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句子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美:①美丽、好看;②得意;③令人满意的,好。
1.花生的味美。( )
2.黄山的景色真美啊!( )
3.人家夸他几句,他就美得不得了。( )
爱:①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②爱惜、爱护;③喜欢。
4.你们爱吃花生吗?( )
5.我们爱祖国。( )
6.大家要爱护公物。( )
2、选择恰当的比喻,依次填入括号的词语是( )
①风拂杨柳 ②旭日喷薄 ③大江东去 ④小桥流水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如 ,婉约如 ,粗犷如 ,细腻如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③④②①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3、下列作者和题目不相符合的一组是( )
A.《白鹭》——郭沫若
B.《四季之美》——巴金
C.《忆读书》——冰心
D.《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4、填空。
1.《忆读书》一文作者是__,原名__,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有诗集__和__等。
2.__代__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___,___,是知也。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个“_________”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一句精练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怀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其实是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6、精彩回顾。
(1)来到西塞山前,看到山青水绿,鸟飞鱼跃的景象,我不禁随口吟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来。
(2)《少年中国说》(节选)开头以“故今日之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观点。
(3)《九成宫醴泉铭》是我国著名书法家_____________的楷体代表作。
(4)《观书有感》其一中的“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他还告诫我们,读书要做到三到,分别是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中的秋天真美!“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和“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都呈现出秋天不同的美。
7、读拼音写汉字。
lónɡ dōnɡ_____ shū lǐ_____ shǒu juàn_____ huá qiáo_____
qī línɡ_____ mó nàn_____ cí xiánɡ_____ xùn chì_____
8、根据解释和句意写词语。
(1)听到这个消息,他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好像要发狂的样子),非常高兴。
(2)面对这些财宝,他不免也 (指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起了波动)。
(3)听了解释,老人有些 (有点相信,又有些怀疑),对我们开始热情起来。
(4)在这个小山村里找到这么多的文物,简直是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 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噪 燥)不安,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功”与“成”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俗话说“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指。“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小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须奋斗就会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的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眼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世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万川,博览经典秘(籍 藉),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再迈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的“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花朵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 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 决)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炉火纯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耕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 ,“功”是“成”的 。成功对懒汉来说是 的。对奋斗者来说又是 的。
【4】“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就能被滴穿
C.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5】文中列举了那几个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李时珍,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成功离不开持之以恒。补充下列有关时间的格言。
①时间给 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给 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②不愧对今天的人,时间会给你 ,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 。
10、阅读与理解。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jūn guī)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gòng gōng)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qū qǔ)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xiè jiè)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在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上打“√”。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忙碌——( ) 龟裂——( )
【3】文段中的四个“立刻”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从中你体会到“我”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中国瓷器
①瓷器是中国的特产,有的瑰丽,有的朴素,有的简约,但都透露出一股中国风。
