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和下面句子中的“协调”意思不同的是( )
小常想制作读书笔记本的封面,名字为《幽幽书香》,他还想配一句名言,让封面上的内容更加协调。
A.松鼠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面容清秀,配上帽缨形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协调,显得格外漂亮。
B.每当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协调有序的!
C.协调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是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的关键。
D.一簇簇洁白的梨花在嫩黄色的叶芽儿中间展开,是那样的醒目又协调。
2、[字形]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平衡 拒绝 隐蔽 适宜 B.赤道 叮嘱 亲蜜 稀罕
C.饱览 漫游 煤炭 歇凉 D.忙碌 脊背 走廊 涨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D.(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4、如果把文章分成四部分,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全下面内容。
第一部分(第____自然段):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再分别从多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____自然段):主要从(________)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第____自然段):从三个角度写出了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其他的生活习性。
5、我会填。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代诗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 。这两首诗都是些西湖的景色,但前一首抓住了 的不同描绘了西湖景色的奇妙之处。后一首则是通过 的不同突出了西湖的独特魅力。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躬尽(____) (____)汤(____)火
(____)不(____)待 (____)心所(____)
7、默写《示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
(2)《将相和》包含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岳飞的名言:“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
(4)“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蝉》的“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高洁品质。
(5)《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的遗愿。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guī jūn)裂的手指数着。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rèng rèn)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痩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_场景。“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是__________描写;“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是__________描写,从中能读出母亲__________。
【3】“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想象画面,把省略的内容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记叙文,按要求作答。
高贵的捐赠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待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噘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惹得小女孩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赠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要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玩具熊,捐你最宝贵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贵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还是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⑦我终于明白了……
⑧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⑨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
⑩我的眼睛也已经湿润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2】第⑥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小女孩的动作,从中可以感受到此刻她的心情是( )的。
A.郁闷和生气
B.恐惧和紧张
C.不舍和矛盾
D.烦躁和绝望
【3】“我”捐赠的是“一点点钱”,而小女孩的捐赠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采用对比的手法,起到的作用是( )
A.表现出“我”还不够有爱心,捐赠得太少。
B.让“我”为自己只是捐赠“一点点钱”感到汗颜。
C.用“我”微薄的关爱和同情突出母女俩的高贵,有力地表现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D.让读者看出小女孩的母亲很会引导孩子,让小女孩改变了捐赠玩具熊的决定。
【4】第⑤自然段中“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第⑨自然段中写道:“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她“幸福”,是因为___________;她“骄傲”是因为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三次用到了“高贵”一词,请结合语境分别指出其中的含义。
(1)高贵的捐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贵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贵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母亲和小女孩,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写清楚她给你留下的印象,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时珍(节选)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种疑难病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药。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历史上流产下来的药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书。
……
经过二十七年的努力,凝结着李时珍一生心血的巨著——《本草纲目》终于写成了。全书共五十二卷,记载了的药物将近两千余种,每种药物都详细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功用和采集、制作方法。书中还收集了一万多个药方,并附有大量插图。这部伟大的著作,把我国药物水平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后来,《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文字,直至今天,仍享誉(yù)世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鄙视----- (__________) 凝结---- (___________)
【2】李时珍小时候立下的志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时珍的父亲期初不同意他学医的原因是(___________);后来又同意他学医的原因是(__________)。
【4】李时珍发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药书有哪些缺点?用“ ”画出来
【5】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再回答问题。
李时珍是( )朝伟大的医药学家,经过( )年的努力,编写出巨著-------《 》 。全书共( )卷,记载的药物近( )种。后来,这本巨著被译成多种文字,直至今天,仍享誉全球。
(1)这本巨著被译成多种文字,享誉世界,这说明了什么?
(2)结合全篇课文思想,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至少写3个)。
12、 手比头高
我常记起父亲发脾气的样子:眼睛直直地瞪着你,高声数落。在我顶嘴拒不认错的时候,他甚至会粗鲁的攥紧老拳,连眉毛都竖起来,样子可怕极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面对盛怒的父亲,我伤心又沮丧。我默不作声,心里却在说:不要再像管小孩子一样管我!
