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字典,“疾”有四个意思: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
下面这个句子中两个“疾”字的意思依次是哪个选项? ( )
鲁迅在灯下奋笔疾书,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②④
B.①②
C.④③
D.④②
2、《父亲的歌》:文中的父亲让“我”从小学着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感受生命的乐章,“我”因此感到无穷的力量。父亲的职业是( )
A.音乐家
B.医生
C.教师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
B.稚子金盆脱晓冰(一般指铜盆)
C.昼出耘田夜绩麻(播种)
D.五千仞岳上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 凌空—( ) 驰名—( )
保持—( ) 轻盈—( )
5、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______十足 ②______声色
③美中______ ④___飘___里
(1)教练虽然看到场上的形势对自己的队员不利,但他仍_____地站在场边,注视着场上的一切。
(2)八月的桂花_____,令人陶醉其中。
(3)虽然山上的枫叶已经变得通红,但___的是天气有点冷,因此游人不是很多。
(4)这只大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7、课文回放。
1.《将相和》中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成语。今天,我们形容物归原主时常用“___________”来表达。在原文中,这个故事的主角是_________,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他的____________。
2.在阅读《父爱之舟》一文时,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景是__________。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有这样的几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3.《鸟的天堂》一文分别描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景:第一次,作者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主要采用________(静态或动态)描写;第二次,作者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主要采用________(静态或动态)描写。
8、根据拼音和语境,在上文括号里填写正确的词语。
一幅墨梅图,是家国juàn liàn( )中描绘的童年烙印;一纸jūn lìng zhuàng( )是三国争霸中立下的经典誓言。一种思维,是赛马场上的chū móu huà cè( ),是háng xíng( )途中的急中生智;一种幽默,是化解nán kān( )的智慧闪现,是巧妙沟通的言语籍。万物于世虽miǎo xiǎo( ),但凭印记镌永恒。
9、课外阅读。
童年的时光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留给我长久的回味。
童年是清香的。那时的天很透明,蜻蜓、蝴蝶、“拜拜跳”在草丛中飞舞、跳跃。我在草丛中追着蝴蝶奔跑。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风在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只是山间旖旎(yǐ nǐ)的风光在太阳落山后仿佛就无处找寻了,不知疲倦的我只得随母亲下山。
童年又是甜蜜的。那时我参加了绘画班。老师姓陈,年轻貌美,温和善良。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而我相比较则胖点,而且年龄最小,可能因为这样,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绘画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门口,仔细观察是否有人参观。有人看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得最好,一笔一画都要规范;没有人看时,自然是能省就省啦。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叫。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童年偶尔会酸。7岁的阳春三月是我忘记不了的。那时的我平凡又调皮,总是忘带作业本甚至课本,火山爆发的语文老师一怒之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揪起我的衣领,把我放进办公室。面壁“思过”了一节课,我终于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啊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犯了错,您可以批评我、骂我,但不要不让我读书,您不让我读书,我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不了本领,将来找不到工作,是会来找您算账的啊。”当语文老师当众宣读这段话的时候,全班爆笑,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我时时喝它,越喝越想喝,越喝越回味无穷。
1.文章的总体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童年是清香的?请画上横线。
3.童年是甜蜜的,这种甜蜜表现在( )
A.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叫。“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B.老师让“我”面壁思过一节课,“我”终于写了一段话,让全班同学爆笑不止。
4.当语文老师宣读“我”写的那段话时,全班同学爆笑的原因是( )
A.“我”写的话真实可信,同学们认为“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B.“我”不怎么懂事,写出来的话幼稚可笑。
5.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除此之外,你感觉童年还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美文冲浪岛。
黄山松
黄山的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而黄山松被称为黄山春天的象征。
黄山松娇娆、翠绿和挺拔。有的翠枝轻柔,如行云流水;有的虬枝盘曲,如苍龙探海……生于玉屏楼至莲花沟路旁的“蒲团松”,高不盈丈,却枝丫茂密错落,枝冠如盖,可坐数人不坠,形似一个大蒲团。位于天海海心亭右侧的“凤凰松”枝干葱茏,顶端坐四个枝丫,弯曲呈凤凰头颈。在北海狮子峰下贴地而坐的“麒麟松”,屈曲如兽形,卧伏石侧,状如传说中的麒麟。
在北海宾馆通往始信峰途中,有一棵“黑虎松”,粗壮雄伟,枝叶茂密,颜色黝黑,形似一黑虎。
当走到始信峰西侧,就能看到一棵“连理松”,树高近三米,自根部上有两株松枝,紧紧偎依而立,酷似一对情意缠绵的情侣。举目远望,石笋峰峭壁之上,一棵古松枝干横生,伸出长长粗臂,恰似一道扶栏,接引南来北往的游客,是一棵名副其实的“接引松”。它那任劳任怨,甘当孺子牛的精神,不正是勤劳、勇敢的黄山人的真实写照吗?
