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带点俗语或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奶奶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过年,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了。
B.他直言不讳,一进门就摔东西出气。
C.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D.你总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这事儿只怕是做不成了。
2、下面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气体 粮食 体积 摇远 寸草不生
B. 煤炭 鸟窝 掌舵 蛰伏 摄氏度
C. 勉强 苔鲜 宽敞 错杂 锐利
D. 编排 抵挡 抵达 密切 榨由
3、下面词语描写的景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生灵涂炭
B.哀鸿遍野
C.兵荒马乱
D.太平盛世
4、填写含动物名称的成语,然后根据感情色彩归类词语。
( )立( )群 ( )视眈眈
呆若木( ) ( )假( )威
闻( )起舞 生( )活( )
( )腾( )跃 ( )( )不宁
1.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课内外积累填空。
1.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枫桥夜泊》)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4.美哉,_________,________!壮哉,________,________!(《少年中国说》)
6、按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内容填空。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它由 、和 组成,所以也叫 。此外,还有许多 ,分布在圆明园 、 、 三面, 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饱览着 ;流连其间,仿佛 。
7、巧填同音字。
zhù ( )房 ( )福 ( )意 ( )足
yǎng ( )育 抓( ) ( )望 ( )气
wǎn 饭( ) ( )转 傍( ) ( )救
líng ( )俐 ( )食 年( ) ( )感
8、形近字组词
慕(______) 谎(______) 销(______) 榆(______) 暇(______)
幕(______) 慌(______) 梢(______) 愉(______) 假(______)
9、阅读。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许嫌这儿于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脖子,“哦!哦!”有节奏地叫着,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______ 贪心——______
【2】“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这里的“讯号”指的是( )
A.梧桐叶
B.凉风
C.枫叶
【3】“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秋天向我们表示它无限的热情。
B.山谷里的枫树叶子喝了酒之后会慢慢变红。
C.山谷里的枫树叶子在秋天非常红。
【4】短文第3自然段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请用“﹏﹏﹏”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静态描写的句子,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0、阅读理解。
金星人的挫折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下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哇!”金星上著名的名泉发射中心一片欢腾——金星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向地球发射了一颗卫星!眼下,这颗卫星停留在美国纽约市上空,正向自己的星球发回照片。
由于地球上空天气晴朗,金星的科学家们可从卫星发回的照片中获得不少珍贵资料。他们正在讨论载人飞船登上地球能否实现,目前这个重大问题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于是,科学家们在金星科技大学召开记者招待会,接受记者的采访。
“我们已经能得出这个结论,”绍格教授说,“地球上是没有生命存在的。”
“何以见得?”《金星晚报》的记者彬彬有礼地发问。
“首先,从拍摄回来的照片中看,地球表面都由一种坚硬无比的混凝土覆盖着——这就是说,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第二,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一氧化碳和其他种种有害气体——如果说有人能在地球上呼吸、生存,那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教授,您说的这些和我们金星人的载人飞船登上地球的计划是否有关系?”
“当然有关系。我们的飞船还得自带氧气,这样,就会大大增加飞船的重量。”
“那儿还有什么危险因素吗?”记者问道。
“请看这张照片,您所看到的线条是地球上的河流。可是经研究,那河水根本不能饮用。因此,连喝的水我们都得自己带上!”
“请问,照片上的这些黑色微粒又是什么呢?”记者指着照片再次发问。
“________但是,这些黑色微粒沿着固定轨迹移动并能喷出气体、发出噪音,还会互相碰撞,它们的数量大得惊人。毫无疑问,我们的飞船会被它们撞得稀巴烂的!”教授担忧地说。
“如果您说的都没错,看来,我们准备多年的载人飞船登上地球的计划,将不得不推迟实现了。”
“您说对了。不过,只要我们有充足的资金,我们还是能很快实现载人飞船登上地球的计划的。”
“教授先生,请问,为什么我们金星人要耗费大量资金向地球发射载人飞船呢?”