那时对生活对工作都有许多自以为得意的想法。我讨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对父亲给予我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之类的评价嗤之以鼻。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我拥有了许多听众,我的同学、同事和新交的朋友都愿意听我演讲。我眉飞色舞地对家人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演讲是一门实用性恨强的艺术,拥有听众,就拥有成功。”父亲朝我一瞟:“这么说,你的知音可多了?”我愈发得意起来:“那还用说,当然啦!”我忘情地等着父亲更热烈的赞扬。
可是我想错了,我抬头看见坐在对面的父亲正一脸怒气地盯着我。他眉头拧起来,脸绷得紧紧的,把筷子放在一边。我感到惊愕,避开父亲的目光,自言自语地轻声说:“我哪儿说错了吗?”
“你以为你都对?”父亲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你对个屁!”
我忍不住,叫了起来:“不,我是对的,不对的是你,这么粗鲁,这么简单,这 么不理解人。你真让我受够了!”
“闭嘴!”父亲的手似乎有些颤抖,他腾地站来,挥着胳膊大声命令我:“把手举起来!”我无法理解他,觉得他非常可笑。家人都不知怎么回事,只有母亲附和着也叫我把手举起来。我再也咽不下这口气,拔腿走出房间。
父亲在身后高喊:“给我回来!”
可我没听,我想以出走迫使他明白自己是过分了。
然而,没等我跨出房门,就被父亲一把抓住了。他紧紧握着我的胳膊,使劲让我转身。我看见父亲已鬓发花白,愤怒使他的脸涨得紫红紫红的。我从对峙中软下来,让他把我拽回餐桌旁。他把我按到椅子上坐下,口气严厉的说:“叫你举手,不服气?你把手举起来,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比头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干总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讲得多好,你都得要干,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事无成,你难道想做那样的人?”父亲一口气说下来,我在他的眼中看到有泪光闪动。
“手比头高!”父亲的这一席话如同掠过平岗的疾风,一下子启开了我的心智。我终于悟出了自己的浮躁与浅薄。望着父亲因激动而泪光盈盈的眼,我感受到了他急切却深沉的期盼。那是父亲对儿子才会有的期盼!我浑身一热,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几年过去了,当时最想对父亲说的那句话一直在心头:“父亲,错怪您了,我不知错怪了您多少回!”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嗤之以(_____) (_____)(_____)其谈 (_____)不作声
(_____)不及待 一事无(_____) 眉飞色(_____)
【2】说一说本文第一段画线句子“常记起父亲发脾气的样子”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比头高”的真正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我不知错怪了您多少回!”“我”错怪了父亲什么?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A市2021年1月一周时间天气预报
【1】从上面图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周内,气温温差最大的是1月______日,气温差最小的是1月______日。
【2】上面这周中,有( )天刮西南风。
A.5
B.4
C.3
D.2
【3】上面这周中,有( )天的天气是多云。
A.5
B.4
C.3
D.2
【4】东东的爸爸在1月的这周准备到A市去出差,请你根据以上天气预报,为东东爸爸的出差准备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精读。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qiān)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后来在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1】“固执”本是贬义词,可在语段中却是贬义褒用,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居里夫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梦想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自传上的那段话展示了两种人生态度,她显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请你说一说“三克镭”展示了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还写了鸟的不同姿态: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画线部分主要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
(2)“天堂”在这句话中解释为(______)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3)这一句话中第二个“鸟的天堂”还可以说成是“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在美国的一所公立小学里,学生们很顽皮,经常要把图书馆的门踢破,校方将木门换成了铁门,可仍旧无济于事,过不了多久,铁门还是被踢破,为此校方很头疼。
后来,学校来了个新校长,他得悉后,下令将破铁门改成了崭新的玻璃门,大家都很费解,认为这个校长脑子糊涂了。
