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咸阳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

    B.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瞬时速度能够达到二十四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是七十千米每小时。

    C.真是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

    D.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三百二十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

  • 2、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言而:知晓,明白 家户晓:知晓,明白 面面相:看

    B.开:镜子 光彩人:照 一知半:解开

    C.生:全 业:结束 不一格:限制

    D.日:整 始:最后 心旷神:愉快

  • 3、下列词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坚持原则             坚定信念             改正生活             奇妙的琥珀

    B.坚实基础             坚守后盾             改变技术             奇特的构思

    C.坚定信念             坚守阵地             改善生活             奇丽的景象

    D.坚信岗位             坚实基础             改良品种             奇异的民族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比一比组词。

    埃(     虹(     健(   拂(

    挨(    扛(     键(   佛(

     

  • 5、让生字走进语境。

    英法联军chuǎng jìn______圆明同后,将园内洗劫一空。为了xiāo huǐ______zuì zhèng______,侵略者fèng mìng______在园内放火。园中那宏伟的jiàn zhù______、数不尽的艺术瑰宝tǒng tǒng______化为灰烬。

  • 6、 区别字组词。

    锐(   )   搅(   ) 绪(   )   辈(   )

    兑(   )   觉(   ) 者(   )   悲(   )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陆游在弥留之际,心中最大的遗憾是_______(用诗句回答),他把自己的愿望告诉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诗中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

    2.南宋统治者把杭州当作____,整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林升的“_________”这句诗用质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愤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情感。

    3.《己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这首诗中表达作者渴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8、组词。

    熏(  ) 杭(  ) 孤(  )

    黑(  ) 抗(  ) 狐(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人类只有7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2050,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80%。要做到这一点,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状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仔细阅读画横线的句子,我们会发现麦克古尔关于拯救地球的观点是在_____年提出的。

    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快乐阅读、轻松答题。

    丹顶鹤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很长,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它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瞄,西瞧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quán)起,显得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丹顶鹤真有意思!

    【1】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东瞄瞄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这段话写丹顶鹤的外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__________

    【4】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温过低或过高都可能患病。为何人在进化中形了这样的体温模式?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但还不能获得满意的答案。现在,与体温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日本的自然医学博士石原结实认为,人的体温过低是导致百病丛生的原因。这个结论有科学根据吗?

    ②如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因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并没有降低。对此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解读。例如,有人认为医学的发展固然能治疗很多疾病,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疾病,因而疾病看起来是越来越多。同时,环境污染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非科学化,自然也造成了现代人的疾病增多。不过,石原结实认为,现代人的很多疾病是体温过低(按中医的说法是体寒)造成的。

    ③大约50年前,日本成人的平均体温为36.8℃,儿童的平均体温为37℃。根据石原结实在诊疗中对人体温的测量发现,现在日本人的温度大部分只有35℃。但人类的平均体温应当为36.5℃,所以日本人50年来平均体温至少降低了1℃。

    ④正是这1℃体温的降低诱发了大量的疾病,因为体温的升降与机体免疫力呈正相关。体温每下降1℃,机体免疫力就下降30%以上;而每升高1℃,免疫力则提高5~6倍。50年来日本人的平均体温下降了1℃,因而日本人的免疫力也下降了,导致百病丛生。

    ⑤体温下降为何容易得病?原因在于体温下降可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血压上升。而且体温下降还可阻碍血液中糖分及脂肪等能量的燃烧,也会阻碍尿酸、丙酮酸等废物的排泄,容易引发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和痛风等病症。

    ⑥虽然体温下降是否真的是导致疾病的根源还值得研究,但这提供了一种认识健康疾病的新角度,而且很多理念是与现代健康理念相契合的,例如,不能吃得太多,要多运动等。

    【1】短文主要是为了说明体温与( )的关系。

    A.环境

    B.生活方式

    C.健康

    D.血压

    【2】第③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

    B.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C.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D.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研究者公认,体温过低是导致人类百病丛生的原因。

    B.研究人员尚未弄清人体现有体温模式的形成原因。

    C.石原结实的研究表明,日本人平均体温和免疫力较50年前都有所下降。

    D.体温下降可导致血液流通不畅,阻碍体内能量燃烧和废物排泄,引发疾病。

    【4】简要概括研究者对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达观了较高的水平,但是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因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并没有降低”的解读。(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至少”可以删去吗?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选段的构段方式是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

    【3】在秋天的黄昏中,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的。

  • 13、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______;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______;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______;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______。

    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只要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选择合适的一组词语,填入第二语段的横线上。(        

    A.历史书       科学书       文学书       哲学书

    B.历史书       科学书       哲学书       文学书

    C.科学书       历史书       哲学书       文学书

    D.科学书       哲学书       文学书       历史书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自身的阅读收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极平常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宽,水小时,鼓足劲,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岩岸上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对岸便是生产队的大田。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和苏北农村的无数条小溪相比,没有任何便值得夸耀的地方。

      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

      “当,当……”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从溪底看见天空中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有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拉开眼前的小溪又展开了另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早晨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中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柠檬黄紫罗蓝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

      从此,我对小溪入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就像看我的老朋友。我爱溪中悦耳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A、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情更美好。(   )

    B、形容变化极大。(   )

    C、比喻色彩鲜艳、纷繁或式样繁多。(   )

    【2】根据短文的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色彩 (   )的流水声 (   )的早霞

    【3】给文中方框处加上标点符号,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句话运用了     两种修辞手法.

