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榆林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________,长歌怀采薇。( )

    A.东皋薄暮望

    B.相顾无相识

    C.树树皆秋色

  • 2、选择合适的词填空,再选择两个各写一个句子

    果然 仍然 居然 忽然 虽然

    1)天气(  )转睛,但人们(  )不敢把棉被拿出去晒。

    2)早晨,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刚吃过饭一会儿,(  )下起了大雨。

    3)刚才还晴空万里(  )飘来几朵乌云,要下雷阵雨了。

    4)天气预报没说下雨,现在(  )下起来,真奇怪!

    造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只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B.路边那一排排白杨树像军人一样,在微风中向行人敬礼示意。

    C.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刷板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D.我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牵扯着……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 )       ( )( )     ( )( )

    ( )( )        ( )( )   ( )(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之一分则嫌长,_______之一分则嫌短,_______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白鹭》)

    (2)品读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把句中画线部分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

  •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夏里亚宾以为托尔斯泰______是精神的巨人,______身材魁梧。

    (2).王安石______发现与别人有雷同的地方,______会对自己的文章很不满意,甚至撕掉重写。

  • 7、把画线部分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

    1.当得知这个消息时,他又急又怒大发脾气( )

    2.钱塘江的潮水如期而至,湖水在东北风的强势推动下声势浩大不可阻挡,甚是壮观。( )

    3. 火车就要开了,可妈妈还没来,听说路上堵车,等得我心里像着了火一样非常着急。( )

  • 8、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阻止或暗中使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_____

    (2)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_____

    (3)工程完工。   _____

    (4)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_____

    (5)婉辞,指父母死亡。   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人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这是对母亲的______描写,看出是一位______的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母亲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是对母亲的______描写,从中看出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塞给儿子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与母亲给我钱买书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句中的四个“立刻”又突出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在美国的一所公立小学里,学生们很顽皮,经常要把图书馆的门踢破,校方将木门换成了铁门,可仍旧无济于事,过不了多久,铁门还是被踢破,为此校方很头疼。

    后来,学校来了个新校长,他得悉后,下令将破铁门改成了崭新的玻璃门,大家都很费解,认为这个校长脑子糊涂了。

    可奇怪的是,玻璃门再也没有被踢破,甚至学生们进出图书馆时,都小心翼翼,仔细地呵护着这道门。有人去问新校长,校长笑笑说:“装铁门,就意味着对学生们说:‘看你们还能不能踢破?’充满了挑战的味道;而装玻璃门,则意味着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护着这道门的。将信任放在他们的面前,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还会不会踢?播种信任,才能收获信任嘛!”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费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护: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校长和旧校长对待“这道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服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敌人)妄图________吓唬________他,要他投降

    (2)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空。

    (1)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____________

    (2)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______________

    (3)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中特务“愣了一下”“发抖地举起枪”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第一个“休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三个描写吉鸿昌神态的句子。

    【6】“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 )

    A.吉鸿昌坐在椅子上,死都倒不下。

    B.吉鸿昌死也不愿倒下。

    C.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

  • 12、阅读与理解。

    《手指》片段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大拇指有什么作用?请用“ ”画出相关句子。

    【2】大拇指的特点是(       

    A.其貌不扬

    B.养尊处优

    C.吃苦耐劳

    D.秀丽可爱

    【3】片段的语言很风趣,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拟人

    B.比喻

    C.对比

    D.排比

    【4】判断下面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片段写大拇指的特点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 )

    (2)“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运用了拟人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大拇指的样子。( )

    (3)“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这几个词语说明大拇指做事讨巧。( )

    【5】作者笔下的大拇指让你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人?并简单写写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仿照片段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日落即景

    ①下午时分,太阳悬在天空的西边。日落即景,此时如果你注意去看,就能看到太阳与天空最美的一面。

    ②太阳慢慢接近地平线了,它射出耀眼的金光,将西边的天空映得一片金黄。地面上的建筑、田里的作物、农家的牲口,还有人们的脸都被映成金色的了。天地间的万物,都像太阳一般,闪着金色的光芒,柔柔的,暖暖的。

    ③太阳继续下沉,西边的地平线便一点一点泛红了。这时的太阳如同一位画家,在天空这张巨大的画卷上描绘着一幅生动的画。灿烂的霞光就是这幅画的底色,从地平线向上数,先是一层淡淡的红晕,向上就是闪亮的金黄色,再向上,金色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天空原本的浅蓝。可这位画家觉得还不够,于是又拿起画笔,在这画卷中点缀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彩云。在这无边无际的画布中,先是跑来一只小羊,在云朵铺成的草地上尽情地吃草。突然,又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老虎,悄悄地靠近小羊,眼看着就要碰到小羊了,可一下子又变模糊了……你看,这美丽的天空,不就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一幅最美的画卷吗?

