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我的心爱之物”这个习作主题,你认为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要求?( )
A.洋娃娃
B.西湖风光
C.存钱罐
D.滑板
2、加点字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落魄(pò) 疲惫(bèi)
B.缝纫(rèn) 龟裂(guī)
C.脊背(jì) 恍惚(guāng hū)
D.腼腆(miǎn tiān) 谨慎(jìn)
3、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钉鞋 忙碌 酷暑炎夏
B.脊背 龟裂 引入技途
C.口罩 彩排 峦峦不舍
D.路费 酸味 满坏信心
4、根据拼音写汉字。
diǎn lǐ xié shāng zhān yǎng diàn niǔ
( ) ( ) ( ) ( )
5、“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
这句话抓住了天马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读了这句话,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
6、本单元内容回顾。
1.《搭石》通过描绘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2.《将相和》写出了________和_______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_______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______知错就改、忠心爱国的品质。
3.读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知道了:______是两条腿的动物中跑得最快的,_______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____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
4.《冀中的地道战》有序地介绍了冀中地道战的_____和_____,地道的______和_____,以及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__________。
5.小明平时学习不认真,放学后总是贪玩,爸爸便用陶渊明的诗句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用岳飞的词句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养( )处( ) 半( )半( )
( )忙( )乱 ( )机( )算
( )脑汁 ( )夜( )更
8、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在去wài pó(________)家的水路上,jiù jiu(_____)轻轻拨着木jiăng(______),小船 wěn wěn(________)地行驶在xùn qī(________)刚过的水面上。周围茂盛的róng(______)树使得河面越发 xiá zhăi(________),两岸dī ăi(________)的植被似qiàn(______)在玻璃框里的画。我 chén jìn(________)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偶尔几只鸟的啼叫让乡下的lí míng(________)yù(______)加宁静。
9、读课文片段,做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片段选自___写的《___》。这篇课文出自长篇小说《___》。
【2】这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___的生活。
【3】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和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描写祖父的园子里很多事情,目的是( )
A.说明祖父的园子里的很乱。
B.说明祖父的园子每人打理。
C.说明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快乐的。
D.说明祖父不勤快,任由它们玩耍。
10、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鸟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①热闹街市 ②玲珑剔透 ③田园风光 ④金碧辉煌
【2】这两段话从两个方面介绍圆明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画线的句子加标点。从这句话表示时间的词语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4】照样子写一句话,用上加点的词。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白鹭 》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文章的第一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创作的何种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少,请各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填空。
(1)“七十二刀”,准确地数出刀数,说明了病人____________,更衬托出他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充分流露出沃克医生内心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朗读这句话时要用________(A.激动高昂 B.低沉缓慢)(填序号)的语调。
【2】选文第1自然段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沃克医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下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刘伯承不使用麻醉剂接受手术,手术中一声不吭。
B.刘伯承手术时抓破了新床单,却还在数刀数。
C.刘伯承像神仙一样厉害。
D.刘伯承有着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于碎片化阅读的系列报道
(引自互联网)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百科,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权威调查)2019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阅读方式 | 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时读 | 主要读电子书 | 主要读纸质书 |
占比 | 55% | 19% | 12% |
年阅读量 | 3本以下 | 3-5本 | 5-10本 |
占比 | 5% | 19% | 28% |
阅读时间 | 低于30分钟 | 30分钟—1小时 | 1—2小时 |
占比 | 20% | 47% | 23% |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调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比于电子书,读者更喜欢纸质书。
B.超五成读者2019年平均每天阅读时间近一个小时。
C.有一半以上的读者年阅读量超10本。
D.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时读的人占多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
材料二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快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材料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写出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请你从二十四节气中任选一个节气写一条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材料中有的除外),填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据了解,哈罗单车自2018年3月11日正式进驻丽水,至4月初已达到9000多辆。目前丽水注册用户7万多人,日均骑行量达到4万多次。哈罗单车开锁即收费,收费标准是1元/30分钟,不足30分钟,按照30分钟计算。
[使用单车要注意] 第一,下载哈罗单车app,一定要去该单车官方网站或者正规应用市场,防止不法黑客盗取你的个人信息和钱财。第二,扫码前识别一下二维码真假。识别二维码真假方法很简单:扫码前用手触摸一下二维码基本就可以识别真假了。目前哈罗单车的二维码是覆盖在塑料保护层之下和喷涂两种方式的。如果是胶质纸或者是其他方式后期粘贴的话,极有可能是诈骗。车费仅通过APP在骑行结束后才支付,不会采用其他方式,更不会提前支付。
