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出自古典文学的词语和对应的现代汉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客舍—旅店 客官—顾客
B.郎中—医生 驿站—服务区
C.掌柜—老板 钱铺—银行
D.印信—书信 伙计—服务员
2、“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下列对“如山般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傅的身材魁梧,像山一样挺拔。
B.师傅名声很高,像山一样高大。
C.说明那一刻曹小三内心很紧张。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蚱(zhà) 血泊(bō)
B.徘徊(huí) 镌刻(juān)
C.燕国(yān) 旖旎(lǐ)
D.踉跄(qiàng) 明晃晃(huǎng)
4、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________
(2)织女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________
(3)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________
(4)蜜蜂嗡嗡地边唱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归类。
牵(____)挂(____) (_______)失色 (_______)不休
(_______)不绝 得意(_______) 失(____)落(____)
(____)耳(____)聋 (____)心(____)血
1.带有人体器官名称或部位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神态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人说话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2.描写牧童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诗中藏着四部小说的名字,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从课文里认识不少形象鲜明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甘于清贫、克己奉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石猴,还有_____________的“军神”刘伯承。
7、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
2.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
8、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恰当的诗词名句。
(1)弟弟贪玩,不好好学习,妈妈每次催他学习,他总是说时间还长着呢,长大再学也不迟。你会用“________”来劝说他。
(2)表哥大学毕业后,整天在家玩,不去工作,家人催他找工作,他说不急,等玩够了再去创业。你会用“_________”来劝说他。
9、拓展阅读。
海 洋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 )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1】把下面的三个词语分别填入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
冲垮 毁灭 掀翻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 节约——(______)
昂贵——(______) 破坏——(______)
【3】人类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海洋乐于做出奉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检阅台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①”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②”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指“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复习一下;“思”是指“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
这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如果爸爸一页一页地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会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
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
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一大堆杂草,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写出你对下面词语的理解。
自生自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文中画“____”的两个句子的原文。
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爸爸对孩子读书比赛的名次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找出来,画上“ ”。
5.短文中画“ ”的句子能使我们想起一句古诗,请补充完整。
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周庄水韵(节选)
①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②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③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④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⑤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1】第⑤⑥句中的两个“仿佛”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两次到周庄的印象,分别用了下面两个句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2)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水墨画”的特点是_______,它突出了古镇________的特色;“版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它突出了古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色。
【3】作者写第二次游周庄,先从________觉的角度描写阳光下的雪景,再从________觉的角度描写______________的优美意境,令人神往。
【4】第②句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十分形象,请你说出它的好处。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⑤句中有两个“到处”各有所指,第③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它们描写的对象不一样,第③句是_________,第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乐园
父亲的眼神
星期天,我到商场买鞋。鞋柜台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挑选了一双满意的旅游鞋,正爱不释手,耳边响起一个沙哑的声音:
“同志,你手上这双鞋蛮好看的,得多少钱一双啊?”
不用回头,一听我就知道是个乡下人。我转过身来,仔细地打量着他:个子不算高,有些单薄,身上的中山装早已褪色,带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土,头发乱蓬蓬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正牵着他的手,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我指着“254元”的标价给他看。
那乡下人看了,嘴角轻微撇了一下,不禁面带愧色地对那男孩说:“孩子,爹买不起,太贵了。”那孩子低下了头,咬着嘴唇,把爹的手握得更紧了。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爹,怯生生地说:“……就是……就是……他们都有。”
我虽不知道“他们”所指何人,但我想一定是他的小伙伴们。从小孩子的声音中分明觉出一种委屈,一种渴望。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就会跟人家攀比。
父亲见孩子那委屈的样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到柜台前挑了起来,柜台里有各色各样的新潮旅游鞋,可我见他似乎没有在意鞋的式样和质量,而只在意那一张张价格表。他咂了咂嘴,似乎很难找到使他满意的价格——在这家商场里,最便宜的鞋也得一百多块。总算挑了一双最便宜的鞋,父亲问孩子:“要买就买这双吧。”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那父亲只好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票子和两张大团结,手略有些颤抖地递给营业员。就在那一霎那,我注意到这位父亲望着这血汗钱的眼神,那眼神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那眼神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打动了我,我感觉眼前这位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噢,记起来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和人家攀吃攀喝,经常向父亲要钱买这买那,父亲将钱递给我时,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眼神?而我那时太粗心了,没有把它当回事,我经常买这买那,却从未见过父亲给自己买什么新鞋,买什么新衣服。
我放下挑好的旅游鞋,来到柜台前,精心为父亲挑选了一双既轻便又舒服的棉夹鞋……
【1】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请从中任举一种描写方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他选好鞋子从内衣中摸出钱递给营业员时,为什么“手略有些颤抖”?请揣摩并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