    ④随着太阳渐渐沉入地平线,这块画布的底色也慢慢暗了下去。画家停止了作画。我眼中的美丽画卷一点点消失,一点点被夜幕吞噬(shì)。不忍心让这份美丽逝去,于是我用手中的笔将这美丽定格于此。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馈赠——( )            吞噬——( )

    【2】根据提示,提取文中的关键词,将日落变化的全过程补充完整。

    ( )( )→太阳继续下沉→( )

    【3】短文第②自然段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等静态事物进行描写,想象画面,眼前会被一片______的光芒笼罩。

    【4】短文第③自然段采用了静态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先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天空中有层次的颜色,再抓住________的变化进行动态描写,给我们展现了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最美画卷。

    【5】短文第④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美景即将逝去的____________之情。为了突出作者的心情,朗读时要用____________的语气来读。

    【6】短文第③自然段中有一个省略号,请你发挥想象,运用动态描写的方式,继续补充省略号中有可能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养书文学书》,完成习题。

    养书又学书

    文/李宣华

    喜欢书,我那偏远乡村老家的父老乡亲个个都喜欢。莫问这些淳朴实在的“泥腿子”们平日里荷锄忙活有多大闲情,莫问这些充满浓浓烟火味的叔伯婶婆文凭有多高。喜欢就是喜欢,喜欢一样东西从来不会有太多说道的。

    村里人把看书叫作“养书”,把上学读书叫作“学书”。在外求学那些年,每次回家,街坊邻居就会问,“学书”回来了呀,带了书报回来“养”吗?给炉子看火的邻家叔叔要找本书“养”,去牧牛的大伯要带本书“养”。

    其实,村里自古就有“养书学书”传统。大族家训里就谆谆写道:“毋断书香,毋习游荡,毋好斗狠,毋事争强,毋以少犯长,毋以强凌弱。

    至今,村里还沿袭着“周岁抓阄”的习俗:在娃娃周岁那天,于祖厝厅堂铺一块红布,红布正中放置一竹篮,篮里装上毛笔、算盘、书和红蛋。仪式上,大人引导孩子爬向竹篮,看娃娃会拿起什么。拿笔寓意写得一手好字,拿算盘寓意能说会算,拿书最好,寓意日后金榜题名。拿红蛋呢?这可就不太妙了。谁家娃娃如果真拿起了红蛋,这蛋就会立即被族长公扔出厅堂表示“快滚蛋”,然后让娃娃在剩下的三件物品里再抓一次“阉”。

    打记事起,压根就没听闻过哪家娃娃“抓阄”抓起过红蛋。因为,乡民选中的蛋,与一般的鸡蛋相比,都特别大特别圆,加之蛋身上抹了层滑腻腻的茶油,娃娃的稚嫩小手哪拿得起来。除了这拿不起的红蛋,剩下的毛笔、算盘、书,拿啥都寓意吉祥,都寄寓了乡亲们对“学习”的殷殷期盼。遗憾的是,娃娃们总是叫长辈们失望。母亲说,我周岁时,第一个去抓的便是书,门庭增光。哪知,真到了上私塾读书的年龄,我上个学也隔三差五需要父亲拧着耳朵拽着走。

    所幸,父亲不只会拧会拽,还会讲,和风细雨地吹耳边风。他没进过几天学堂,但记忆力出奇地好,满脑子都是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他听来的,有些是他到周边村子看傀儡戏看来的。他讲的《薛仁贵征东》《穆桂英挂帅》里的不少故事情节,我至今都还有印象。听着听着,就对故事产生了兴趣,听着听着就对私塾学堂不再抗拒。

