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衡水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

    A.这句话中的“又”字说明“我”不止一次地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桂花茶、桂花糕以及故乡的每一个乡亲。

    B.淡淡的一句话,传递出“我”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xián)弃 (shuō)子

    B.(guàn)军 (mó)子

    C.打(jiǎo) 苔藓(xiǎn)

    D.发(xiào) (dān)误

  • 3、下列汉字全是后鼻音的一组是(   )

    A.嫌  浸  懒  臣  郎  闯 B.党  喷  潜  勉  玲  畔

    C.煌  拱  杭  涨  桨  糖 D.恒  津  妨  珍  炭  泳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拼音写词语。

    1.jiāo   ______)水         ______)急       2.mù   爱(______       夜(_______

    3.xùn   ______)期         教(______       4.zhì   难以(______)信   ______)朴

  • 5、按课文内容或语境填空。

    (1)爱国心,赤子情。祖国统一、富强是我们共同的心愿,陆游临终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林升在看到朝廷权贵“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时深感愤恨。梁启超先生看到晚清政府昏庸腐朽,发出号召:“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_______________。”

    (2)多读书,读好书。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___________。”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___。”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孔子说:“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

    (3)明事理,学美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朱用纯所说:“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妙手回春(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她的成绩提高得很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把表放在桌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看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管没有太阳,地球上还是不会有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读拼音,写字词。

    (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不fán suǒ( ),表达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无xiàn( )期待。

    (2)jiù jiu( )经常给我讲shù( )一些kān wù( )里的精彩篇章。有些是一个家庭xīng wáng shèng shuāi( ) 的故事,我听得jīn jīn yǒu wèi( )

  • 8、按要求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做题。

    ______请罪 ______鸿遍野 _____而好学 腰缠万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患 畏__________

    (1)以上词语中是褒义词的有:______,是贬义词的有:_______。(各填一个即可)

    (2)划“﹏﹏﹏”的词语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下半句是_________

    (3)划“ ”的成语讲述的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的故事,像这样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我还能写一个:_______________

    (4)上面“__________”可用来形容“特别特别有钱”,“_________”可用来形容“前怕狼后怕虎”。

    (5)从上面的词语中选取你喜欢的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担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解释下面两个词的意思。

    眼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它可爱的样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你有哪些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走进文本,感受阅读。

    【文本一】       

    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有删改)

    小朋友们应该会时常听到爸爸妈妈和老师让你们多读些书的叮嘱。为什么他们会在劝阻我们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的同时,让我们多读书呢?书是什么?书中又蕴藏着怎样的宝贝呢?

    书,就像是一只碗,一只以文字或图画盛满关于万事万物的知识之碗。虽然它看上去只不过是一只小小的碗,可其中装满了无穷无尽的知识,涵盖了广袤世界中的万千事物;因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去寻找想要的答案。

    如果想沉浸在欢乐与趣味的海洋中,只要打开故事书,它就能随时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奇妙幻想的探险国度,为你的思想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如果遇到心情沮丧或者与小朋友产生矛盾等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书也会成为你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帮你指明方向,让你跟随书的脚步,时而笑,时而哭;帮你治愈心中的伤口,为你提供生活的动力。

    同时,书还能让你间接感受未知的世界,带你体验未曾经历却想试的事情,让你可以敞开心扉去面对那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当你遇到需要解答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查阅专业书籍、百科字典或期刊来获取相关资讯和知识,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来获取想要了解的知识。不过,可别把阅读的时间单纯地看作是获取知识的时间,因为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全面地去阅读各类书籍,可以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深远。

    【文本二】

    为了什么而读书(有删改)

    既然我们已经否定了为听话、为好成绩、为面子而读书的不当想法,那么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

    可能有人会说,读书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和生活状况,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因为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考出好成绩;只有考个好成绩,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只有考个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找个好工作,才能赚很多钱,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难道,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吗?