哈罗单车实行夜间(晚上11点至早上6点)免费骑行,解决了公交地铁停运后的夜间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阅读材料,根据文本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哈罗单车app一定要去哈罗单车官方网站或者正规应用市场下载。 ( )
【2】哈罗单车的二维码如果是覆盖在塑料保护层之下的极有可能是诈骗。( )
【3】哈罗单车车费可通过APP在骑行没有结束前支付。 ( )
【4】哈罗单车收费标准1元/30分钟,不足30分钟,不用收费。 ( )
【5】李伯早上5点扫码开锁,骑车10分钟去防洪堤锻炼身体,他可以不付费。( )
16、课外阅读。
蓝 鲸
鲸是海洋中个头最大的哺乳动物,而蓝鲸又是鲸类中最大的一种。
一头大蓝鲸就是一座小山。它的体长可达30多米,体重有170多吨,相当于300头黄牛的重量。尤其是它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3米多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
蓝鲸的脊背呈浅蓝色,尾巴宽阔扁平。它在水中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27千米。它经常潜入水中。每次浮出水面换气时,会从鼻扎内喷射出高达15米左右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喷泉。蓝鲸的力气很大,它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
蓝鲸吃东西与众不同。它只要把大嘴一张,猛地向前一推,大量的鱼虾和海水就会一涌而入。这时它把嘴巴一闭,舌头向上一卷,海水就会从鲸须的缝隙间排出,而大批的食物就会留在口中,被它吞到肚子里去。人们把这种吃东西的方法叫做“鲸吞”。蓝鲸的饭量大得惊人,它每天要吃4顿饭,每顿竟能吃下4吨鱼虾。
蓝鲸浑身都是宝,由于过量的捕杀,蓝鲸已经濒临灭绝。目前,人类正在采取措施,拯救这一珍稀动物。
(1)用“ ”画出描写蓝鲸吃东西与众不同的句子,人们把这种吃法叫做“_______。”
(2)短文在介绍“蓝鲸”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判断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①一头大蓝鲸就是一座小山。( )说明了____________。
②尤其是它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 )说明了____________。
③它在水中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27千米。(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刻骨铭心的国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史料陈列厅、尸骨陈列室和卵石广场等几部分。
走进史料陈列厅,首先看到的是墙壁上挂着的250幅图片和文字说明。这些真实的历史纪录,展示了日寇制造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六个星期,毫无人性而又发了狂的日寇,以枪杀( )刀砍( )焚烧( )刺戮( )活埋等残酷手段,对待我无幸的市民,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35万人惨遭屠戮!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在陈列厅中央的橱窗里,陈列着几件当年日寇屠杀我同胞的凶器,有军刀、长枪、机枪等。其中一把叫作“助广”的军刀,至少染上了350人的鲜血,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趴在橱窗里。
走进尸骨陈列室,跳进眼帘的是橱窗里的累累白骨!尤其使我悲愤的是那个只有拳头大小的颅骨,这分明是一个幼儿的遗骨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日寇连婴幼儿都不放过,难道不是企图扼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吗?
如果说史料陈列厅的图片和说明,尸骨陈列室的累累白骨令人感到愤怒的话,那么室外的卵石广场则会给你另外一种感觉。整个大院,铺满了苍白的卵石,寸草不生。这悲凉的气氛,使人不由得想起当年大屠杀后“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历史,( )记载着过去,( )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不会忘记!
【1】给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恰当的标点,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趴在橱窗里”,从“趴”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______)句,在文章结构上起(______)的作用。
【4】文中的“日寇连婴幼儿都不放过,难道不是企图扼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吗?”这是一个(______)句,表达了非常强烈的思想感情,把它变为陈述的语气,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推想“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被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带给我们什么启迪?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快乐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乡村田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民族建筑,还有西洋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至先秦时代的( ),下至( )、( )、( )、( )、( )历代的( )和各种(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
【2】把第二自然段补充完整。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________)
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________)
形容珍贵难得的宝物。(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三个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句,起(________)作用。
【6】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因此朗读时应体现(_______)、(_______)之情,语气(_______)、(_______),语速宜(_______),娓娓道来。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结合上下文解释“震耳欲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选文第二自然段,用三个词语概括厂房内恶劣环境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重复连喊两声“妈——”,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我”看到母亲非常激动,所以反复呼唤母亲,希望唤起她的注意。
B.在拥挤、嘈杂的环境里,“我”无法确定哪个是“我”的母亲,所以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是带有疑惑的。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能不能换成“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反复出现三次“我的母亲”,从中你感受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例句描写事物的方法,从给出的事物中挑一种,写出它的特点。
例: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梅花 | 蜜蜂 |
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缩句。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22、改写句子。
(1)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
(2)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23、习作。
题目:爸妈,我想对你说
生活中,爸爸、妈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你。有时,却引起了一次次意想不到的误会,或者让幼稚的“我”很不理解……小朋友,你如果有不理解爸爸或妈妈的地方,也可以在作文里说一说,写一写,记住要流露真情实感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