“您要知道,当我们学会呼吸地球上的空气时,我们去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平安无事了!”(有改动)
【1】第三自然段中的“这个重大问题”指的是( )
A.金星人能否向地球发射卫星。
B.卫星能否传回更多珍贵资料。
C.载人飞船登上地球能否实现。
D.地球是不是适合人生存。
【2】下列哪个句子填入文章的横线上最恰当?( )
A.难道我们敢肯定吗? B.对此我们还不能肯定。
C.这个我们可以肯定。 D.对此我们已得出结论。
【3】第二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表示( )
A.总结上文。 B.解释说明。
C.声音的延长。 D.话题的转换。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
A.告诉人类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外星人。
B.提醒人类金星人将会对地球产生威胁。
C.警醒人类使用混凝土会导致植物无法生长。
D.告诫人类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十分恶劣。
【5】绍格教授认为金星载人飞船登上地球有哪些危险因素?请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针对文中所揭示的问题,就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田螺姑娘》节选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孤儿,是好(hǎo hào)心的邻居们收养了他,才使他长大成人。小伙子长到二十来岁时,就在村边搭了两间茅屋,开始独立生活了。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nán nàn nan),他都会热心地帮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个勤劳、善良的孩子。
他每天早出晚归地辛苦耕种(zhǒng zhòng),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儿,顾不上屋里的活儿,经常吃凉饭、剩菜。有一天,小伙子干(gàn gān)完活儿回家,看见路边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将这只田螺带回家,把它养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旧到地里去干活儿,可是当他回到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桌上摆好了。小伙子以为这是好心的邻居们帮他做的。
没想到,接连几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于是,小伙子向邻居们道谢,可是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小伙子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1】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上“√”。
【2】选文中的“小伙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伙子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一句中:
(1)“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弄”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猜测一下,小伙子后来“弄”出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实用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二十三年探索实践,北斗人持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建设发展之路,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它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民众共享更优质的时空精准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后续,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共享北斗最新发展成果。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24日)
材料二: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主任设计师胡炜感慨:“这是创新的胜利,也是年轻的胜利,我们就是要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创新的冲动!”
胡炜带领的团队,当时平均年龄不足30岁,团队中有不少是90后。仅用几年时间,他们就完成了以多窗口发射技术和复合制导技术为代表的多项技术攻关,攻克了多种研制难题。如今30岁的朱平平,担任长三乙火箭动力系统指挥,胆大心细、勇于创新,成功地将长三乙火箭的两次推进剂补加“合二为一”,已是研制团队的骨干。还有1994年出生的许哲琪,已经担任测量系统指挥。这些90后继承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航天精神,为国铸箭,承担起了这代航天人的责任。
(摘编自邱晨辉《北斗背后的90后》,《中国青年报》2020年6月30日)
【1】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______
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______
【3】阅读材料一,谈一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二,你从这些北斗90后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感悟
与其恨,不如爱
地处印度东部的瓦拉纳西火车站,是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只有三四辆列车从此经过。而在1968年9月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
瓦拉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①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伸长脖子,仔细观望。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突然飞了过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他的脸上。
可恶!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巴掌。
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②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爬满了复仇的蜜蜂。
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命拉下了刹车杆。但强大的惯性依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人非死即伤。
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是那只被司机拍死的蜜蜂惹的祸。这种蜜蜂死亡时会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激素信息,附近的蜜蜂接到信息,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战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猛攻。
得出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为此,铁路部门开始向社会征集有效的补救措施。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件事慢慢地被搁置下来。
就在瓦拉纳西事件发生的第四年,一个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③每年春天,男孩都会背一书包花籽,细心地撒种在距离瓦拉纳西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每年夏天,花开缤纷,清香扑鼻,成群结队的蜂蝶都被吸引过去了,连蜂巢也搬到了那里。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当年那个司机探出头观望的地方,男孩还竖起了一块警示牌:“嗨,不要打它。”
过往的司机都清楚,它,指的是蜜蜂。
④男孩说:“蜜蜂只有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我们给它花蜜,爱护它,做它的朋友,它就不会攻击我们。”男孩还说,他的父亲也在那场车祸中遇难,永远离开了他。
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道理我们都懂,但很多时候却被我们忽视。
【1】运用本期学到的阅读方法,概括文中语句② ③的主要意思。
语句②:________
语句③:________
【2】文中有不少细节描写,句①主要采用了_____描写,句④采用了_____描写。
【3】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些方案”指的是什么?请用“﹏”画出来。具体列出“这些方案”
是为了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男孩最可爱的地方。
___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_____的作用。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与其恨,不如爱”的理解。
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练习。