    我们应该都学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课文讲的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的一则感人故事,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富强而发奋读书的宏伟志向。正是因为周恩来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才造就了备受人民景仰的一代伟人。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要靠我们去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靠我们去奋斗。如果我们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读书,不好好读书,又怎能担当得起如此重任呢?我们只有读好书,才有机会报效祖国。

    此外,我们要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和将来的就业,不单纯为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读书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增进自己的学问,建立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

    【文本三】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有删改)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间“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凡是古老的事情,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变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越积越多,而禽兽似乎没有这种本领。

    人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还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

    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1】从以上文本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蕴含——( )          继承——( )            永无穷尽——( )

    【2】分别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介绍读书的目的。   

    文本一:_______

    文本二:_______

    文本三:_______

  • 11、阅读理解。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 )不好看,( )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 )做有用的人,( )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在文中“(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父亲拿花生同____________相比,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是______

    【3】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

    【4】选文中,花生的“不好看”是指___________,“很有用”指的是__________,“体面”指的是__________

    【5】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的理解是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做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囫囵吞枣。既然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

    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短文围绕“好读书”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①②段写了为什么读书,第__段写了_____,第_____段写了______。(整体感知能力训练)

    【2】科学书记录了大自然的奥秘,历史书_____,文学书_____。(捕捉信息能力训练)

    【3】读书的好处有哪些呢?(捕捉信息能力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作为学生,你该怎样和他们沟通呢?(创意应用能力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第⑤段句子的写法,完成下面的填空。(创意应用能力训练)

    读书______,使人______

  • 13、默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 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

    (1)疾步:______________

    (2)原封不动: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 ”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照样子写词语(各两个):

    嘀嘀嗒嗒____________________又尖又细 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对的打“√”错的打“×”

    1)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_____

    2)母亲笑纹如花。 ______

    3)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_____

    3填空: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这句话中,母亲的梦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零食与健康

    ①面对品种多样的零食,有些家长的做法是只要孩子喜欢吃就给买,产生了不少“小胖墩”,而有的家长除了一日三餐,不愿意给孩子吃任何零食,认为零食全都是不好的。

    ②其实,零食能在正餐与正餐之间起到补充能量、充饥的作用,只要选择得当,对小该的生长发育是有积极意义的,美国有研究表明,很多孩子一天中约20%的热量来自零食,所以孩子对零食的正确态度非常重要。尤其是学龄前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

    ③那么,该如何挑选零食呢?专家指出,给孩子挑选零食,应按零食健康程度:健康,中性、不健康,来挑选:主要判断标准:成分是否天然、是否经过精加工、营养成分是否单一,添加剂种类如何,健康级的零食通常食材比较天然、未经过精加工、营养较为均衡、食品添加剂也相对较少,可以作为孩子生长发育的有益补充,因此可以安心让孩子食用,中性级的零食可以适量摄入,但要注意频率,因为这类食物的营养比较不均衡,而且调味,加工程序较多,其中也不乏添加剂。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健康级的零食了,不仅没有营养,而且通常伴随高糖,高油脂,高热量,还有许多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不仅对儿童健康毫无益处,还会引起肥胖、龋齿等。

    ④不过,光凭家长把关恐怕还不够,让孩子自身树立正确的零食观念十分重要。家长要教育孩子哪些零食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哪些零食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吃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到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可以教孩子看食品配料表的意义,并告诉他们哪些成分是好的,哪些成分是不好的。较大的孩子自己购买零食时,家长还要逐渐教孩子学会看生产日期是否合格、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漏等。

    【1】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零食能起到补充能量、充饥的作用,对小孩的生长发育有积极意义。_____

    (2)按健康程度给零食分级,主要看口味是否适合儿童使用。_____

    (3)健康级食品完全不含食品添加剂。_____

    (4)吃零食时要注意生产日期是否合格。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零食与健康的关系的。

