选文(一)(二),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波义耳根据现象敏感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体现了他是个善于发问的人。
B.选文(二)中,画“ ”的句子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袁隆平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
C.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他追根溯源的科学精神。
D.波义耳和袁隆平都是留心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6】选文(一)中,作者引用数学家华罗庚名言的好处是( )
A.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B.使作者的语言表达更准确。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7】同学们在完成前置作业中收集到以下事例,可以用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这一观点的有( )(多选)
A.齐白石画笔不辍,到了晚年依然每日坚持作画三幅,最终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B.小时候,哥白尼对许多现象充满了好奇,总是缠着妈妈问这问那。
C.陈景润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学习,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D.太原选手苏翊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获得中国单板滑雪冬奥首金。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朗读者》,完成下列各题。
朗读者
【材料一】《朗读者》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推出,于2017年2月18日起播出的节目。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的宗旨是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材料二】(网友评论)《朗读者》使人看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缺少内涵,即使当下再红火也会很快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节目形式不同,文化类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现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这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
【材料三】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朗读者》节目宗旨的一项是( )
A.文化感染人
B.文化鼓舞人
C.文化教育人
D.文化娱乐人
【2】阅读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朗读者》是一档有内涵的综艺节目。
B.《朗读者》展现理想世界虚拟人物的情感。
C.《朗读者》的开播时间是2017年2月18日。
D.《朗读者》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倾诉。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列出《朗读者》这档节目的优点。(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参加《朗读者》,你会朗读什么作品(请写出作品名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京剧脸谱(节选)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起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等等。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以三块瓦脸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瓦脸演变而来。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又如花三块瓦脸,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副奸白脸。
京剧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以色定调。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驯、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选自《走进传统文化》)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__________
(2)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每一种脸谱都是从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发,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3】写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脸谱的颜色及其性格和人物连在一起。
金银色 刚正不阿 程咬金
红色 忠诚耿直 关羽
白色 表示庄严 包拯
黑色 骁勇鲁莽 曹操
绿色 奸诈多疑 二郎神
【5】京剧脸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哪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穷人
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已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该选段出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
【2】“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桑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第②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了______________
13、阅读《灯光下的月光》,完成下列各题。
灯光下的月光
①我总以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
②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后,外婆就会把饭桌擦得干干净净;随后,打开台灯,于是,我就和两个妹妹各坐饭桌的一边开始看书。那时候,我家只有一间屋子,饭桌就是书桌,摆放在朝西的窗下,一边紧靠着墙面,这样,台灯就可以固定地搁在桌上。因为那台灯也紧靠着窗台,所以就像是从天上撒进来的月光。
③这是留在我脑海里的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④其实,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妈妈就会打开台灯,和孩子坐到灯下,一起读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本身就如同童话般美丽。台灯下是一片橙黄的光,那是窗外的月亮撒下来的,月光把孩子们一个个接到迷人的书里去。这是我们人生漫步的开始。当我们扬起红帆前往金银岛,在柳林风声中与卖火柴的女孩和木木相遇,加入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循着绿野仙踪,去探访大座钟的秘密……善良、勇敢就这样通过阅读注入了我们的血液,将我们带往未来的日子。
⑤我想,如果这是一幅真实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特别健康,可是,这仅仅是我的一种憧憬,一份期待,其中掺和着许多的无奈。
⑥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非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并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⑦孩子的读书生活原本是包含了阅读的,但是,现实恰恰是一个悖论,阅读已经被繁重的课业给无情地挤走了,这让我无法理解。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即便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美文,但是那种宁静的倾向于内心的没有功利的阅读却难以存在。教学将美文的阅读享受淹没了,一篇文章,若把它全部拆解,从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直到用词用句,如此琐细地一一分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⑧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倘若一个人在童年没能建立起阅读的品性,那么,对于以后长长的人生来说,是缺了一个很大的勾连之环的。这个勾连之环在前边是童年重要的记忆,在后边则是生命质素重要的延续和补充。阅读是帮助成长、提升人生的动力。阅读的丧失,不单单是不读书而已,那是进步的丧失,是幸福感的丧失,是内心世界支撑的丧失。
⑨如今,我早已长大,但我每天还是在等待夜晚来临。晚饭后,是我独处的时间,那时,我会走到书桌前,随后,打开台灯,开始阅读。
【1】④自然段提到了哪些文学作品?请写出书名(至少找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④段和⑦段中划“ ”句子的理解。
④段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段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下文,说说⑤段中加点调“无奈”的具体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实际,谈谈你的阅读经历和对阅读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理解。
时间就是生命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用笔做武器,写文章激励广大群众起来革命。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文字。
②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③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很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还是夜以继日地坚持学习和工作。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微好了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80斤,可是他仍然紧张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我们的那天,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
④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在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⑤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为的是更好地用文学这个锐利武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鼓舞人民和敌人作斗争。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鲁迅把忙碌后看书看作是__________,把消耗别人的时间看作是__________。
【4】“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这句话在文中起 __________的作用。
【5】短文用了哪些例子来说明鲁迅珍惜别人的时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写了( )(填序号)。
A.本文主要写鲁迅先生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
B.本文主要写鲁迅先生不但自己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还珍惜别人的时间,从不浪费
别人的时间。
C.本文主要写鲁迅先生珍惜别人的时间,从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7】从文中摘录一句话来作为你的人生格言,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超市。(9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字写话。
①承蒙您赏个明月来照明,但这样喝酒太冷清乏味了,何不把嫦娥请来?
②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拜师学道,纵然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要是能学到一点儿小法术,也可以有所安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3)说出破折号的作用,并写一句。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衣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也能用其中一个作用写话: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的一个电视栏目是“人与自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虽然我一直找借口想出去,但是到底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做。(8分)
(1)我们班将近40人左右。(修改病句)
(2)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着他的手。(缩句)
(3)我们欣赏了一幅草原风景画册。(修改病句)
(4)树叶飘落在地上。(改为拟人句)
20、句子加工厂。
(1)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孩子们在家中能照样有声有色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以下习作,任选其一。(提示:要认真阅读习作要求)
(1)“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看到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关于他的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写,向他倾诉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2)请以《我的拿手好戏》为题,写一写你在生活中最擅长做的事情吧!你所擅长的是什么,是怎样练成的?围绕着你的拿手好戏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习作要求:①事情要具体清楚,注意详略得当,通过你的描述再现当时的情景。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③要求书写工整,格式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