②从夏、商、周的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带釉①硬陶开始,瓷器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仅仅是瓷器发展的开始。到了隋朝时期,瓷器中的青瓷开始烧造,白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当历史的转轮,转向唐朝时,真正的瓷器出现了。这是陶与瓷的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前的陶瓷质地脆弱,只能算作原瓷。越窑和邢(xíng)窑②也是此时期出现的,在五代十国时期,越窑成为吴越王钱氏的御用器皿。在此阶段中,天青色出现,获得了“雨过天晴”的美称。
③到了宋朝 定窑 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形制优美 高雅凝重 其程度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明清两朝,瓷器渐渐成熟,花样百出。万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成为后世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这时期的斗彩发展出来,“万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时又有红地黄彩、蓝地黄花,红地青花、黄地青花五彩、描红等等各式彩瓷集前代各窑之大成,图案更是千变万化。
④瓷器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独创技术。
⑤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象”。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其次,覆盖在瓷胎上的材料,也称瓷釉,使中国瓷器更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为增加瓷器的美提供了可能。此外,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与之不同。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轴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⑥中国瓷器,实在是民族的一份骄傲。
(注释)①釉(yòu):涂在陶瓷表面烧制而成的玻璃质薄层,能增加制品的光泽、机械强度,防止腐蚀。②窑(yáo):烧制砖瓦陶瓷等物的建筑物。
【1】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阶段 | 朝代 | 瓷器的发展 |
瓷器发展的开始 | _______ | 瓷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
陶与瓷的分水岭 | _______ | 真正的瓷器出现 |
瓷器的鼎盛时期 | 宋 | _______ |
瓷器的成熟时期 | _______ | 花样百出 |
【2】文中提到,中国瓷器名扬天下的原因不包括( )
A.烧制火候到位 B.原料得天独厚 C.色彩丰富 D.瓷釉特别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瓷器的变化发展和名扬天下的原因。
B.中国瓷器的变化及每个朝代的特色。
C.中国瓷器形式多样,色彩瑰丽,极具变化。
D.中国瓷器的独创技术及形成原因。
【4】第⑤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用到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5】读句子,加标点。
到了宋朝(____)定窑(____)汝窑(____)官窑(____)哥窑(____)钧窑(____)形制优美(____)高雅凝重(____)其程度前无古人(____)后无来者(____)
12、含羞草
一个夏末的早晨,热情的罗马尼亚主人带我们去参观克鲁日市植物园。一踏进大门,仿佛进入了仙境,奇花异草,千姿百态,随风起舞。每一朵花,每一棵草,好像都在向我们招手。
真怪,主人没有顺着次序给我们介绍各种花草,而是大踏步地向前走去,那对深邃的眼睛半眯着,神秘的样子,一言不发。看到他这种表情,我们忙四下寻找主人可能向我们介绍的花草。
“含羞草”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哈哈哈……”主人放声笑了。
含羞草,我也看到了!在假山脚下,有几棵含羞草,那娇嫩的躯干上密密地长着一对对小叶子,顶端开着几朵淡红色的小花,它虽然挺美,但与周围这仙境般的花的海洋相比,实在太平常了。
然而主人却郑重其事地说:“别看它小,它很有特点。是公认的珍奇花草。你瞧,我一夸它,它就害羞了。”说着,他拾起一根细木棒,轻轻触动了一下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立刻合拢起来,随着,叶柄也垂下来,仿佛一个小姑娘,羞答答地低了头。
“瞧,多有意思!听说在你们中国,到处都有。可我们这儿,就这么几棵,还是从中国移来的。”主人兴致勃勃地说,“我还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来植物园参观。带队的老师深情地站在美丽的含羞草前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他说,中国人不但勤劳勇敢,而且与别的民族不同的是,他们总是埋头学习,埋头工作,反对夸夸其谈。他问我们:‘中国人的性格像不像含羞草?’我们都说:‘像!’他要我们以含羞草为题出一期墙报,要我们学习中国人的美德,永远谦虚谨慎。现在想起来,这小小的含羞草给我们的启示可真不小。”
健谈的主人接着说:“那时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学习成绩可真棒,就是有那么一点不实在,爱出风头。看了含羞草后,她写文章说:‘我要做含羞草,不声不响打扮春天,不做巧八哥吱吱喳喳引逗儿童。’大家看了,就给她起了个绰号,叫‘中国草’。”
“她对这个绰号生气了吗?”我问。
“生气?她可高兴了,前几年给我写信,署名还写‘中国草’呢。”主人说。
“她现在在哪儿?”
“由于20多年谦虚谨慎地工作,成绩显著,几年前就成了副教授。”
我们都衷心地为这位副教授感到高兴。
主人说:“我想,在你们中国,就像到处有含羞草一样,也有很多含羞草式的孩子吧?”
“是的!”我若有所思地说,“我们中国的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很注意克服说话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的恶习,他们坚信,谦虚谨慎是我们民族的美德。”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躯干(gān gàn) 娇嫩(lèn nèn)
【2】回答问题。
(1)含羞草是什么样子_________
(2)人们为什么叫它含羞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马尼亚人民从含羞草想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位女学生后来当了副教授,这与含羞草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蜡烛
蜡烛并不起眼。用蜡裹成一根小小的蜡烛,中间穿根芯,就制成了这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蜡烛。
有人说,“蜡烛在现代社会里是落后者”,而我却并不认为蜡烛如此无用。当人们需要它并点燃它时,它就无私的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人类;当人们熄灭它,把它冷落在角落时,它也从来没有发出过半点怨言。这平常很不起眼的蜡烛,品格是多么高尚啊!人类需要这种品格,人类不能没有这种可贵的品格!
望着蜡烛,我不由得想起了无数具有蜡烛品格的人。当你学习获得某项成功时你可曾想到,在这背后,老师正默默地耕耘着,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把知识与爱给了我们;当体育健儿夺得一块块奖牌,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时,人们可曾想到,在这背后,又有多少教练员、陪练员为此付出血;当人们靠现代化机械去劳动,自己轻松之余,人们可曾想到,科学家此刻正不分昼夜地工作着……他们不就像蜡烛一样,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吗?他们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给世界带来无限光明。
我愿化作一支蜡烛,无私的将自己的全部光亮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换取大家的光明!
啊!蜡烛,我赞美你!
