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之王》这本书的作者是( )
A.玛格丽特·亨利
B.法布尔
C.赵永芬
D.曹文轩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锻练 模拟 碧波万顷
B.督都 遵重 拖男挈女
C.由忠 审视 情不自禁
D.颤抖 眷恋 一声不吭
3、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和“威吓”的“吓”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恐吓
B.吓唬
C.吓人
D.惊吓
4、.“海里跳跃着金眼睛,重重叠叠,一排接一排,一排怒似一排,一排比一排有着更浓重的颜色,连到天边,成为金色的一抹。”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海浪的____________美,赋予海浪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附yōng( ) 水piáo( ) 露xiàn( )儿 mó( )天 放sì( )
zūn( )重 jùn( )马 伤bā( ) dǎo( )告 由zhōng( )
6、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 )不( ) 一( )见血 神机( )( )
肃然( )( ) 半夜三( ) 一( )( )吭
(1)他________________地指出了我的错误原因所在,使我恍然大悟。
(2)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我听后________________地流下了眼泪。
7、根据古诗文填空。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两首诗写的都是______季的景色。《枫桥夜泊》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山居秋暝》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通过一个“______”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经典诗文默写。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自相矛盾》)
(2)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翁卷《乡村四月》)
(3)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_____,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杨万里《稚子弄冰》)
9、阅读。
打树花
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我于此奇俗,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 ),( ),( ),( )。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众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
正像所有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惟有中国有,中国惟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1】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边读一边思考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还能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深人理解。请你带着下面的问题再读相关的段落。
问题:大汉是怎样打树花的?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句子排序,将序号依次填人文中的括号里。
①弯腰一舀
②跟着甩腰抡臂
③走到火红的铁水前
④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重点描写了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表演打树花的情形。阅读时,借助关键词句,可以了解到他表演的特色在于: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打树花表演时,如果表演者互相较劲儿,打树花会更加好看。______
(2)打树花这一民俗活动在河北大地随处可见。 ______
(3)百姓年年正月十五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______
【5】短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草地夜行
①茫茫的草海,一望无际。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我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
②迎面走来一个老红军,说是专门找我们这种掉队的小鬼。他摘下我的枪,并不断地鼓励我走快点。可是不管怎么努力,我还是走几步就落下一大段儿。
③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④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⑤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A)。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B),一下子把我(C)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⑥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心如刀绞,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1】解释下列词语。
一望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如刀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⑤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入空白处,依次为:A_____B_____C_____。
顶 抓 甩 拉 陷
(2)文中画“ ”的句子是人物的_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从这些描写我感受到老红军_________的品质。
【3】老红军牺牲了,“我”心如刀绞,眼泪不住地往下流。“我”当时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对画“ ”的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这句话点明当时行军环境恶劣,突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C.这句话写出了“我”难过的心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年画
年画是中国绘画中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因为在年节张贴,贴后能欣赏一整年,故称“年画”。