    (2)、这句话共描述了   等颜色。

    (3)、这句话描写的是   的景象。

    【4】画~~~~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点明中心;、过渡段,和上文是递进阶段;过渡段,和上文是转折关系)

     

  • 15、阅读

    三顾茅庐

    ①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②回到驻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③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④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⑤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yè)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⑥刘备听了诸葛亮关于当时形势的一番精辟见解后,更加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奠定了蜀国的基业。

    【1】根据所给解释找出文中相应词语,填在括号内。

    (1)不满意,闷闷不乐地回去。( )

    (2)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

    (3)比喻诚心地邀请别人。( )

    【2】本文通过对张飞的_______描写,突出了他______的性格。张飞“不耐烦”“气极了”的原因是______

    【3】文中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

    【4】通过短文内容,对刘备的性格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B.有政治抱负但性格懦弱

    C.没有主见,卑躬屈膝

    【5】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是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

    B.刘备前两次都没有成功见到诸葛亮,说明诸葛亮在试探他,故意不露面。

    C.跟张飞比起来,关羽性格稳重,顾全大局。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________

  • 16、阅读。

    概说圆明园

    ①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其基址为明代皇帝亲戚的故园遗址。1709年,即康熙 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后又赐与皇四子胤禛(yìn zhēn,即雍正),并题名为“圆明园”。1725年,雍正即位第三年,扩建圆明园,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 即位后,六次巡游江南,喜江南湖山之美,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图,仿置园中。 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益发辉煌。整个园区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前后经历150多年,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主要部分。因“圆明园”建置最早,规模最大,又是外朝内寝区,所以习惯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②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 ),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 ),或采取江南绮丽多姿的( ),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大成者。

    ③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园外兵营林立,没有皇帝的特别赏赐,就是那些封疆大吏,也不得擅自入园游览。1897 年,李鸿章自西欧回国,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受到慈禧的赏赐。他在宴饮、听戏之后私带几名手下游览圆明园废址。虽然当时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但仍然还是皇家禁苑,像李鸿章这样的宠臣,也因私闯禁苑的罪名,受到罚俸处分。

    ④今天驰誉世界的颐和园,不过是圆明园的一个外围园林,由此可以想像昔日的圆明园该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片废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根据当时的一位英国军官回忆,“9月4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当英军吹集会号时,一个师的军队,每个团能准时报到者不到10人,余下的仍在抢掠之中。1861年1月14日,英国《泰晤土报》刊载了以《北京和平》为题的通讯,其中谈到当时圆明园被掠夺的情况时说:“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 无价的瓷器和珐琅(fà lánɡ)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了。”掠夺后,指挥官就下令焚烧圆明园。英国人温华尔曾经作过这样的描述:“两天两夜的大火熊熊地烧着,仿佛一张幔(màn)子罩着整个圆明园,并且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仿佛像一长期的日蚀。”这一页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1】第1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圆明园规模宏大的特点。

    【2】请根据第②自然段内容选择合适词语,将选项序号填入括号内。

    A.深山幽谷        B.名园胜景            C.仙宫幻境

    【3】文中通过一个什么事例来体现圆明园是皇家禁苑,不得擅自入园游览?请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大量引用了英方的材料,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主张重建圆明园,有人反对。你的意见呢?请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文段,至少提出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太阳》(片段)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文章开头引用了一个神话传说,这个神话传说的名字是_____,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成语说明了十个太阳给地球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个成语是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_____

    【3】“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_______

    【4】给这三段文字概括小标题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起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定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生活呢,其中也包括闭着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

    ④我听了鼻子一酸,哽咽着问:“后来呢? ”

    ⑤“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八道杠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⑥听着方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选文有改动)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 )               流畅——( )

    【2】写出第②段中画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方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主要是因为( )

    A.自行车挡了她的路       B.自行车摆得乱,有碍观瞻        C.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2)“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 )

    A.人行横道                    B.盲道                                      C.人生的道路

    (3)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 来表达主题的。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4】找出方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

    【5】读完全文,请你说说题目“盲道上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内阅读。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1】话选自课文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

    【2】给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开(chéng  shèng)________     (xiān  xiǎn)________

    【3】写出选段中的一个双重否定句,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段画横线的词造句。

    无论……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写一个句子,用上拟声词)

     

    (2)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照样子,写句子

     

     

    (3)后来登上长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缩句)

     

    (4)它难道不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川藏公路全长两千四百多公里,穿越折多山、雀儿山等十四座大山和金沙江、大渡河等十二条奔腾咆哮的江河。

    川藏公路很长,穿越许多大山和江河。

     

     

  • 21、老师每天的工作都很沉重,但他们毫无怨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1) 小胡子走到海娃面前,说:我最喜欢小孩,你不要害怕。

     

    (2)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结合下面的资料袋,改写《永远记住您,老师》,用安妮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写清自己帮助海伦·凯勒成长的过程和想法。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左右。

    资料袋

    安妮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她8岁时,她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两年后,她父亲又失踪了。极度的悲伤使她的视力很差,几乎失明。在珀金斯盲人学院,安妮学会了布莱叶文。她还学会了手指字母,用手指不同的位置代替字母表上不同的字母。不久,医生给她的眼睛做了手术,使她的视力得以部分恢复。尽管这样,她仍在珀金斯盲人学院花了6年多的时间学习教育盲聋孩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