【1】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 )
A.列举省略
B.话未说完
C.语义转换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卑鄙________ 索取________ 紧张________ 重视_______
【3】按要求摘抄句子。
(1)文中写蜡烛精神具体体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赞美具有蜡烛品格的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4】除了文中提到的这几类人,还有哪些人具有蜡烛一样的品格?请你模仿第三段的写法,在举出一个例子。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人们可曾想到___________。
14、下面是小明进行的一项小调查。请你认真看一看,完成练习。
某小学五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用时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 家庭作业用时 | 睡眠用时 | 体育锻炼用时 | |||
用时情况 | 2小时以上 | 2小时以下 | 8小时以上 | 8小时以下 | 1小时以上 | 1小时以下 |
人数 | 84 | 16 | 27 | 73 | 21 | 79 |
【1】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小学五年级的100名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2】根据以上调查,你会给教育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寻找
那时,我挺年轻。有一回,我停车在佛蒙特州南部的森林里,一位附近的农夫倒车时不小心将我的汽车撞瘪了一块,而我并不在场。当我前往取车时,发现车窗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行字:“我们等着您。”下面是一个电话号码。后来我是如何在农夫家的饭厅里同他相见并交换各自汽车投保情况的细节,我已想不起来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就农夫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表示感谢时,他平淡地回答说:“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他的妻子则微笑着在一旁用围裙擦干手,附和着丈夫的话。
( )许多年过去,我( )始终记着这场面、这句话。这对正直、体贴人的农家夫妇生活得好吗?我决定再次拜访他们的农舍。
带着自家烘制的馅饼,我驾驶着汽车朝佛蒙特州的南部驶去。一路上,我使劲地搜索着记忆中的小屋。停下车,我向人描绘着记忆中的农场:低矮的苹果林边有一个石头砌成的谷仓;大片的农田栽着向日葵;屋前的花坛里种着太阳花、 瓜叶菊和毛地黄。路人笑着对我说:“我们这个州有三分之一的地方类似这样, 小姐,除非你能说出姓名。” 可我说不出。
“许多人都会这样干的。真的,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一个正用干草喂着一群比利时粟色马的老妇人听我复述往事后这样说。
几个小时后,我把车开进了野餐区,这是一个有着清澈小溪、种植着大片凤梨树的美丽地方。可我正为此次重返旧地一无所获而心情不佳。
“对不起,小姐,我打搅你一下。”一对陌生人过来,他们正为自己的车钥匙被锁进了汽车而不知所措。
“我( )可以替他们打电话请来锁匠,( )可以让他们搭我的车回城……”我想。
于是我请他们上了我的车向城里开去。一路上,那位夫人向我介绍说,她丈夫是个植物学家,他们正一路旅行去北方收集蕨类植物。
我们终于把锁匠从城里带回了野餐营地。锁匠工作时,他们夫妇和我则在露天餐桌边坐下共同分享我带的馅饼。植物学家兴奋地说:“您真好,您真肯帮忙。”我笑着回答:“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接着就把我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并倾诉了寻找无着的懊恼。
此刻,他的夫人甜甜地插上一句:“寻找?您已经寻找到了这里的‘习惯’。”
【1】圈出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附和( hé hè ) 重返旧地(chóng zhòng)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一无所获: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词语。
写近义词:懊恼 ( ) 写反义词:陌生( )
【4】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合的关联词。
【5】简答。
(1)短文写了“我”做的两件事,是哪两件事?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
(2)“我”寻找的那位“农夫”住在何处?你认为那儿的人怎么样?
______________
【6】用“√”选择短文题目“寻找”的含义。
a作者没有寻找到那对农家夫妇,很遗憾; ( )
b作者寻找到了那位农家夫妇的“习惯”; ( )
c作者寻找到了那对植物学家夫妇。 ( )
16、(题文)一掬慈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4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幅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1】(小题1)写出四个和“轰轰烈烈”格式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小题2)为什么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感到家里?
【3】(小题3)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幅挽联。
【4】(小题4)从这个两幅挽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的什么情怀?
【5】(小题5)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
【6】(小题6)针对这个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17、课内阅读。
爸爸带我登上八达岭,
给我讲述龙和长城,
他指点着老龙头的方向,
又面对着嘉峪关吹来的秋风,
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
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
它是巨龙留下的身影。
1.在爸爸看来,龙和长城有怎样的关系?
。
2.这一节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3.读完这一节诗,你有什么感受?
。
1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威尼斯小艇(片段)
①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崩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②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威尼斯小艇有哪些特点?读第①自然段,用关键词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小艇比作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②自然段,用“﹏﹏﹏”画出具体体现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句子。
【4】第②自然段加点部分的意思可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表示。
【5】下面句子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
A.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B.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C.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D.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9、阅读短文。
守候一株水仙
(1)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莉…在暖的春风里,长得常茂皇,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2)忽然,母亲看着台一角的那盆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子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平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千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以生存的根系已被掏空了养分。
(3)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被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沾在水仙的根须上。
(4)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连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室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5)看着母亲执着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任由母亲去折腾。
(6)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洗水、施肥、松土、除草。然而,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7)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不会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8)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9)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虽然水仙长出了绿芽,但它还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10)果然,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在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在春日里悄然落尽。虽然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要开花的迹象。
(11)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12)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后,在快成一株干草时,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态度展现自己的价值。
(13)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着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已像一株水仙一样绽放?
【1】根据文章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把表格补充完整。
水仙的状态 | “我”的态度 | 母亲的态度 |
开过一季,枯萎了 | ______ | _____ |
冒出了绿芽 | _____ | ____ |
开出花朵 | ____ | ____ |
【2】文中有多处对比描写:(1)__________;(2)水仙花谢了以后的样子和最终开出花朵的样子形成对比;(3)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从加点的部分中,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2)“…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这句话中,作者把那朵水仙花比作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爸爸对我和弟弟说:“暑假我带你们去游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小燕子不想飞到埃及吗?(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明星越来越多。(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闪电撕碎了乌云。
把字句:
被字句:
(2)乌云遮住了太阳。
把字句:
被字句:
23、片段练习。
选择一个情景,写一写动态之美。
喧闹的农贸市场 课间十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