【1】摘抄选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展开想象,续写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有的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介绍了黄山的哪几种名松?请你用“○”在文中圈出名称。
【4】将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
②作者在介绍名松时主要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
③作者不仅赞美了黄山松,更赞美了黄山人勤劳、勇敢的品质。( )
11、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第一段中,“缠”宇写出了“我”_________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_________的心情。
【2】与“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夜空中的星星像无数只眨着的眼睛。
C.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都露出笑脸,向小朋友们点头微笑呢!
D.雨后,天空中挂着一座弯弯的彩虹桥。
【3】读文中画“ ”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中感受到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B.桂花一年四季常开,所以人们总能闻到桂花香。
C.从中感受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D.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4】读文中画“﹏﹏﹏”句子,完成题目。
(1)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一致的是( )
A.每逢佳节倍思亲 B.梅花香自苦寒来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月是故乡明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说明书
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个小时不得食用酸冷食品。
【1】这种药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家里8岁的小弟弟有些咳嗽,他该怎样吃这种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要提醒小弟弟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扎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 散)、足够(结实 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2】本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
【3】选段中有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
【4】松鼠的窝是什么样子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
【5】作者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表达了对松鼠的_______之情。
14、听短文,回答问题。
《小花鹿》
“小花鹿”可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好像是在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有一个个大红色的梅花。他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幅很调皮的样子。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更加漂亮了。
【1】短文主要写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依次写了“小花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短文里听到一对近义词。( )——( )
15、非连续文本阅读。
[甲]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乙]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1】从文段中找出词语的反义词。
矮矮地__________高兴__________
【2】写出野兰的生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________。
【4】用曲线画出[甲][乙]两个文段中点明人生哲理的句子。
【5】[甲]中第一自然段加点的“一样”指的是__________。
[乙]最后一节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6】对[甲][乙]两个文段的异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二者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且通过人物对话来点明中心。
B.[甲]借花生来说明做人要做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人。[乙]借野兰来说明人要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低俗,不媚俗,这样才能对社会有贡献。
C.[甲][乙]两文段中作者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惋惜”到“高兴”。
D.两文段都表明了“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观点。
【7】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你最喜欢谁?默写有关它的一首古诗。诗题《__________》
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12分)
八女投江
天大亮了,八位女战士的弹药全部用光了。前面是冲过来的敌人,后面是奔腾的乌斯浑河。她们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敌人活捉,二是冒死渡河。冷云坚定地说:“同志们!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冷云、安顺福和杨桂珍猛然向前冲出,用力把最后三颗手榴弹甩进了敌群,乘着敌人的慌乱,8位女战士手挽着手踏进了乌斯浑河。她们挺起胸膛,一步一步向河的深处走去。河越来越深,水流越来越急,女战士们几乎站不住了,但是她们没有回头,面向着河对岸,不肯停下脚步……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
(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加点词表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写日本军官的哀叹,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身后的敌人和前面的悬崖绝壁,狼牙山五壮士的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前面冲来的敌人和后面奔腾的乌斯浑河,八位女战士的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假如让你为这八位女战士写碑文,你会写些什么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①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就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
②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每天,她都和梁山伯一起读书、学习,非常开心。后来,祝英台被梁山伯的博学折服了,喜欢上了梁山伯。梁山伯也很喜欢好学的祝英台,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好。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③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④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伤心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⑤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时,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一见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影不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画“ ”句子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还会有什么动作?请你展开想象,将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民间故事想象奇特的特点。
18、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父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时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炼,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⑦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A)。要苦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末了,还要苦修改,(B)。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绝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⑧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得心应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围绕“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句话写了三位名人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第一件:鲁迅从做学生起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从而成为文学大师。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A)(B)两处摘出来的,如果要归还原处,(A)处应填第_________句,(B)处应填第__________句。
①抱着“一诗千改始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
②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苦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的读书学习体会,读完这篇文章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两句你积累的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多发。普通感冒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分散发病,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都能诱发普通感冒。此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原来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就可迅速繁殖,从而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病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更容易患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暴发流行。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触和飞沫方式传染。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流感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一般是冬季,南方多在冬、夏两季。其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两到三周内达到高峰,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人会并发肺炎,病死率较高,一次流行约6~8周,流行后人群重新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对易感人群尚未发病者,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应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80%的保护效果。流感的预防很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还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共活动及集体娱乐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1】默读短文,想一想:短文围绕感冒介绍了哪两个方面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感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一般是冬季,南方多在冬、夏两季。”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值冬季,上五年级的我们应该怎预防感冒?(至少谈到三个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句。
(1) 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 缓缓进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①鲸是哺乳动物。(改成反问句)
②鲸的身子大。 (改成感叹句)
22、把下面这句话改为反问句。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23、习作展示。
生活中一定有许多你感兴趣的事物吧,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事物,按一定的说明顺序写下来。运用一些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