    有一次,父亲去几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回来时,带回一本没有封面的黄皱皱的小人书。他欣喜若狂地递给我,说这是他特意向人讨要来的好东西,要我好好看,好好保管。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被书中打斗的插图吸引了。虽然,直至后来这本书遗失,我连个书名也说不出来,但那种对书的喜爱之情,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心动。

    凭着这股对书的渴盼和冲劲,我成了小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师范生。随之而来的是,放假回家,我又多了一个“学书哥哥”的称呼。村中娃娃们在大人的教导下,都热情地叫我“学书哥哥”。我爱这清凌凌的称谓,又恐一不留神就会负了声名。多年来,始终以此敦促自己:毋断书香,不能懈怠。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30日08版,略有删改)

    【1】村里“周岁抓阉”习俗中,周岁娃娃抓到哪个物品寓意最好?(       

    A.毛笔

    B.算盘

    C.红蛋

    D.书

    【2】“周岁抓阉”习俗中,村民们特意选特大特圆的蛋。还往蛋身上抹层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A.特大特圆的蛋,看起来特别地显眼,寓意圆满

    B.蛋大手小还混身滑腻腻,故意让娃娃抓不起来

    C.寄寓了乡亲们对娃娃未来“学习”的殷殷期盼

    D.乡亲们嫌麻烦,若是抓到蛋还得再抓一次“阄”

    【3】“父亲去几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特意带回小人书,欣喜若狂地递给我”这个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A.突出体现了父亲对这本小人书的喜爱之情

    B.突出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学习非常重视

    C.突出体现了父亲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D.突出体现了这本小人书的内容非常吸引人

    【4】“我”成了小村里第一个师范生后,为什么又多了一个“学书哥哥”的称呼?(       

    A.“我”的年龄比村中的娃娃大。

    B.这样的称呼听起来特别亲切。

    C.村里人激励“我”要不断学习。

    D.村里人对学习及知识尊重的体现。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偏远乡村的父老乡亲都喜欢书,都重视学习?请找出两处信息加以分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能成为小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师范生?结合文本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末写道:“多年来,始终以此敦促自己:毋断书香,不能懈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文本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孩子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章第1自然段中能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4】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互相矛盾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读书如“熬粥”

    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起读书。

    读书之法,责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级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知识和思想贫乏。”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依次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要耐住寂寞,甘守孤独。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爱玩儿,只有陈寅恪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终成大师。”

    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爱益无穷。

    【1】这篇短文主要想讲什么问题?用“        ”画出有关句子。

    【2】“心急大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联系短文和生活,说说“心急火燎”地读书和“粗枝大叶”地读书各是怎样的。

    心急火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枝大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如“熬粥”,“好米”是指_________________,“文火”是指_____________,“持续”是指_______________

    【4】秘鲁作家略萨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读书会有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读书的经历,谈谈对文章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与文中第1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父亲让“我”卖了____次旧衣服。第一次在_________美元卖掉,第二次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元卖掉,第三次在________________美元卖掉。

    【4】画波浪线的句子对父亲的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为什么以“高贵的生命不卑微”为题,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清贫》节选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子放在深山坞里藏着怕国民党军进攻时,被人抢去了,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传世宝指的是_____ _作者认为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要让那些富豪齿冷三天的原因是__ _

    (2)读一读画线句子,这里说的清贫指的是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19、阅读理解。

    白鹭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将下面的字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黑 白 长 短 B.长 白 短 黑 C.长 短 白 黑 D.黑 短 白 长

    2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本文的第①段和第段在行文中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C.本文的第⑤段运用了排比句式,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协调的色彩。

    D.“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以此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3本文赞美的是白鹭,为何要在文中加入对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第⑥—⑧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1)蔺相如对秦王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2)我们迈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________

    (3)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缩句)

    ________

    (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

    (5)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体会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回答问题。(扩写句子,不少于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在洞前鸣叫。(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绿的爬山虎爬满了学校北边的院墙。(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比较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便宜”写句子。

    例:开辟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便宜(价格低廉)__________

    (不应得的利益)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你也一定有这种独特而难忘的深刻感受。请自拟文题,记下你的一次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写出自己的心理体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