【3】那“父亲”的眼神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为什么那眼神“打动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燕子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可达120千米每小时,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度大转变,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 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 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 )蹲坐在巢沿上,( )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体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1】根据文意为文中第①②段的画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飞翔 支撑 滑翔 支持
【2】根据文意,填入本文第②段括号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既……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
【4】燕子为了克服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几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结果到原因
D.从主要到次要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文以背影为线索,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
【2】请用“_____”画出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
【3】选文在描写“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前,先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父亲”?“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结尾时,“我的眼泪又来了”。你能说说此时“我”的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之舟》中,吴冠中看到了父亲_______的背影,朱自清看到了父亲_________的背影。这两位“父亲”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类文阅读。
吝啬的富妈妈
今天是女儿十六岁的生日,女儿从万里之外的以色列飞到上海,来看望在这里工作的妈妈。
妈妈高兴地领着女儿到上海一家面馆吃长寿面。坐下来后,女儿在点面时点了一杯橙汁。妈妈问女儿为什么要点橙汁,女儿说自己想喝。妈妈说,如果你渴的话,面馆里有免费送的茶水,没必要点橙汁。
见妈妈不让自己喝橙汁,女儿还以为妈妈如几年前一样一贫如洗,于是她问:“妈妈你现在还很缺钱吗?”妈妈说:“妈妈不穷。你渴了,有免费的茶水,为什么还要点十八元一杯的橙汁呢?如果你想喝橙汁,等你有钱了可以一次买十杯橙汁来喝。现在是我给钱,我认为你喝茶水就能够解渴,没必要用我的钱来买橙汁喝。”
女儿一听,原来是有钱的妈妈不舍得让自己喝一杯橙汁!她气得从椅子上站起来就走。妈妈叫住女儿说:“你可以走,连你送给我的礼物一起拿走。”女儿迟疑了一下,委屈地含泪又坐下。
吃完面,母女俩都无言地走在回宾馆的路上。妈妈看着女儿那挂着泪痕的脸,非常内疚——不就是一杯橙汁吗?自己为什么这么无情地不给过生日的女儿买,让女儿高高兴兴地过好十六岁的生日呢?可她在内疚的同时,也明白自己这样做是对的。自己什么都可以给女儿,包括自己的器官乃至生命,可如果自己一味地满足女儿的欲望,那么自己培养的只会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饭桶,女儿就不可能像她两位历尽苦难才成为亿万富翁的哥哥那样获得成功。等她以后成功时,她一定会理解自己现在的良苦用心!想到这里,妈妈擦了擦脸颊上的泪水,默默地为女儿的成功祈祷。
这位母亲叫沙拉·伊麦斯,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珠宝集团驻中国地区的首席代表。
【1】这篇短文大约7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__分钟。
【2】带着问题阅读:富妈妈为什么如此吝啬?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读完后,我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把成语“一贫如洗”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线句子,抓住关键内容边读边思考:女儿为什么会觉得委屈?( )
A.自己千里迢迢飞过来看望母亲,母亲却连杯橙汁都不舍得买给她喝。
B.母亲培养了两位亿万富翁的儿子,却对女儿如此吝啬。
C.母亲没有钱给女儿买橙汁,还在女儿面前装作很富有的样子。
【5】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简要概括语段意思,能够提升阅读速度。试着概括第2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这是表示对人惧怕。”一句中的“这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画“_____”的句子,找出能证明鹅的这一特点的一句,画上“~~”。
(3)这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鹅的傲慢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野菊花(节选)
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1】我能根据文章内容填词语。
开得( ) 一簇一簇的( ) 落魄的( )
【2】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写出了野菊花长得多,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写出了野菊花长得茂盛,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野菊花的颜色。
【3】用“_______”画出文中一个作比较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菊花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描写菊花的诗句。(至少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开 国 大 典(节选)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 ),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 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2) 在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2分)
( )--( ) ( )--( )
(3) 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4) 上文最后一句话该用( )的语气来读。(2分)
(5)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小记者,要你采访参加庆典的观众,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采访者又会如何回答?(4分)
记者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平台。
爸爸的胳膊长(节选)
小时候,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长方形的餐桌旁,爸爸总是坐在最远的地方,什么样的美味佳肴,都搁置在我们兄妹的眼皮底下。
我们吧唧吧唧吃得香甜,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哥哥读了大学,他第一次从省外回家,带了爸爸爱喝的铁观音。他沏好茶,一圈圈的烟雾飘向坐在餐桌角落里的爸爸。爸爸欣慰地笑着,哥哥说:“爸,你坐中间来吧,这会儿就不用体现你的优势了。”①爸爸依然跟平时一样,一句:“爸的胳膊长。”坐在那里不移动。妈妈在一旁看了,推推他:“你这老头子,总是仗着胳膊长咋的?快,往前凑凑!”
从此以后,只要哥哥在家,爸爸也不再争夺,幸福地被哥哥推拥到中间的位置。
后来,哥哥带了女朋友回来——不用说,连我这个小妹也得往边儿靠。妈妈在摆放碗筷的时候,依然把爸爸的位置安排得最远,荤的素的香的甜的,妈妈总是堆在哥哥和他女朋友的眼前。直到我嫂子进了门,爸爸依然是因为“胳膊长”而坐得离菜们汤们远远的。
等到我也带了男朋友回家,那时又有了小侄儿,爸爸的胳膊变得更长,坐在最远的角落里,任凭谁劝,他也不换地方。有时,妈妈干脆就专门拿个菜碟,各样菜给他夹一些。“独享”的时候,②他时常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后来,爸爸比妈妈先离休,他天天上早市采购各样食材,烹调各种美味,把香喷喷的饭莱端上桌。以神厨自居的爸爸,总是坐着偏席,看着儿孙们贪吃的样子,③他的眼神里洋溢着喜悦,④满足地说:“幸福的人都是胳膊长,爸这辈子都胳膊长哩!”
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
【1】第2自然段中的“吧唧吧唧”是个拟声词,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我们”_________时的样子,表明了“我们”(________)
A.年少无知,在父母面前无所顾忌的心理。
B.吃饭时感到饭菜非常香甜,没有顾及自己的吃相。
【2】读画线的句子,选择运用的描写方法,再完成练习。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E.心理描写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我从这些描写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3】读了短文,你想对文中的爸爸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例:太阳出来,映红了天空。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雨停了,天晴了。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家的狗狗很顽皮。
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照样子,选择一个情景,用上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内心。)
收到生日礼物 焦急地等车 久别重逢 台上领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再照样子写一个句子。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类似的体验。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的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改成陈述句)
23、习作。
题目: 触动了我的心灵
要求与提示:先将题目填写完整,然后进行习作。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字数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