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sǎ tuō yōu yǎ xuán yá tuí rán
( ) ( ) ( ) ( )
2、读句子,根据语境写词语。
阅读给我们带来无尽的lè qù( )与遐想,我们随老舍先生在lǜ tǎn( )般的草原上sǎ tuō( )地骑马;在细雨中欣赏yōu yǎ( )的丁香花;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pái shān dǎo hǎi( )般的掌声中心潮pénɡ pài( ),耳边不断响起狼牙山五壮士zhuànɡ liè háo mài( )的口号声……
3、学会聆听:同学们,请 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短文,完成练习
1、这段话说明的对象是______,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和______ 、________。
2、这段话采用了先 ________后 ________的说明顺序。
3、人类区别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规范书写词语。
5、根据你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收获,完成以下练习。
1.《爱的教育》是_________(国家)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_________》。
2.这部著作是以_________讲述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A.第一人称 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 D.旁人转述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在横线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3】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__的品质。
【4】最后一句诗中的“任”字,写出了竹子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鉴赏,完成答题。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选自《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2009年版)
【1】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下列哪一项暗喻自己身处山水之中?( )
A.百亩中庭。
B.门前白道。
C.小院回廊
D.山桃溪杏。
【3】这首词的下阕写出了王安石晩年怎样的境况?( )
A.孤独寂寞。
B.悠闲自在
C.穷困潦倒
D.淡泊宁静。
【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浣溪沙”是这首词的题目。
B.“百亩中庭”写出了王安石家的庭院十分宽敞,足足有一百亩。
C.“为谁零落为谁开”写出了王安石心中的困惑,他很想知道当中的答案。
D.“半是苔”说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来客,也表明主人心情不好,无心打扫。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渡河少年
戎林
一条清激的小河,一条停泊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堤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我没有钱,能让我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地说:“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A)离得老远,我看见少年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错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cù)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B)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少年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对岸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少年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少年跟前,少年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少年不理他,依然向前游。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少年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pā)!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少年泥鳅一般(游、滚、蹿、跳)上了河堤。(C)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行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少年考上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
【1】为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动词,你会选( )
A.游
B.滚
C.蹿
D.跳
【2】从文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少年?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符的是( )
A.倔强
B.勇敢
C.执着
D.勤快
【3】文末,少年称老人为“启蒙教练”。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感谢这个撑船的老人给他创造了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B.少年故意写封信,告诉老人自己有出息了,气气老人。
C.由于老人的那一次拒绝,少年逼着自己天天游泳上学,反面练成了一身本领。
D.少年懂得感恩,不记老人的仇。
【4】短文已用“//”分成了三部分,请照样子为第一和第二部分补写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感谢“教练”启蒙
【5】品读文中划线的三处句子。作者这样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分别写在横线上。
A句: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
C句: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①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②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④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2)泛指世界各地。( )
(3)形容非常着急。( )
【2】短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事情发展