可奇怪的是,玻璃门再也没有被踢破,甚至学生们进出图书馆时,都小心翼翼,仔细地呵护着这道门。有人去问新校长,校长笑笑说:“装铁门,就意味着对学生们说:‘看你们还能不能踢破?’充满了挑战的味道;而装玻璃门,则意味着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护着这道门的。将信任放在他们的面前,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还会不会踢?播种信任,才能收获信任嘛!”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费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护: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校长和旧校长对待“这道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父爱之舟(节选)
①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②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选文写了哪些令作者难忘的场景?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文中画“ ”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文中“新滋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训练
食物消化时间表
食物 | 消化所用的时间 | 例1 | 例2 |
水果 | 30分钟~1小时 | 西瓜、苹果、橘子 | 香蕉时间最长 |
蔬菜 | 45分钟~2小时 | 瓜类蔬菜(如冬瓜)所需时间最短 | 芋头时间最长 |
谷物 | 1小时30分钟~3小时 | 流质或半流质的谷物食品消化时间最短 | 发酵食品消化率高 |
蛋白质 类食物 | 1小时30分钟~4小时 | 牛奶、豆浆比较容易消化 | 牛肉等完全消化需要4小时 |
脂肪类 食物 | 2~4小时 | 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容易消化 | 脂肪与谷物或蛋白质共同摄入会延长后者的消化时间 |
【1】小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赛前不宜吃得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的食物,她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 )
A.猪肉、面包、牛肉
B.香蕉、牛肉、鸡蛋
C.芋头、猪肉、豆浆
D.苹果、牛奶、面包
【2】小刚生病住院,医生建议他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下列食物中哪两种比较合适?( )
A.香蕉
B.牛奶
C.牛肉
D.猪油煎鸡蛋
E.豆浆
【3】小华偏食,爱吃肥肉、香蕉,请你给他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
19、拓展阅读实训
怀念故乡
故乡,一个美好的字眼,一直默默藏在心里最(柔软 柔和)的那一处。青青的山,清清的水,轻风微微(拂 吹)过田野,波光淡淡荡在湖面。一旦想起,便如一颗小石子,投进渐渐模糊的记忆,在时光的小溪(泛 漂)起淡淡的涟漪,似水墨画一般淡然,却又如老水酒一般(绵柔 软绵),让人低回不已。
关于故乡的记忆,像是一部黑白的老电影。低矮的土坯房,古旧的木楼,村边的小溪,寂寞的蝉鸣,车痕深陷的青石路,堆满草垛的晒谷场,那些快乐与不快乐的往事,那些想见和不想见的人,总会在在夜阑人静的时候,缓缓跑进睡不着的大脑,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咚隆呛呛的唱起来,让夜晚变得热闹而拥挤起来。而枕着故乡的记忆入眠,梦,多半是香甜的。
关于故乡的记忆,多半是和童年的故事分不开的。无论背井离乡或是衣锦还家,无论相见怀念还是离别怨恨,那一段童真的记忆总是难以忘却。空旷无人的戏台,人头攒动的露天电影;浅草漂浮的小溪,石间穿梭的小鱼;宽阔厚实的牛背,田野嬉戏的身影;小竹林里刚冒头的春笋,湖畔中央绿色的浮萍……这一切,像一团团浓郁的色彩,凝固成一幅幅童年油画,或者温暖,或者伤感。
然而这一切,如村边小河的流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那些童年的、故乡的记忆片断,像是夕阳湖面粼粼的波光,美丽而不可捉摸。我曾经很多次,试着找寻来时的路,却发现自己只是在做着徒劳无益的事。日复一日地生活在这都市丛林里,思想早已被酒精麻醉,曾有的一点纯真也渐被圆滑代替。岁月更迭,故乡的人们渐渐老去,带走了本就渐行渐远的传说和轶事。而在都市长大的孩子们,早已模糊故乡的概念,更不知何谓乡愁。有卡通为伴,以数码为乐,他们已再不会用渴求的眼神,拉着我们的手,在某个寂寥的下午,一起回忆遥远的故乡,和我们的那些如歌过往。
或许,故乡就这样变成我们思念深处潜伏着的隐隐的痛;故乡的面貌,如席慕蓉诗言,化成一种模糊的怅望。
【1】去掉第一自然段中不合适的字或词语。
【2】找出第三自然段的过渡句。
【3】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文章的结尾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
【5】写一首关于“乡愁”的诗。
20、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营。
(1) 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分别用三组关联词语连接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为陈述句:
改为感叹句:
(3)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改为肯定句)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我最爱的
要求:请选择你最爱的物品,写写它是怎么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对你有什么意义?写作时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书写端正,450字左右