年画取材广、流派多,可取材于历史小说,如《单刀会》;可取材于传奇故事,如《八仙过海》;还可取材于民俗生活,如《五谷丰登》。在中国历史上,四川锦竹、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的年画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流派”。
年画的绘画语言独特。那画中的各种形象造型都很夸张。比如年画里的娃娃多是“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儿,小鼻子大眼没有脖儿”。年画的用色鲜丽,这从民间“红靠黄,亮晃晃;黄喜绿,绿爱红”的口诀中可见一斑。
年画都有寓意,有的利用画中事物的象征意义,有的利用事物的谐音。如用松、鹤、桃象征长寿,用菊花象征吉祥,用翠竹象征高洁。年画《平安富貴》,画的是大花瓶中插着一束牡丹花。“瓶”字发音同“平”,牡丹花象征富贵,整幅画的寓意就是平安富贵。年画《连年有余》,画的是一位憨态可掬的娃娃手拿莲花,怀抱一条大鲤鱼,“莲”与“连”同音,“鱼”与“余”同音,寓意是连年有余,生活富足,这些寓意广为人知,成为大家贴年画、送年画的依据。
千百年来,年画是中华传统节日的装饰,是人民美好情感的寄托,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古老的年画将永远熠(yì)熠生辉。
【1】填空。
①第2-5自然段是从年画取材广、流派多,______,______,以及年画的作用这四方面来介绍年画的。
②年画可取材于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①“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是(______)的意思。
A. 久负盛名 B. 可见一斑 C. 广为人知 D. 熠熠生辉
②第3自然段画线语句,是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年画(______)
A.取材广泛 B.造型夸张 C.用色鲜丽 D.都有寓意
【3】读最后一段,运用其中的语句,表达出年画的作用。
年画,装饰着______,寄托着______,传承着______。
【4】从下边两幅年画中选一幅挂在爷爷房间。用简练的词语告诉爷爷年画寓意。
“爷爷,我送您第_____幅年画,寓意是祝您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两棵松树
一棵高大的松树屹立在山巅,翠绿的枝叶泼下一地浓阴。还没有走近它,就见到地面上攀爬着无数条根须,一半裸在地表,一半埋入地下,象是一堆乱麻,踩上去磕磕碰碰。有些根须象树藤一样缠在石头上,横生虬结,五麻六道。显然,这些根须是从那棵松树的根部延伸出来的。走近它时,又见到它那粗壮的树根从地表隆起,如钢浇铁铸,象老鹰的利爪紧紧地攀附着沙石。在山顶的小块平地中,这是唯一的松树,铁爪稳稳当当地站立着,树干挺拔,苍劲,一块块粗糙的树皮如古铜色的鳞甲,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如张扬的手臂。如一位伟岸的“将军”。
我们翻过山巅,穿过“一线天”的狭窄山道,拾级而上。突然,从右边的石台上窜出一只松鼠,眨眼之间就钻入了左边的一棵松树中——我的视线被这只可爱的松鼠吸引,也被牵到了那棵松树上。蓦然一瞥,我不由得脱口惊叹:“这是一棵怎样的松树呀!”它横生在峭壁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树身,深深的凹痕上有灰白的树渍。那是巨石压出的伤痕。树干在这里被压弯了,但是却并没有被压倒,而是扭转身子,绕过一处石角向上生长,茂盛而翠绿的枝叶顽强地伸展在空中。摇摇欲坠的巨石重达千钧,却被一棵轻巧柔弱的松树承载着!
是惊讶,是感动,还是震撼,真是无以言表。
我觉得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正如那棵承载巨大压力的松树,于逆境中奋力成长,以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战巨石。
刚才那位“将军”不再显得高大,因为——只要这块被压制的松树突然松动,撤开树身,那块巨石就会危如累卵,滚落而下,站在山巅的那位“将军”也会随之跌入万丈深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无以言表:__________________
危如累卵: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第一棵松树时,对这棵松树的评价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作者描写第二棵松树的句子。
【4】作者在看到第二棵松树时,为什么说“成功不足喜,失败不足悲”?
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两棵松树分别象征了哪两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1】这句话围绕“ ”这个词来写松鼠。
【2】用“只要……就……”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话用词特别精妙,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三个动词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表现出它们警觉性很高的特点。
14、阅读直通车。
尊重卑微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的故事。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呢?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呢?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第④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
(2)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花
世界上,花儿的品种繁多,色彩各异,假如有一天谁要选“花王”,那我就给荷花投 一票。
人们常说“牡丹为花中王”,可我觉得,牡丹除了有娇艳的容貌可供人观赏外,它还能为人们奉献什么呢?
牡丹以它那娇艳的容貌摘取了“花王”的桂冠。它总是美滋滋地听着人们对它的啧啧称赞,然而,它既怕冷又怕热,对生活环境很挑剔,只能生活在肥土沃壤之中,而荷花呢,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可能有它的踪迹。
我喜欢荷花,( )它美,( )是海棠般的红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 )那雪一样的白荷花,( )那么美。它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一丝幽雅。
荷花家族中,美丽出众的要算白荷花了。雨过天晴,一朵朵白玉般的荷花玉立于片片翠绿的荷叶之中,绽开的花瓣像张张笑脸不住地向观赏者点头致意。荷叶上有许多小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水面泛起了波纹,小珍珠合并了,长大了,又合并了,成了一颗大珍珠,镶嵌在碧玉盘似的荷叶上。
荷花除了能供人观赏之外,还对人们的生活有益处。你吃过荷叶粥吗?它是荷叶盖在粥锅上煮的,能清心去火。爽口的藕是它的地下茎,那藕节还是一味中药呢。你吃过莲子吗?它中央有个黄色的丝状物,那是荷花的胚芽,叫莲子蕊,虽然味苦,却是治高血压的特效药哩。再有花蕊、荷叶、荷叶梗也都是中药材。此外,据说鲁班还根据荷叶的结构造出了伞。
荷花浑身是宝,但最可贵的是虽然出自污泥,但亭亭玉立,一尘不染。你说,荷花该不该戴上“百花之王”这预“桂冠”?