划船的启示
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顿从小只爱画画 不爱读书 一天 老师对他说 孩子 你只是美术好 别的功课都不行 会留级 可是 他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他做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来费劲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漂,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这个状况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顿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里,心里还在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是自己的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交叉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这些问题只靠画画是不能解决的。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顿才领悟老师的话是对的,他决心重新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顿专心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给短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盘算:
(2)领悟:
3.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4.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1)富尔顿是个听话的孩子,他能知错就改。( )
(2)富尔顿的老师很会教育自己的学生。( )
(3)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重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
15、综合性学习。
和平宣言(节选)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1】阅读以上材料填空。
①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发生在______年12月______日,我国为此设立的国家公祭日即是这一天。
②南京大屠杀持续了______周,在此期间受害的人数大约是______。
【2】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
16、拓展阅读。
庐山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的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的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传说中利用法术乘云驾雾飞行。(______)
②文中指江河水流迅速。(______)
③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______)
【2】细读短文,完成填空。
①从题目看,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
②第二自然段写庐山云雾的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茫茫的大海”这个词语,就能理解“弥漫”是_________的意思。
②对于第三自然段中的“瞬息万变”这个词语,抓住“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能够理解“瞬息”的意思,从“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可以看出“万变”的意思。
17、附加阅读题。
海马
你也许不会相信,海马竞是一种鱼。它们生活在较热的浅海里,用鳃呼吸,有脊椎骨,身体内部的组织和生活的习性,全跟旁的鱼没有什么差别。奇怪的就是它们披着一身坚硬的甲胄,有棱角的,由环节相连而成的甲胄(zhòu),叫人看了以为它们不是一种鱼。因为它的头部像马,人们就把它们叫作“海马”;又因为它们像传说中的龙,人们又把它们叫作“龙落子”;却不把它们叫作色。
海马身长一般在十厘米左右。它们的全副甲胄是由骨质的多角形的鳞片组合而成的。头部的骨骼也露在外面,两只眼睛很大,嘴突出成为一个长管子,开口在管子的尖端。除了背鳍和一对胸鳍,旁的鳍都已退化了;背鳍和胸鳍也很小。尾巴细长,能像大象的鼻子一样卷起来。休息的时候,它们就把尾巴卷在海藻上,来固定自己的身体。因为它们几乎全身是硬的,游泳很缓慢,全仗胸鳍和扇形的背鳍来运动。最特别的是不论休息的时候还是游泳的时候,它们的身子老是直立着。有几种海马周身长着海藻一样的突起,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伪装。
大多数鱼类一次产成千个卵,雌鱼把卵产出之后就不再照顾了,让卵自己去孵化。海马却不是这样,肆海马产卵很少,得保护着孵育,这孵育的工作却是由雄海马来承担。雄海马的胸部下面有一个皮囊,能接受好几条雌海马产出的卵;皮囊盛满了,囊口就闭拢。皮囊的内层很柔软,血管分布很密。等幼鱼长成了,囊口才开启,放幼鱼出来。雄海马的皮囊,很像雌性胎生动物的子宫,这样孵育当然安全多了。还有人说,曾看到过幼海马离开了父亲之后,遇到危险,还会躲进父亲的皮囊里去。
因为海马附着在海藻上休息,所以在较热的浅海里很容易捕捉到。海马的肉不能供食用。在中药铺里可以买到晒干的海马,据说是一种滋补药。有人相信妇人分娩的时候手里拿着干海马,可以避免难产。这种说法当然是迷信,可是跟海马孵育的安全性倒颇有点儿相应。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打“√”号,错的打“×”号。
①海马是生长在海里的一种鱼。( )
②孵育工作由雌海马来承担。( )
③海马在海中游动很缓慢。( )
④海马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
【2】短文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至少找到3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文中获得了海马的哪些信息?(至少写出4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海马的外形特点与你见过的一种鱼的外形特点做比较,用几句话表达它们的不同或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马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品味探究。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
【1】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尤善水战,况且三天造十万支箭可谓难如登天,周瑜为什么要难为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抓住周瑜的语言、动作,谈谈对他的理解。
结合“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或《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我对周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怎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
像这样的问题能激发我阅读的兴趣,我要提出自己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陶校长的演讲(节选)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 )要讲究“公德”,( )要讲究“私德”。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1】按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陶校长”就是人民教育家_________。
【3】“真人”指_________的人,由这个词我们联想到了陶校长的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________。
【4】用直线画出这段话中“第四问”的内容,前三问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 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2.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黄山。(改成“被”字句)
3.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你能说它不重要吗?(改成陈述句)
4.我喝着可口可乐和花生米,心里舒服极了。(修改病句)
21、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2)那些美好的印象,我怎能忘记呢?
22、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有时也捕捉鸟雀。松鼠不是肉食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体验表达。
你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请以《二十年后回母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有条理、有层次地写出母校的变化,把想象到的场景或者事件写具体。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