B.时间
C.空间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______,向东______,向西______。”这句话说明送总理的人______。
(2)“灵车开走了,许多人在人行道上______,人们多么希望______,希望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人们______的思想感情。
【4】找出老人、青年、小孩不约而同的动作描写抄下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1、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1分)
(2)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3分)
近义词:谨慎——( ) 慈祥——( ) 鼓舞—— ( )
反义词:全面——( ) 慈祥——( ) 精彩——( )
(3)这“两种声音“是指什么?你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2分)
(4)选文中省略号省略了 ;破折号的作用是 。
(5)画“ ”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一写。(2分)
12、阅读理解。
农民一有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来尝一尝。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在节选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找出来画上“____”这个比喻句中,把______比作_______。
【3】通过全诗,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赏读故事。
小战马(节选)
西顿
一个冬天的清晨,天快亮的时候,小战马正悠闲(的 地 得)在三叶草地里散步。这时,他碰到了同样正在闲逛的灰狗,灰狗一看见小战马,就朝他扑了过来。
小战马和灰狗在雪地上飞奔(bēn bèn)起来,摇摆、转弯、闪躲,你追我赶,脚掌与雪地接触时发出噗噗噗的声音。与灰狗相比,小战马更害怕寒冷的天气;地上柔软的雪给小战马造成的阻力更大;还有一点,因为小战马刚吃了很多三叶草,肚子沉沉的,灵活度有些下降。尽管如此,小战马在雪地上还是跑(的 地 得)很快,每次他的脚与雪地接触就会朝后扬起很多雪花。他们还在你追我赶着,一路上都没有能让小战马可以一下就钻(zuàn zuān)进去的树篱,而且每次当他试图靠近看上去能通过的树篱时,灰狗就机敏地拦住他。突然,小战马朝东边一个空旷的牧场跑去,看来聪明的他有了新的主意。看到小战马朝东边跑去,灰狗也马上掉转(zhuǎn zhuàn)了方向。在他们相距50米时,小战马突然一个急转弯,成功地与灰狗拉开了距离。然后,小战马左冲右突,把灰狗搞(的 地 得)晕头转(zhuǎn zhuàn)向。这时,小战马来到了一个农舍。那里围着高高的木栅栏,栅栏上有一个像母鸡那么大的洞,但小战马的另一个劲敌—— 大黑狗就住在这儿。
小战马穿过栅栏上的洞进了院子,藏在了某个地方。灰狗发现自己钻不过去,于是就往后退了几步,然后用力往前一跳,越过了栅栏。可由于他用力过猛,一下子掉进了母鸡堆里。母鸡们被这从天而降(jiànɡ xiánɡ)的不速之客吓到了,扑扇着翅膀咯咯咯(的 地 得)乱叫,四处逃窜。母鸡们的动静惊动了她们的看管者—— 大黑狗,大黑狗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就在这混乱中,小战马又从刚才钻进来的洞钻了出去,顺利地逃走了。至于掉在母鸡堆里的灰狗怎么样了,小战马就不清楚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从此以后,灰狗就再也没有找过他(的 地 得)麻烦。
【1】“小战马”指的是( )
A. 一匹马 B. 大黑狗 C. 一只兔子
【2】括号中拼音选择正确的一组是( )
A. bèn zuān zhuàn zhuǎn xiánɡ
B. bēn zuān zhuàn zhuǎn jiànɡ
C. bèn zuàn zhuǎn zhuàn xiánɡ
D. bēn zuān zhuǎn zhuàn jiànɡ
【3】文中( )内“的、地、得”运用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
A. 地 得 得 地 的
B. 得 地 得 的 地
C. 的 得 得 的 地
【4】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最为贴切的是( )
A. 本文讲述了小战马和灰狗斗智斗勇,让猎狗吃尽了苦头,表现了小战马无与伦比的毅力和勇气。
B. 本文讲述了小战马遇到凶猛的灰狗巧妙脱身的故事,表现了小战马的机智和勇敢。
C. 本文讲述了灰狗追赶小战马,最终并未如愿的过程,表现了黑狗的凶猛和忠于职守。
【5】灰狗在与小战马的较量中有比较大的优势,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你用“ ”在文中勾一勾,并试着从语言、内容、表达、句式等方面作简要批注。
【6】展示了动物世界的神奇,描写了动物的情感世界,是动物文学的迷人之处。西顿是加拿大著名的动物作家,除了《小战马》,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部作品《__________》。擅长动物文学的作家我还知道_________(谁)以及他的著名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试着讲一讲其中一本书中的经典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
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稚拙: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礼物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____________的心理。
【3】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①_________;②_________的作用。
【6】全文的标题“爱的礼物”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16、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4)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5)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6)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7)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缩写句子)
(8)战士们击落了四架飞机和三辆坦克.(修改病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语文课上,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的教室里热得像蒸笼一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奔驰的列车是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先队员要用雷锋精神鞭策自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是这种精神。(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题目:特殊的礼物
结合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