1.选出画线字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桂冠(guàn guān) 沃壤(rǎng yǎng) 绽开(zhàn dìng)
叶梗(gēng gěng) 胚芽(pī pēi) 天晴(qíng qín)
2.在( )里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1)世界上,花儿的品种( )繁多,色彩各异。
(2)牡丹除了有娇艳的容貌可供( )人观赏外,……
(3)它总是美滋滋地听着人们对它的啧啧称( )赞。
3.给文中( )内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4.找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并说明是将什么比作什么。
(1)一朵朵白玉般的荷花玉立于片片翠绿的荷叶之中。
喻词:( ),是将( )比作( )。
(2)荷叶上有许多小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
喻词:( ),是将( )比作( )。
(3)镶嵌在碧玉盘似的荷叶上。
喻词:( ),是将( )比作( )。
5.为什么说荷花“对人们的生活有益处”?它都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外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第21位应聘者(节选)
①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整个夏天都向您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②爸爸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你知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
③“您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再说,您也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求职不易,但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④“哪些人?”爸爸带着怀疑问
⑤“那些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
⑥佛瑞迪在报刊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的一个地方接受面试。佛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就到了那儿。即使如此,那时也已经有20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21位。
⑦怎样才能引起主考官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根据佛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程序——思索。在真正思索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A]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⑧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如果她是个晋通的职员,或许会说:“算了吧,小伙子,你回到队伍的第21个位置上去等着吧。”但她没有这样做,她感觉到,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微笑起来,并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老板看了,紧锁的眉头放松了,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_________________”。
⑨第二天一早,佛瑞迪便到这个公司上班了。这是他善于动脑筋的结果。一个会动脑筋的人总能抓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启发,佛瑞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填入文中[A]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骄傲 B.恭敬 C.笑眯眯 D.小心翼翼
【2】本文中涉及的人物很多,作者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其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
【3】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概括全文大意: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把佛瑞迪所写的纸条内容补充完整,写在第⑧自然段中的横线上。
【5】你觉得佛瑞迪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合理地设计老板见到佛瑞迪后与他的连续两次对话。
老板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瑞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板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瑞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带着问题来读书。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______种新型玻璃,填一填。
玻璃种类 | 特点 | 作用 |
|
|
|
|
|
|
|
|
|
|
|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悟空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紧箍咒,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悟空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
②“猴头,还有甚说话!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金箍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闯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A悟空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③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从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悟空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随了阿鼻地狱!”//
④B悟空连忙接了贬书高声道:“算了,算了,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C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正欲离去,却忽又转身轻声对唐僧道:“师父,我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修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悟空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悟空,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歹也受了一拜。D悟空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谗言冷语,途中更要仔细。”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悟空见长老三番两覆,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有删减)
【1】根据短文内容,猜猜词语的意思。
(1)唆嘴( ) A.挑拨,搬弄是非 B.随意接话
(2)凑集( )A.凑合 B.聚集
【2】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联系本选段内容,可推测本选段之前发生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
【3】情节是小说的骨架,请梳理概括本选段的两个主要情节。
唐僧_____________→悟空_____________
【4】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能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仔细读文中划“ ”的句子,填一填。
A处悟空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
B处悟空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
C处悟空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
D处悟空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句子可看出悟空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5】对唐僧,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唐僧慈悲为怀,是个圣僧。
◆唐僧善恶不分,胆小无能。
______________
19、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展览宣传画(见下图)。
材料二:2022年9月29日至12月9日,本次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主办,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楼历代书画厅开展。精选了北京鲁迅博物馆藏绘画作品109件/套。展品涉及吴冠中、李可染、蒋兆和、吴作人、程十发、赵延年、范曾、陈烟桥、汪韧锋、黄永玉等诸多艺术大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创作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艺术家对鲁迅先生的敬意,也从不同视角反映了艺术家对鲁迅先生的理解。
【1】阅读上面的材料,完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公众号上面的展览讯息。
展览名称:______·鲁迅先生回顾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29日至12月9日
展览地点:________________
主办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
【2】你觉得本次展览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什么?
20、读句子,想象画面,把句子写具体,每个句子至少两处。
句子1:天空飘起了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2:空中的云千变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打扫干净了屋子。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2)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极大地震撼了中华儿女。(缩句)
(3)是啊,谁愿意和失败者在一起呢?(改为陈述句)
(4)草原的景色很美丽。(改为感叹句)
22、读下面的句子,回想自己成长中类似的“第一次”,用一段话写下来。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30分)
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有趣的小动物。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动物相伴,电视节目也常常为我们介绍各种动物。①从中选择给你印象深刻的一种动物,写写你对它的了解,要写清它的外形、活动等。②如果你是个爱想象的孩子,不妨用童话的形式写写你与一种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要写清故事的经过。
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