    【4】短文第2段中“约”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秘密

    周海亮

    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图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幸好父亲找到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或是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能够为父子俩增加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儿子“呜呜”地哭起来,让“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不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第三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绕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父亲对儿子说:“这间木屋很可能是一些过路者的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

    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这样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然后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

    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虽然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儿子叉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他也去拣,父亲却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父亲一连出去拣了三天蘑菇,他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一副大病初愈的样于,儿子问父亲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

    儿子害怕地哭起来,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一定会有人发现我们…”

    第二天,果真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仍然心有余悸。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

    十几年过去,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看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儿了。”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它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

    父亲狡黠地笑了,说:“还记得十几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三天的时间里,我可能尝遍了森林里所有的蘑菇……”

    (选自《意林》2006年第020期,文章有删改)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寻觅( )            坍塌( )             遗弃( )             狡猾( )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       )里。

    ①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

    ②危险之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 )

    【3】父子俩身困密林,遇到的两个困难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中画“ ”句子,谈一谈父亲的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说法中,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父亲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B.儿子买回蘑菇后,父亲笑笑,没说话。是因为他曾经尝遍森林里所有的蘑菇,蘑菇对于他早已失去了新鲜感。

    C.一个秘密的揭晓,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生死关头,他沉着镇定。用智慧开辟求生之路,危难之时,他乐观出默。帮助儿子战胜恐惧。

    D.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这是环境摘写,写出了树林密集、阴森的特点,点染出一种令人焦虑的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 17、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留去,不会落在窝里。

    【1】片段围绕“松鼠的窝”依次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松鼠建窝的步骤是怎样的?请完成下列图表。

    【2】“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句中“勉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 18、拓展阅读实训

    学会看病

     

    记得以前有首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可是如今我的手上长满了痘痘,又痒又疼,什么花呀、草呀,什么有花粉的东西都碰不得,所以也不能叫“勤劳的手”了。 

    一到春、秋季,我的细嫩的小手上都长满了痘痘,每天晚上,我都会拼了命地挠,一早起来,水泡都出血了。今天,我的水痘又复发了,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带我上医院。医院里浑浊的空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我的心情也随之低落下来。

    自从妈妈看了我的语文书上的《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这次就让我独自去看病,妈妈只在远远地看着。我拿着病历卡来到挂号窗口,说:“挂皮肤科”,然后,我拿到了一张号牌,到了三楼皮肤科,那里喧闹非凡,显然,皮肤不好的人很多。经过医生的初步诊断,已确定出我得的是湿疹,他说:“湿疹一般问题不大的,只要腥、辣的东西少吃,羊肉、牛肉也要少吃,还有如果痒了也不要挠,实在不行了,再在痒的地方涂一点药膏就行了。”我听了医生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我拿着医生给我开的处方,来到收费窗口付钱,拿了发票,我又来到药房,在“收方”窗口把处方给了里面的药师,然后又到“取药”窗口等待,当里面的药师叫到我的名字时,我胆怯地说了一声:“这儿!”然后,我才拿到了药。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这是一首我小时候经常唱的歌曲,今天,我又唱响了这首歌!

    1写出和“喧闹非凡”意思相近的两个四字词语。

    ___ ___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手不能叫“勤劳的手”了?

    ___

    3妈妈这次让我独自去看病,起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___

    4找出和开头的歌词相互照应的句子。

    ___

    5通过这件事情,作者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

  • 19、课内阅读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你认为作为母亲这样做是冷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线图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日的夜晚,野地里渐渐安静下来,四下里静得听不见一点狗吠,__________静得______________(想象情景补充句子)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紫红的小果实让太阳烘烤得熟透了。(改成字句)

  • 22、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楚王不得不让人给晏子打开城门。(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山洪从谷里涌了出来。(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孩子们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嬉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童年是一首纯真无暇的诗,童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

    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综合练习。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小丽的奶奶总是不听劝告,要去麻将馆打麻将。小丽想通过写便条的方式劝说奶奶。请你帮帮小丽写一张便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